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词选论     
明代词选的编纂与《草堂诗余》《花间集》关系密切,以此为线索观照明代词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明代词选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明前期的"草"色凋零、明中期的一"草"独秀、明后期的"草""花"逞艳、明末的"草""花"突围。词学家用编纂、刊刻词选的方法参与明代各个时期词学观念的论争;词选的编纂、刊刻与不同时期词学热点的生发呈现出热烈的互动关系,研读明代各个时期的词选,即可把握明代词学理论的发展规律与论争热点。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22,(1):54-60
概述明清时期兴化府的地方总集编纂,共17种,其中明代9种、清代8种,明代诗文总集以《莆阳文献》《续莆阳文献志》《莆阳全书》为代表,明代诗歌总集以《郊居诗抄》《壶华毓秀集》《莆阳诗编》为代表,清代诗歌总集以《莆风清籁集》和《国朝莆阳诗辑》为代表的。立足于历代各类书目,考述所列举的明清兴化府地方总集的目录和编纂历史,以期完善福建地方文学资料库。  相似文献   

3.
明代前期词学家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治词学者甚少,但有三位词学家的词学活动成为此期词坛上的亮点,这三位词学家分别是吴讷、黄溥与徐伯龄。其中,吴讷《百家词》在编辑年代上学术界存有异议;之后有黄溥、徐伯龄,尤其是徐伯龄的生活年代学界亦有不同看法。通过对吴讷《百家词》的编纂年代以及黄溥、徐伯龄的生活年代的考证以及对三位词学家词学活动的评述,彰显明代前期词学观念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明代常熟人孙楼编纂《吴音奇字》为考察对象,先从特征词角度说明了该书可以作为探讨明代以后常熟方言的重要资料;然后将该书与现代方言相比较,讨论了《吴音奇字》所见明代常熟方言的几个音韵特点,包括支微入虞、覃魂同韵、麻佳同韵、寒桓同韵和止合三知章精组字的读音等。  相似文献   

5.
《明文案》、《明文海》和《明文授读》是黄宗羲入清以后花费巨大精力编纂的三部文章选本,其目的是以选本的方式保存明代的历史与文化。本文对这三部选本的编纂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选本序言、评语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对黄宗羲的明文批评进行了论析,指出以理为主、情理兼顾是黄宗羲评论明文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
任自垣是明初武当山的道士,他参加了明代《永乐大典》的编纂,是明代《道藏》的总纂官,是明代首部《武当山志》的作者。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道士,他经历了明初的五个朝代,与三朝皇帝关系甚密。他幼入茅山修道二十余年,提调武当山十八年。从道录司右玄义到太常寺寺丞,他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儒学高道。  相似文献   

7.
《正字通》是明代张自烈编纂的一部大型字书,其主旨在于补正明代梅膺祚编纂的《字汇》。《正字通》对《字汇》的增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增补字头,在收字数量上有所增加。第二,增补义项。第三,为义项增补书证。《正字通》对《字汇》的匡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字汇》编排方法的匡正。第二,对《字汇》字头及其笔画数、异体字性质判定的匡正。第三,对《字汇》注音的匡正。第四,对《字汇》释义的匡正。  相似文献   

