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物是戏剧创作的中心.曹禺曾说:"作为一个戏剧工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在戏剧创作中,曹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色彩丰富的人物画廊.这已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大多数人物已被评论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过,他笔下的奴仆形象尚未引起评论界应有的重视,研究的成果不多.难道这些形象不足挂齿吗?事  相似文献   

2.
曹禺以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广厚的人文关怀,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生动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女性形象,使剧作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一部成功的作品,主要是它深刻地反映了生活。这是从内容上来观照的。但从审美上看,实际上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作家探寻生活的审美视角。因为主体的创造性、艺术的深刻性是与创作主体审美视角的独特性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在探讨作家的创作时,必须研究作家的审美视角。成功的戏剧取决于成功的人物塑造。韦尔特说:"人物是一切好戏的根源。"曹禺的剧作也正是以血肉丰满、神情毕肖的人物刻画而获得巨大成功的。然而,曹禺笔下成功的人物塑造首先还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审美视角。所以,准确地说,曹禺戏剧的成功,是得益于他塑造人物时所选取的独特的审美视角.因此,我们在探讨曹禺笔下的奴仆形象时,还必须涉及他所选择的独特的审美视角.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点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曹禺作为剧作家,始终对人的生存境遇充满深切关怀。他从人性化的角度,通过对繁漪、陈白露和愫芳的生存困境的形成及挣脱羁绊的描述,揭示了人物尤其是女性的悲剧命运。表明曹禺对人的生存处境和情感痛苦有着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曹禺作为剧作家,始终对人的生存境遇充满深切关怀.他从人性化的角度,通过对繁漪、陈白露和愫芳的生存困境的形成及挣脱羁绊的描述,揭示了人物尤其是女性的悲剧命运.表明曹禺对人的生存处境和情感痛苦有着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曹禺具有女性崇拜情结.他怀着对女性的偏爱,在早年剧作中极力歌颂女性美,一再地宽容、维护女性形象的短处.其笔下女性化的男性形象,则是作家偏向女性化的性格的无意自叙,这种偏向的内在根源正是女性崇拜.生活环境、文化熏陶与个性心理三者的合力作用是曹禺女性崇拜情结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曹禺后期戏剧深受契诃夫影响。迄今,学界对曹禺受契诃夫戏剧影响的研究,角度多元,成果显著,但对人物研究甚少,更不用说具有相似特点的女性形象研究。契诃夫与曹禺都对女性有独特的见解,从男性视角思考着处于困境中女性的选择之路。虽然两人都看到了新旧世界之交的先进女性,但依然带有男权思想。两位作家笔下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对现今戏剧中女性形象分析与心理剖析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禺创作的戏剧作品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很难找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他们几乎都是懦弱无能、内心忧郁、不能自救、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悲剧人物,《雷雨》中的周萍就是这样一个"懦弱型"的男子形象。  相似文献   

9.
曹禺在早期剧作中,通过周冲形象的塑造,向青春自我作痛苦的诀别;陈白露与方达生的交锋则是曹禺内心两个自我的交战;而曾文清的苦恼便是曹禺自己婚恋矛盾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政治改良活动中,一批志士仁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杨深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在其壮烈牺牲后的近百年间却一直遭受着故里后人的唾弃和污辱;同样是历史名人,湖北籍作家曹禺却在故乡潜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2010年秋,作为曹禺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重头戏的“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将在曹禺故里如期举办,湖北曹禺文化现象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盛事。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人物及事件,深刻启迪人们所应有的文化态度和文学自省,感叹之中也激发着人们自觉投身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1.
如果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观照,我们会发现,曹禺的悲剧作品中既有合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又有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而后者则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权意识,也更能表达作者对固有文化的省察和破解,以及对建立新型文化的焦虑和渴望,对女性生命、情感世界的钟情眷顾和殷切关爱。同时,这些人物与前者相比,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  相似文献   

12.
论曹植对中国诗歌的三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植长于五古,并以众多的数量、上乘的质量,确立了五言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曹植长于抒情,并以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精湛的抒情手法,结束了中国诗歌在抒情、叙事间的左右摇摆而一头扎向抒情一途;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一改中国诗歌素质简朴的诗风,确立了中国诗歌“U二美”的美学定位和质杉杉、情并茂的发展道路。这三大贡献,奠定了曹植“一代诗宗”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与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十分推崇王维的五言诗 ,尤其是意境深远的五律 ,高度评价他善于用常语俗字来凸现事物的面貌和精神。曹雪芹善以五律写景 ,正是受王维诗歌的影响。《红楼梦》中的不少诗句 ,即源自王维或受王维诗歌的启发 ,不仅在字面句式上有所承袭 ,而且在情趣意境方面酷肖王维。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形成了一股译莎风潮,涌现出一大批热爱研究莎士比亚著作的学者和翻译家。其中,曹未风曾一度成为译莎中受到批评最为集中的翻译家,且不考虑其译作的风格、成就及其它,就其翻译作品在抗战时期所注入的强烈爱国情怀就足以让后人为之钦佩。  相似文献   

15.
在对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及曹操本来面目作了一番较为严格的审视后发现:儒学不断地而又分阶段地吸收溶化着法家思想。曹操虽以法家称,但其“人治”行为并不符合纯粹的“法治”精神,真正深入其骨髓、贯穿其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造就其“刚健”、“日新”、积极有为的一生的,乃是早期儒学之根本思想-“修已以安百姓”。  相似文献   

16.
论曹禺剧作中的父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剧作中的男性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懦弱型”的儿子,一类则是“权威型”的父亲.作为对立面的父与子,强与弱的反差造成了父子之间的冲突缺少一种斗争的张力,因而曹禺剧作中的“父子冲突”始终未能真正形成.而曹禺的这种创作倾向是与他的个性气质、家庭环境、童年生活及民族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相关的.对曹禺而言,他的创作可能无法超越自身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根据曹禺剧作改编的几部老电影,既充分调动电影语言的功能,借助时间空间化和空间时间化,用镜头对剧场进行了有效的再生产,又基本忠实于原著,将曹禺在原作中表现的深刻内涵,将曹禺所揭示的焦虑、苦闷、残酷等生动地传达出来,外化为生动的影像。这涉及到对经典的再生产的问题。当今太多的经典戏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经典,这几部曹禺的老电影对今天的剧作改编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曹禺生前所发表过的作品,曹禺生前在接受文章作者采访、对话过程中对"灵感"所发表的看法和议论,探索性地分析了曹禺"灵感"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尝试性归纳了曹禺的"灵感"之源。  相似文献   

19.
曹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位以文论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开展文学批评的文论家,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品评才性”上,也就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文人”论,也就是作家论。曹丕的“文人”论受儒家和道家及汉魏时期“才性”论与人物品鉴的影响,着重对“文人”的“才性”进行品评。其二是“文气”论。曹丕的“文气”论直接受到儒家和道家关于“气”的思想影响,注重探讨作家作品的生命内涵与生命特质,具体而深入地解释了“气”在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丕与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受时代风气的影响,都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但由于二人的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丕的代言体诗委婉细腻,工于言情,多文士之气。曹植诗则多生情态,辞采华茂,经常寄予个人深沉的情感。他们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