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敦煌遗书内容广博,弥足珍贵。1900年首批发现,后历遭劫掠。大批遗书散落海外,分藏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敦煌遗书推进了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方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敦煌学研究的变革,使敦煌学研究及其知识资源的利用更加便利,由于还停留在现有数据库传统知识平台与检索方式上,使敦煌遗书图像知识的价值挖掘不全面。为此,笔者对敦煌遗书图像研究进行梳理,对敦煌图像知识发现的深度和广度及其知识关联进行充分的语义描述,以利于发掘敦煌遗书图像的多元价值。[方法/过程] 通过敦煌遗书图像研究现状的考量、语义描述,根据敦煌遗书图像语义特征设计其语义特征层级模型,结合智能+关联数据技术构建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框架,并深入分析了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及其组织框架中的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资源应用层。[结果/结论] 提出敦煌遗书知识关联模型的实践价值,能够打通与外部开放数据关联渠道、提高敦煌遗书图像智能化的检索质量以及提升敦煌遗书图像知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3.
敦煌遗书档案国际研讨会综述靳云峰,张启安,马定保由国家档案局、甘肃省档案局联合举办,中国档案学会、甘肃省档案学会和甘肃敦煌学学会协办的敦煌遗书档案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8月3日至5日在敦煌举行。中国、日本、美国及台湾、澳门地区的档案学、历史学、敦煌学...  相似文献   

4.
甘肃人民出版社是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自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敦煌学著作《敦煌石窟艺术》之后,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四十年来出版的敦煌类图书达170余种,其中有4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并有10种图书获国家级奖项。出版内容涵盖了敦煌学的方方面面,是国内出版界出版此类图书最多的一家出版社。其中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空白,代表着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古人真迹弥足珍贵——敦煌遗书研究文献的出版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  相似文献   

5.
<正> 三《敦煌遗书总目索引》,1958到1962年编纂,1962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83年中华书局重印本。《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到现在为止的,世界上唯一的敦煌汉文遗书的总目加索引。世界上研究敦煌学的学者,可以说没有不利用这本书  相似文献   

6.
国家图书馆馆藏全部16000余件“敦煌遗书”将于明年全部编纂整理完毕,分150册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记者6月29日从《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编纂座谈会上了解到的。这项出版工程是在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努力下历时三年完成的。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其中数以万计写于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历史文献在尘封千年之后再度面世,令举世震惊。此后,“敦煌遗书”历经劫难。其中,外国探险家将大量“敦煌遗书”劫掠海外。直至1910年,当时的清学部才命甘肃学台将劫余经卷解运…  相似文献   

7.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的文献资料价值与实物资料价值都是很丰富的,所以才形成今天世界性的显学——敦煌学。本文不想涉足内容方面的大学问,只想就敦煌遗书所反映出来的书籍的各种装帧形式,及与书史研究中书籍装帧形制之间的关系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海南档案》2006,(3):41-41
国家图书馆如今收藏有16000号敦煌遗书.总长度达1万多米,约占世界敦煌遗书总量的三分之一。日前,首批30册通过缩微翻拍的《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0.
敦煌石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无与伦比的一个重要宝库,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圣地。 自从1900年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了藏有五万余件藏经遗书以来,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它那丰富的经典和艺术宝藏震惊了世界,这一百年来吸引了东西方学者纷纷前来朝圣。倾注于研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敦煌学。 提到敦煌的文化艺术,都知道是指大量的壁画、彩塑像、石刻像和丰富的佛经宝藏。著名的曲子词、变文就是从这里发现的。这个发现对于我国唐五代的词的起源及其发展提供了许多实据,人们因此把它称为“敦煌曲子词”。对于敦煌遗书的偶然发…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前,震惊世界的藏经洞打开了,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一个无尽的宝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然敦煌遗书大多为残卷,其中有不少甚至是碎片,因而比定残卷之名成为敦煌学者的首要任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绝大多数敦煌残卷已经有了正确的定名。其中以《敦煌劫馀录》(陈垣著)、《伦敦博物馆藏敦煌卷子目录》(英·翟理斯著)、《敦煌遗书总目索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初敦煌遗书的发现,引起各国考古界的注意。之后,大部分敦煌遗书流失到英、法、俄等国。其余部分在解送京师途中,又散失了一些。为搜集这些珍贵的唐代遗物,许多机构和个人想方设法、不惜重金购求。一些人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制作赝本欺世谋利。有些机构收藏的敦煌遗书中,不同程度掺杂着一些赝本。北京图书馆藏的敦煌遗书中,就有这种情况。在一万六千件敦煌遗书中,赝本的数量虽然不多,却直接影响对敦煌遗书的研  相似文献   