8.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代陆嘘云所编俗语辞书《世事通考》广泛收录当时俗语词并对部分词作了释义,颇能反映明代汉语词汇的实际面貌,对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世事通考》对《汉语大词典》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诗文总集繁多,但仅选明人自己诗文作品的总集数量相对较少.何乔远《皇明文徵》基本上可以说是第一部反映有明一代诗文概况的总集.虽其编纂的的体例与前人编选总集相较无多大发明,但在选录标准上有自己独到之处.另外,无论是何乔远本人的文学观点,还是《皇明文徵》自身的编纂思想,都对黄宗羲编纂《明文海》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促使明代著名学者陈耀文产生编纂《花草稡编》最初想法的,很有可能是杨慎的《词品》和《词林万选》。《花草稡编》这部大型通代词选,采用了独创的兼具词谱功能的存史辑佚体的体例,又兼有分调选词体、以词人分列体和漫录体等前人词选选型之长,"存史辑佚"和富于学术性的编纂特色,是它超出明代诸词选之上的最显著特征。《花草稡编》的体例充分吸收了前代词选所长而又能有所创新,其改进之处,则表现出编者鲜明的历史观及"备一代典章"的编纂动机。编纂者引录词作之后,多附有笺注,其学术性价值也值得肯定。作为有明一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词集,该书在词文献的保存史和明代词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体例上虽有不足之处,但在词集编纂史上的地位应当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一文发表于《日本中国学会报》(1987年第39集),该文作者是日本山口大学人文学部阿部泰记氏。文中对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发展脉络作了明确论述和比较考证,也附带提出和我国历来对公案小说评价不相同的观点。从该文可以了解国外研究公案小说的一个侧面,资研究参考。文中涉及的公案小说,除《龙图公案》外,均藏于国外。因此,文中引用的诸公案小说里的文字,只能用日译的还原,尚无法与原文核对。个别字句可能与原文有出入,敬乞读者诸公谅宥。  相似文献   

13.
黄汴是杰出徽商。《一统路程图记》是明代第一部商书,为明清商书编纂创造了范例。它表示着徽学走向应用和徽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回应了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明代《庄义要删》一书的编纂者有不同的看法。经考证,我们认为《庄义要删》最初的编纂组织者是王篆,而孙应鳌是后期的校定者。焦竑在编纂《庄子翼》时将编纂者改为方扬、方沆等人,并大量地删除张居正的《评庄》,这一方面是为了掩饰其对《庄义要删》的抄用,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政治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李、杜优劣之争是明代唐诗接受的一大问题。梅鼎祚编纂的《唐二家诗钞》是明代第一部以“唐二家”命名的李、杜诗合集,在明代李、杜诗合选本中具有独特意义。梅氏秉持“其意务裁于法”的编撰原则,表达“宁诎青莲而奉少陵”之观点。《唐二家诗钞》体现了时代共性,具有较高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廷玉《明史.兵志》作为今人研究明代军事制度必须参考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价值不容忽视。就其实用价值而言,它全面系统地保存了明代军制各方面的重要资料。不仅是今人了解和研究明代军事制度最易得的最为常用的专《志》和主要文献之一,而且还是了解明代科技发展状况的一个窗口。就其编纂价值而言,它具有体例完备、广搜博采、详考精裁、语言简洁等优点。就其史料价值而言,因其收录了大量《明实录》、《明会典》所未载的章奏疏议而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程氏贻范集》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程敏政编纂的新安程氏宗族文献汇编,仅美国国会图书馆有明成化刻本存世。该书以其独特的编纂体例和丰富的内容,在明代徽州家谱中独树一帜。书中保存了不少与新安程氏宗族历史和历代杰出人物事迹有关的稀见文献,记录了新安程氏的迁徙源流和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为研究徽州宗族社会和宗法制度提供了第一手珍贵资料,对考证宋、元、明三代史实也颇有帮助,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课教学应如何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突现人的发展?我在《居家安全》一课时作了一些尝试: 一、重视生活经验,提高课堂效益 备课时,教师要正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体验,关注学生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将生活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从生活中走进课堂,有意识地挖掘相关生活经验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居家安全》前,学生已深深了解到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辨析了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三个问题 :(1)《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并非罗贯中的作品 ,而是明代后期书商编纂的托名之作。 (2 )桥国老与曾任东汉太尉的桥玄 ,籍贯和生活年代都不同 ,不能混为一谈。 (3)历史上的诸葛亮曾任“军师中郎将” ,“军师将军” ,而非“军师”。当时的“军师”只是军事幕僚 ,而非军队统帅。  相似文献   

20.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又称《增广昔时贤文》、《古今贤文》。这本书相传是明代反动儒生编纂的,后经封建文人陆续增补。书中收集了大量的反动格言、谚语,大肆贩卖《论语》、《孟子》、《礼记》、《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等儒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