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解媒介现实的两种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究竟还能不能客观再现社会现实的事实真相?这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国内新闻传播理论对于媒介现实的各种看法,本文试图整理出一个有助于理解媒介现实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相对清晰的理论图谱.本文将首先尝试勾勒出理解媒介现实的两种范式.即实在论和建构论.并描绘出各自的理论基础、特点和边界,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社会建构理论对于理解媒介现实和新闻生产过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佟静 《报刊之友》2013,(7):70-71
本文选取《杨澜访谈录》为研究个案,在媒介社会学的视野下,考察其媒介生产和社会控制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由此给我们解读媒介机构与社会情境、媒介生产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提供现实依据。同时,也通过对《杨澜访谈录》的个案的深度解析,为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生产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沟通的平台和方式。目前,关于增强现实媒介的研究,追踪技术的现实和技术的优势问题,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媒介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念,提出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一沿 《东南传播》2021,(6):127-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传播的研究已经很难跟上现实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日益频繁,以至于离开媒介难以自拔,特别是微信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软件领域的一次变革,对人际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每一个人似乎都患有这种"媒介依存症",个人依赖媒介满足自己的需求,进而与媒介之间建立了一种依赖关系.微信作为一款备受大家喜欢的App,用户数量庞大.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式的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介环境发生变化,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被不断解构和改写.基于"速度学"这一批判理论,维利里奥认为"速度的进步无非是暴力的释放",媒介技术的扩散和加速也带来了新的灾难,理解速度需要理解事故.本文尝试运用理论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对保罗·维利里奥的媒介加速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论述媒介技术的发展对人时空观念产...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媒介的快速发展,新闻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新闻业中重要角色之一的新闻记者在职业活动中有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加入到新闻记者行业,成为既有专业素养又有人文精神的职业记者。但是,不断扩张的媒介权利和记者活动范围使得记者的行为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矛盾,新闻记者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发生着冲突。1.新闻记者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媒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认识的产物,媒介世界是对现实的反映,为现实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为媒介世界的存在提供依据,媒介世界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而媒介真实也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虚拟的、片面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客观真实则表达已经存在的。不因人的思想变化而变化,"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媒介真实"客观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从媒介发展的角度来看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传播关系的变化。在本文中,笔者提出这种关系的变化呈现"几"字型,主要是看到了媒介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烙印,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说明了媒介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同步的,本文主要是说受众相对于传播者来说地位的变化。受众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做着不同的反应,他们的地位的变化受他们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给予他们的社会地位、环境还有民主意识的影响。社会的各行业在发展,尤其是经济科技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媒介多样化的变革,为了维护社会同化和持续性的发展,加大对主流媒介的使用就成为了必然之举。总的来说,社会对受众的影响是由传播媒介以各种形式的引导和干涉表现的,社会的发展给予了媒介以各种性质,这表现在传受双方的关系上就是一种本文所说的"几"字型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许媛媛 《新闻世界》2013,(8):156-15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同媒体之间打破壁垒,取长补短,媒介融合成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内涵出发,列举了推进媒介融合的现实条件,并对媒介融合给传媒业带来的变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同媒体之间打破壁垒,取长补短,媒介融合成为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内涵出发,列举了推进媒介融合的现实条件,并对媒介融合给传媒业带来的变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为全球最有领导力的强权国家之一,美国的总统大选活动也成为了全球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使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也成为美国大选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候选人可以使用媒体传播,对大众进行社会现实的建构,影响着美国大众的价值观念、社会行为等。本文将从媒介技术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媒介建构人们的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来认识美国大选中媒介形象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数字化、个性化、互动化、自由化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一些限制,为用户和媒介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网民极易受到个人情绪以及外界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表现出非理性态度,出现所谓的网络暴民。本文阐述了新媒体对社会现实冲击的现状,分析了新媒体冲击与舆论的暴政之间的关系及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阴立影 《新闻世界》2011,(7):217-218
在当代媒介社会,大众传播媒介颠覆了现实和形象的关系。因为媒介的存在,真实(日常生活)与非真实的区别已经模糊不清了,在媒介叙事中,非真实甚至可能超过了真实。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共同影响着媒介叙事,虽然使叙事的主体更加平民化、个性化,但是一些消极现象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现实社会非理性舆论构筑了新的传媒环境,谣言和非理性的舆论逐渐形成了媒介审判。在媒介审判的过程中网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某些网络事件所起的作用和网民的媒介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关系·冲突·整合——理解媒介依赖理论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系统依赖理论是考察媒介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与对媒介的依赖性之间关系的理论.在关系理论看来,受众和生活对媒介的依赖不仅具有工具性或功利性目的,还有很清晰的仪式性目的,同时受众和社会与媒介的依赖关系也会形成工具性利益关系和仪式性非利益关系两种类型.从冲突理论来看,社会冲突与媒介依赖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从结构功能理论来看,媒介...  相似文献   

16.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依存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媒介世界而言。任何一种重大媒介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都意味着相当大程度上媒介利益、媒介关系和传播格局的重构与再造。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新媒体带来的传播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生存。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作为一把“双刃剑”。新媒体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两者间唇亡齿寒的相互依存局势成了当下的传播现实。本文将全面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时间观念从自然时间、钟表时间到媒介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时间观念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媒介。但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介的发展,这种观念将出现重大变化:时间观念将向人格化回归,时间将再次与人紧密相联。对时间观念变化的关注与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媒体与社会文化转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风险的媒介化治理是在媒介化社会与风险社会的交织中产生的命题。本研究将媒介化理论纳入风险治理视野,将媒介视为治理体系内的核心构成,阐释了媒介作为治理主体、治理载体以及治理对象所承载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又立足于媒介化、风险与治理的关系,从政治逻辑、风险逻辑、媒介逻辑的内涵及相互作用关系入手,探讨了风险媒介化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三种逻辑的互动作用结果决定了风险治理中的价值导向、现实规限、资源配置与建构机制。风险的媒介化治理实质上为其内蕴逻辑间的博弈提供了调适空间,任何科学有效的风险治理,都要求在三种逻辑之间寻找交汇点,形成适应媒介化社会的风险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吴佳  王尊长 《新闻世界》2008,(12):84-85
媒介的双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个与时俱进的课题。传媒业发展至今,成就了一批媒介集团和上市公司,形成了媒介产业化的良好发展势头,也正是这两个力场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媒介属性和媒介形态之间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而媒介形态又是媒介产业的初期胚胎,从媒介的属性中我们可以根据市场规则和新闻规律,透过现实的媒介运营情况和宏观微观政策以及行为,判断今后我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大势,为媒介时代的来临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学者默顿认为客观世界中有三种现实:一是社会现实、二是媒介现实、三是主观现实。如何了解、用一个什么样的参照标准来认识这三种现实,内容分析法提供了一个让我们了解媒介现实的方法,利用媒介现实作为参照系,我们就可以了解其他两种现实,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就可以了解电视现实,了解一个企业在电视中的形象,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我们就可以推测媒介现实和企业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以及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存在着哪些差异,让企业了解自己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为企业的公关宣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