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新闻传媒间竞争的加剧,受众已经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谁拥有更多的受众,谁就拥有更为广阔的新闻市场。相对于其它媒介,稍纵即逝的广播传媒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竞争中稳固地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决定着其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逐步迈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传媒业,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也使新闻从业者感受到了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和竞争,于是为了争夺市场和受众,一些传媒和从业者不惜造假来达到哗众取宠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4.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5.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受众口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只有在新闻采访中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对新闻事实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立体报道,尽可能多地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才能大大拓宽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为受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传媒领域涌现出一批新闻生产的创新模式。其中,新闻众筹模式让受众以提供资金的形式加入新闻生产,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同时也为传媒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本文着眼于新闻众筹模式,从"众包模式"开始,进而介绍、分析其分支"众筹模式"及"新闻众筹"。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新闻网站Spot.us为案例,同时介绍了中国新闻众筹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新闻众筹"模式给新闻生产带来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时政新闻特别凸显国家政策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联点,因而越来越为受众关注。哪怕在网络、短信、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传媒仍然是受众了解时事政治的最直接工具。所以,如何使时政新闻报道更具有活力是新闻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兼具的时代,受众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各个行业追逐的目标。各新闻传媒机构为争夺受众注意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以致出现了新闻"标题党"、过度消费明星、虚假"新闻"等一系列不当的新闻传播行为。笔者认为追逐受众注意力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注意力而"不择手段",牺牲和僭越基本的新闻专业主义和道德红线。针对于此,本文认为可从"内容+渠道"为王、"创新+品牌"意识以及"人才+互动"意识三个主要方面提高受众对新闻媒体的黏性和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李南 《新闻爱好者》2012,(10):75-76
由于大众传播理论的引入,业界的新闻理念从"传者本位"逐步转变为"受众本位"。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介的逐渐融合,受众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其心理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同时融合新闻生产模式初具形式。面对这一变化,新闻写作要树立融合的理念,并不断创新写作艺术观照受众的心理需求,同时新闻写作更要正确地引导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新闻消费的自然嬗变,使得网络媒体越来越多地挤占市场份额,即便是中央及省级等主流强势传媒也开始感到压力重重。而对于本身处于弱势的市级地方媒体,除了网络媒体的大军压境之外,同类各种媒体的激烈竞争,已经使它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各类新闻节目,在各种新闻信息资源的源头被各类媒介所共享的情况下,同行们在纷纷寻找"第一落点"共同享有下的竞争对策。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0,(8):18-20
传媒在怎样演变。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判断:第一,时效同步化与接受便利化正在成为两个基本标准与极致追求。这既是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传媒提出的标准,又是传媒竞争中传媒本能与必然的机制追求。所谓时效同步化是受众和传媒对新闻时效的追逐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即要求报道最好与正在演进中的新闻事件同步,  相似文献   

12.
王哲 《传媒观察》2003,(3):49-50
我国加入了WTO以后,新闻媒体的发展速度与格局整合进一步加快,各种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呈现出白热化趋势。社会新闻作为媒体新闻竞争中最突出的领域之一,其重要性已日益凸现。一家新闻传媒在其发行范围所及之处对受众是否具有吸引力,受众对某一种媒体关注度的高下之别,在一定程度上均取决于媒体向公众提供的社会新闻质量的高下。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自上而下的、单向而受控的灌输式宣传报道的效果,正因技术与受众的变化而逐渐失效;而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传媒产业化的浪潮使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在国际国内多重竞争的环境下,必须积极推进与深化新闻改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出击,在竞争中确立中国新闻传媒的信誉与权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业的一种普遍现象。新闻的娱乐化发展使新闻传媒更好地贴近受众,在传媒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同时,也模糊了新闻和娱乐的界限,损害了新闻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造成了新闻传媒行业整体素质的下滑。本文对新闻娱乐化现象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并就如何在坚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纵观当今各类电视传媒,对假日新闻的报道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假日新闻逐渐成为新一轮媒体竞争的焦点。那么,在假日期间,如何用新闻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受众?如何使受众在休闲的状态下接收更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改变假日电视新闻内容贫乏、流于程式化的现状?从实践层面来看,奉献高质量的假日电视新闻,应当从内容和编排两方面进行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6.
唐弦 《声屏世界》2003,(4):50-5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传媒逐渐进入,我国传媒市场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各新闻传媒都在积极应对入世后的挑战。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把新闻传媒做大做强,以争夺受众,这是当今业内谋略家的最强音,也是一大良策,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多维多向的。如何把新闻传媒做巧做活,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分享受众,这也是一种选择。新闻传媒做巧做活的办法有多种,本文所要探讨的重  相似文献   

17.
可以说,新闻传媒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使得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怎么样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胜出?服务性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专业人士认为,做好服务性报道有助于提高媒提影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新闻媒介的生存法则、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传媒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如从传播本位到受众本位,受众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新闻传媒确立了以受众为本位的观念。如《生活报》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新时期新闻传媒的舆论引导功能、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并从提高新闻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新闻传媒专业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报道理念,提高新闻传媒竞争优势;追求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彰显新闻传媒的美学价值等方面探讨了新闻传媒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传媒社会影响力已成为共识,提升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品牌创立、发展已有15年,以满足受众的"得益心态"为主,其间不断改进,取得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