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果将公平、共富的实现看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生福祉在深度上的改善,那么,以碧水蓝天为象征的"隐形的福祉"则更偏重于广度上的拓展.由此出发,循着环保与公平、共富之间的逻辑线索,我们得以初步厘清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隐形路径,寻求拉动经济增长与促进公共福祉二者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规划建议重点着墨社会公平 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评价“‘十一五’规划建议”是我国从“先富”开始向“共富”转弯,是一个执政党的“穷人致富”工程规划。“比起以往的五年计划,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是一个好的讯号,意味着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将从‘先富’转向更为实际的‘共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说。  相似文献   

3.
力甬 《中国教工》2014,(4):9-12
教育历来是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今年也不例外。但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促进教育事业时,首次将“公平发展”与“优先发展”并提,这在透露出本届政府对教育公平高度重视这一信息的同时,也使得公平成为两会上教育话题的一条隐形准绳。那么,如何推进教育公平?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绘就的路线图,主要是“三措并举”,即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但在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多种所有制资本进行财富生产的基本现实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却使得我们必须在共富征程中直面“资本当下”与“共富理想”之内在紧张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在资本批判的高度上,本质地澄明当代中国在走向“共富”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历史认知与核心举措:即充分发挥资本作用是走向“共富”的基本前提,有效引导驾驭资本是走向“共富”的根本保证,健全与财富生产结构相匹配的分配机制是达致“共富”的核心指向,以此,才能全面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富”之路。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从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同志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的发展已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注社会福祉,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政府治国理政的着眼点。教育公平是百姓福祉最基本的体现,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桥梁,基础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我们应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勾勒基础教育发展蓝图,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公平公正的水准,确保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稳健前行。一、改革基础教育投入与管理制度,实现“高普及率”的教育公平高普及率指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普及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步发展十二年制义务教育。1.改革义务教育投入制度,确保免费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一是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比重,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主要投入责任,市、县、乡财政分级投入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农村贫困地区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进而在农村地区,乃至整个城乡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二是积极探索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6.
构建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既是经济学的一个古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因为公平涉及价值判断,效率是在一定制度、资源等条件下的效率。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更新、社会制度的变迁和资源条件的改变,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将随之而需要重新组合。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组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上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针对平均分配对效率造成的巨大损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著名论断。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树立榜样,然后先富带动后富,帮助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公平与效率组合…  相似文献   

7.
在两会上,“择校费”“乱收费“”教育成本”在小组讨论、大会发言中被代表、委员多次突出地提到。在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声中,教育不公平“一黑二斜三苦四丑”的特点也暴露无遗。“虽然是很不好看地给它画了个像,但目的是给它治病,希望教育能更加健康地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方廷钰说。■一黑:择校费成吞噬公平黑洞任玉岭委员说,教育不公最大的问题是“择校费”。由于监管失位“,择校费”已成为吞噬教育公平的黑洞,导致富校更富、穷校更穷,形成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二斜:教育经费投入“嫌贫爱富”民进中央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得社会贫富差距呈扩大之势,这是共同富裕这个动态、渐进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扬小平的“共富”理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9.
言语的“隐形信息”是言语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可以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声外之意”、“意外之意”,也可以表达断续、重复、省略词语的完整、深层、不尽的“隐形”义,以多种形式表现言语的“隐形信息”,准确表达和丰富了言语的思想情感。言语的“隐形信息”和修辞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言语的“隐形信息”的训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言语训练,而是一种由浅入深的,难度较高的修辞训练。  相似文献   

10.
从进入阶级社会开始,贫富差距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自身。社会公平和生活富裕,是千百年来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曾提出过具有进步意义的“共富”主张。  相似文献   

11.
屈海军 《新课程研究》2007,(3):51-51,50
从进入阶级社会开始,贫富差距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自身。社会公平和生活富裕,是千百年来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曾提出过具有进步意义的“共富”主张。  相似文献   

12.
“富而后教”作为教育哲学是错误的,掩盖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民主性。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孔子关于“庶”、“富”、“教”关系的言论,“庶而后教”才是合理的。董仲舒提出的“继天而教”,不仅与“庶而后教”等儒家教育思想和道家思想一脉相承,而且符合人性发展规律,已成为我国传统的教育发源观,也是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国家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同,国家管理是追求社会公平。国家体制设定了国家维护社会公平的底线,也为其缔造社会公平的能力设置了上限。资本主义是弱共生社会,和谐社会是强共生社会。强共生社会是强政府与强市场的合作。和谐社会的国家管理按发展经济和维护公平两项职能设立分管分治。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从政府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通过精心打造一艘由政府权能、金融公司、精英企业所构建的“共生航母”的经济实体来主导国家经济,弥补隐形公平破缺,建设强共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说“福祉”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句话中的“福祉”是什么意思呢? 要解释“福祉”,先得说说这两个字共同的偏旁“(?)”。“(?)”在古代就是“示”字,“示”在甲骨文中很像我国上  相似文献   

15.
滕朝阳 《教育》2009,(6):11-11
当下社会最大的隐忧,也许是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刻存在着的“马太效应”。道理说来很简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公平的教育可以使贫与富都不再变得世袭;而不公的教育不仅是社会不公的重要表现,而且将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教育中的“马太效应”,乃是放任纵容教育不公的必然结果;问题的严重更在于,人们尚未看到有关部门终结这种“马太效应”的强烈意愿和有力行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日本一直努力构建福祉型社会,福祉政策、法律深入到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福祉作为其组成的一部分,在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突出的日本,显得尤为重要。之前关于日本儿童福祉的形成、政策、特点等等的研究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本文从儿童“家庭”福祉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儿童家庭福祉”概念的形成,基本方向的考察,分析得出新型“儿童家庭福祉”的重要性,进而找出我国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课内容是高一政治必修《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共分两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主要介绍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面我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重点内容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多纬视角下的公平与效率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相对应,同时考虑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公平”主要是指“经济公平”和“社会伦理公平”。“经济公平”与效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社会伦理公平”则与效率既相冲突、又相统一。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应该坚持“经济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效率优先,兼顾社会伦理公平”。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质是指后。在追求公平与效率两大目标过程中,应该坚持“政府抓公平,企业抓效率”。  相似文献   

19.
公平有两种含义,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平”。 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公平。它首先追求的原则是规则与过程上的公平,而不仅仅是结果上的平均分配。它通过公平的竞争达到不同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指人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参加有限机会的竞争,按每个人的“投入”多少而决定其各自的“产出”,谁的“投入”多、贡献大,他所获得的酬赏也高。  相似文献   

20.
论效率与公平的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协调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借鉴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西方学者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囿于意识形态和方法论上的局限,不能合理解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及其实现机理具有一般市场经济共同的特点。市场经济的公平有“市场内公平”与“市场外公平”之分,“市场内公平”与效率是同一的,但“市场内公平”的运作会导致收入的不平等,因而需要“市场外公平”的矫正和补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两次分配”,借助“两种调节机制”,完全可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