13.
1900年,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敦煌,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篆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藏经洞进入了世界学术的视野。敦煌遗书的流散,一直是敦煌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年,王道士以及押运人到底使多少敦煌遗书散落民间,又有多少被破坏直至毁灭,研究者一直欲探究竟,但至今没有明确答案。这造成的遗憾是,至今我们仍无法统计藏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敦煌遗书发现100周年。自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敦煌文化艺术瑰宝以来 ,由于晚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民国初期的军阀割据混乱局面 ,致使大量宝藏历遭英、法、日、俄、美等西方列强盗劫 ,流散国外。正是由于敦煌遗书的惊人发现 ,使莫高窟盛名传遍寰球 ,随之在国内外形成一门20世纪新兴的研究显学———敦煌学。这是中国的骄傲 ,更是飞天故乡陇原的骄傲和自豪。但令人遗憾的是 ,民国前期对于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景况惨淡 ,步履维艰 ,直至30年代国内尚未成立专门的保护、研究和开发的机构。1941年 ,国民党…  相似文献   

15.
学过图书、档案发展史的人一定了解敦煌遗书.所谓敦煌遗书,泛指敦煌藏经洞(莫高窟第17窟)等处发现的经卷和文书等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6.
敦煌遗书是指被长期封存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文献材料。它的面世,轰动寰宇。遗书数量庞大,内容丰赡,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物价值。一、敦煌遗书的发现敦煌遗书的发现,是由一个极普通的小人物在不经意间引起。这个小人物就是名叫王圆箓的道士。王圆箓(1850—1931),湖北麻城人。清  相似文献   

17.
说到敦煌文化的概念,大约不能不加上“历史”二字,即敦煌历史文化。因为到过敦煌的人都知道,莫高窟是敦煌文化的突出代表,而莫高窟是历史的遗存。还有,敦煌研究院不独在甘肃和中国有名,即使在全世界也是声名赫赫,而敦煌研究院主要是研究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的。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切入,我们发现,敦煌文化的构成要素太多了。比如,敦煌遗书、敦煌汉简、敦煌壁画、敦煌彩塑、敦煌建筑,等等,真可谓琳琅满目。在这些要素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敦煌遗书。稍微留意敦煌文化的人,也许对莫高窟道士王圆禄已经不太陌生了。他的墓塔,在经历…  相似文献   

18.
敦煌遗书发现后,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等都曾来敦煌盗宝。美国人虽然不像上述各国盗走大量敦煌遗书,但却在华尔纳的率领下,盗劫了一批敦煌壁画,给敦煌艺术造成了无可弥补的损失。本世纪20年代华尔纳的中国之行,除盗劫敦煌壁画外,还间接促成了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一、第一次敦煌盗劫1923年初,华尔纳辞去了宾夕法尼亚博物馆馆长的职务,回到哈佛大学,任职于美术系和福格博物馆。“当时负责掌管福格博物馆和美术系的爱德华·佛比斯和保罗·萨克斯两人,在发展他们的东方艺术品和鼓励对远东艺术和考古进行更深层的研究上,有…  相似文献   

19.
敦煌遗书图像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宗教与美术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单一线性的图像检索方式不利于敦煌遗书图像隐性知识的挖掘,影响知识发现的深度与广度。而关联数据能够连接多源异构资源,实现多种资源的语义互联,既能促进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又有利于提升图像内容的深入整合,同时,将关联数据应用于敦煌遗书图像在理论、实践与技术上都具备可行性。为此,本文针对敦煌遗书图像的物理特征与内容语义特征构建敦煌遗书图像层次模型,使用元数据描述后将这些元数据进行关联;同时,本文基于关联数据设计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模式,其自底向上分为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与知识应用层四层,旨在改善图像检索效果并利于敦煌遗书图像的知识发现与智能查询。  相似文献   

20.
一、缘起本世纪初敦煌遗书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历史、文学、宗教、哲学、语言文字、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资料。由于种种原因,近5万卷敦煌遗书,流散世界各地。为了研究的方便,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编制了数十种有关敦煌遗书的目录、提要或索引,其中,以商务印书馆1962年出版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以下简称《总目》)最为中外学者所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