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这是《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第13条的要求。以前对它的认识并没有什么深刻之处,认为只要读到10分钟就行了。直到听了一位梁老师上的《怀念母亲》后才颇有感触,觉得在以后的课堂实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经历吴炜旻(以下简称"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您分别读了哪些类型的书?又是如何读的?和我们平时理解的"读书"有什么内涵或者形式上的不同?为什么很多教师抱怨书读了都记不住而您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困惑?陈日亮(以下简称"陈"):小学时无书可读,从不记得老师有过读书方面的指导,也不知道读书有多么重要。中学开始读些童话故事,更多的是反复读《水浒》和《说岳全传》,全然是凭兴趣,除了教语文  相似文献   

3.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相似文献   

4.
一、形成一个特色1.在校园环境上凸显特色。校园有书香——张贴读书名言,教室有书香——开辟班级读书角,活动有书香——定期举办"好书推荐"、"读书有感"、"亲子共读"等活动。2.在校园诵读上凸显特色。学校不断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读书模式,2008年以来,学校创编教师特色读书《书苑》,意在督促教师共读一本书;同时,学校开发校园启蒙诵读本——《亲子阅读》(低年级段)《阳光阅读》(中年级段)《成长阅读》(高年级  相似文献   

5.
《今日教育》2014,(1):67-67
这篇《四时读书乐》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首“读书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书的价值、如何读书、读书的人生意义都以寥寥几句,说得清清楚楚。虽然,画面的时代已经不能穿越,但是至少我们油然而生几分感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达400万字,其中小学阶段要达100万字.我们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立足课内,植根课外,引领学生想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真读书. 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分析 课堂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多数学生作"呼应状",不是带着问题读,也不是有目的地读,而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老师的读书之令.  相似文献   

7.
纵观古今中外善于读书者,大都于方法上有过人之论述,现辑录数则试释如下:_苦乐法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一文中指出。“职业的读书”,由于“勉勉强强”,“很可怜”但是“嗜好读书”则“如爱打牌一样”,在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读书沓。读书亦乐。苦读谷中有乐趣。原来苦与乐的分界线、只在于兴@___冷热洗清代学者阮葵生做余睿活》中引程怕子语~“《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热读。”拥滚时要考虑心境与情绪的变化。冷时,因为心境宁和。情绪稳定,所以宜读抽象的差论著作;热时、因为情绪激动、感情奔放_所以在读文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竹篮     
“老师,我觉得您给我们这么多阅读课和阅读时间是没用的,是在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您经常说:做人欲脱俗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我姑姑是个老师,她也常常劝我要多读书。于是,我不停地读,读《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读《西游记》、《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是啊,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有一本经典著作我很喜欢,它的名字叫《红岩》。《红岩》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以许云峰、江姐、成岗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不是一个新话题,大的有"世界读书日",小的有学校的读书节、读书月。但这里也绝非炒冷饭,之所以下发一个校长、教师读书工程指导意见,是因为我们虽然一再说读书,却并没有真正读好书。校长、教师本应是读书人,现实中却离"读书人"还有很大的距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读书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条,对校长、教师读书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规定小学阶段课外如阅读何量落要实《达语到文1课50程万标字准。》的要求呢?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万字现的状阅,颇读令量人缺尴乏尬具:体一、是渐进150、  相似文献   

13.
郑晓玲 《学周刊C版》2019,(8):124-12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揭示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教师要示范引领,让学生想读书;创设条件,让学生有书读;方法指导,让学生会读书;开展活动,让学生乐读书。旨在让农村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拓展知识空间,提升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名的学家郭沫若,在学、历史学、考古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颇有建树。这与他善于读书是分不开的,他在《我的读书经验》一书中介绍了他读书的方法——“四为”读书法:  相似文献   

15.
一、关注课题,以疑导学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百花园中的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聿"的写法,中间的悬针竖要挺拔有力。师:谁知道"示"的意思?生:就是启示、教导。师:读课题,你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生:题目告诉我们陆游和儿子在冬天的夜晚读书。生:陆游还用读书获得的感悟教导儿子子聿。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是新教育提倡的,也是我们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的世界多彩、天真。或许有时候我们做了充分准备,结果却在孩子心门外;有时候,无意的、让我们很不屑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说不定会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有时候,与其说我们不理解孩子,还不如说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太少了。为了能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样一个活动,或多或少地让我们走近孩子,更贴近孩子。为此,笔者与学生共读《小猪唏哩呼噜》,通过导读课的引导,教会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读书。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苦中有乐,乐中有苦,是黄连树下唱小曲--苦中作乐. 读书如果为分数而读,反复地背诵,那当然是苦差事,但读书如若是为了追求真理,那么越是接近真理,就越发现真理的迷人,这时你使觉得:"读书乐,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8.
正读了唐江澎《培养终身阅读者》、王栋生《读陆精康〈考信录〉杂感》(《语文学习》2014年第3期)等几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后,不由想到:阅读,离我们有多远?身处教学一线,我深知语文教学和我们这些专门教学生"读书"的人,恰恰在做着不顾常识、违背常识的事。原因固然与应试教育及当前功利浮躁的世风和"视觉文化的兴盛"有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在记忆的最佳时期多读一些美文佳句。若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鸟岛》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主要描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某日,听区里某位老师执教《鸟岛》一课,发现其在课堂教学中相当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引且颇有成效——现将其要领总结为四个词:读短、读细、读长、读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