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是我经常阅读的刊物之一。该刊1988年第2期发表了潘裕民同志的《绘画美·音响美·静态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艺术美浅探》(以下简称《浅探》)一文。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着重论述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把绘画艺术的某些构图、表现形式如散点透视、虚实结合、大小相衬、敷彩设色等带进诗歌创作领域,从而使其诗歌富有绘画美,获得“诗中有画”的美誉。该刊1989年第4期,又发表了赵玉桢同志的文章:《要正确研究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与潘裕民同志商  相似文献   

2.
陆欢 《现代教学》2009,(4):41-41
速写是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感受美,用自己的手去描绘事物表现美、创造美。在写生与想象画结合的过程中,自然激发起儿童的绘画激情与想象。直觉思维、理性思维、创造思维在此寻找其结合与平衡点,画面也由此呈现来自对生活的描述及超越生活的个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3.
正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相关的教育专家认为,幼儿自发的涂画行为其实饱含着幼儿自身的思维活动。幼儿将自己在大自然和生活学习过程中见到的事物或者景色,经过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后用自己的笔画出来。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美,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去描绘他们心中的涂鸦世界。一、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适时引  相似文献   

4.
色彩和绘画的关系,与其它领域相比更具有直接性和根本性。因为“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之一,它是艺术地反映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真实的重要手段。有光便有色,世界上万物都是有色彩的,因而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欧的油画等,无不用色彩表现出姹紫嫣红、杂彩纷呈的色彩美。在现代,彩色照相和彩色电视相继问世,远比黑白照相术和黑白电视所能再现的“色彩世界”更为科学,更为真实,进一步表明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限丰富的色彩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绘画创作的教学,是以学生对生活的直观认识为基础,通过启发引导、欣赏感悟,让学生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把他们对事物的情感,展现在绘画中去,以达到让学生积极探索,诱发学生对命题画、记忆画、想象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绘画创作教学的方法较多,就我自己的教学体会归纳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园林艺术和绘画艺术同属于美学中的造型艺术范畴。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和静态艺术的结合。园林设计展现的是一幅自然的立体的画卷,是在三步空间的立体形式中表现景物的实体性,而绘画却压缩了三步空间成为平面,园林设计综合了自然美、生活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学美等各个方面。园林美体现的是立体的绘画,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语言,其中,绘画艺术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渗透把园林美推向了至高境界。 一、点、线、面的运用 在绘画中,点通过有节奏的运动形成曲线、直线、斜线、垂直线、蛇线等不同形式的线,而线又经过各种排列,形成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怎样具体描绘风物万千,异彩纷呈的自然界?我国历代诗人熟谙“随类赋彩”的绘画技巧。他们展开语言的调色板,设色敷彩,状物传神,给人以悠然不尽的美感享受。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启发学生感受色彩,培养美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刘兆龙 《教师》2011,(36):87-87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结晶,它既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又是音乐和绘画的综合艺术,更是一门陶冶人、培育人的艺术。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语言美、音韵美和绘画美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品味诗词的语言、情感、意境的时候,去触摸诗词中的育人元素,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完善,人格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意图: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对于3岁的幼儿来讲,绘画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这时幼儿的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因此,他们的绘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学科。美术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我考虑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而是用闪动的图像来考虑,考虑成熟后再转变成语言和数学符号"。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儿童绘画创作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启迪思维的创造力影响尤为突出。一、儿童绘画创作与创造力儿童绘画创作是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自我实现创造力的表现。儿童在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中,体验到美的事、美的物,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  相似文献   

12.
王俊 《贵州教育》2005,(17):44-45
作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就是思想,是一种感觉和体验,是人类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一种审美心理结构,文学作品若能成功地敷彩着色,就会张扬艺术的表现力,取得强烈的审美效果,但敷彩着色不能随便点染,更不能一味追求色彩刺激,它应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去进行审美意义上的精心调配。一色彩作为构成形式美的基础,在一定的关系中能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人类对色彩的认识是在长期发展变化的历史中积淀下来的一种审美的心理结构。“色彩就是思想”(俄罗斯艺术大师列宾语)它具有表情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同一色彩,不同的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13.
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从反映生活真实的艺术本质而言具有相通之处,这也正是许多艺术大师们自觉追求的境界。然而,儿童绘画的雅拙之美只是其心智发展水平的自然反映,其与专业绘画在技能技法上有着根本区别。对儿童绘画来说,作为他们表达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与感悟的一种视觉语言符号,并不需要儿童具备一定的技能技法。相反,专业绘画却以技能技法为重要基础,没有技能技法,也就没有专业绘画。成人应当给予儿童自由作画的空间,不要把掌握专业的绘画技能与技法作为儿童学习绘画的目的和内容,也不要强迫儿童去画,当儿童有绘画的积极愿望时,他们就会主动去画,并会画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韩崇祥 《师道》2005,(7):21-21
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将得到净化,情感将得以升华,他们会用充满童真的心去感悟美,用充满童趣的眼去观察美,用充满童稚的手去创造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极力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景的设置和榜样的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艺术、贴近艺术、拥抱艺术,让艺术美化我们的生活,让艺术装点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们按惯例 ,把闻一多的《死水》当作艺术品去欣赏 ,我们可能要欣赏它语言、图景、事件、情意和象征等五个层次的美。《死水》语言形式方面是美的 ,它仍然体现了闻一多的三美 (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这也是我们容易发现的美 ) ,然而在考察图景美时 ,我们就遇到了困难 :一沟臭水 ,美在哪里 ?因为图景美的“危机” ,事件、情意和象征的美的欣赏就不好进行下去。其实 ,本诗是把图景之美“隐藏”了。“闻一多绝大多数作品之所以有深度、广度 ,有品味价值 ,在可读性 ,就因其既有现实和历史的根基 ,也讲究表达的策略 ,善于‘隐藏’自己”(…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感情的凭借,一切文章都要靠语言来实现。靓丽的语言犹如炎夏的一杯香茗,沁人心脾;又如寒冬的一朵红梅,令人惊喜。我们应该拿起智慧之笔,辩证思维,给语言敷彩着色,让作文语言流光溢彩,用靓丽的语言去编织灿烂的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具有特殊性,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任何一种艺术更集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也更多,如音乐美、绘画美、情感美等。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诗中各种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那么古诗教学就会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8.
日本现行的《幼儿园教育大纲》中确定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有:健康、社会、自然、语言、音乐、绘画六个领域。下面试举出各个领域的主要事项,供大家了解日本幼儿园的主要教育内容。健康:(1)培养健康生活所必要的习惯和态度。(2)对各种运动感兴趣,并愿意去做。(3)培养安全生活所必要的习惯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白雪  李浥 《文教资料》2013,(21):62-63
印象派作为西方19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派,颠覆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的图式结构,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印象派倡导的外光写生与色彩性、绘画语言回归绘画本身等观念,同样影响了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张大千泼墨泼彩的作品以印象派的光色表达传统绘画的意境,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孙丹 《山东教育》2012,(29):21-22
语文从本质上说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语文的美源于语言的精妙,语言的精妙造就了语文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从品味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去读、去品、去感受,去领悟语言文字千姿百态的美……语言的精妙,生命的律动,都要求我们去细心揣摩。在精微之处推敲字句,在毫发之间辨义析理,方能引导学生感受形象,获得审美的愉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去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