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一数     
勤劳的小蚂蚁早早就为过冬储备食物了。请小朋友数一数食物的数量,并根据数量找出正确的数字吧。  相似文献   

2.
填数     
在下面的括号内各填一个数,使等式成立。不能填相同的数,也不能填。填数~~  相似文献   

3.
数感是指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估算的感悟,学生建立数感后便能很好地理解数的意义,能描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就要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和估算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数量表征是个体对数系统的理解,它的准确性为个体理解具体和抽象数量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个体使用该表征进行数量操作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可能.但目前来看,对个体数量表征的形式以及它的发展过程仍有较大争议.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的能力结构,数感以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为基础,从而与数量表征紧密联系;数感的不同维度对数表征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要求,为理解数量表征研究的分歧和探讨该表征的全貌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在数感的一系列外显行为能力上都体现出文化差异,数量表征的研究则从心理机制的角度为文化差异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怎样教“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都安县教研室邓孟高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出现的加减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其中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三种不同的应用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因此数量关系相同。但由于已知...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相同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比较,在优中选优,可以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灵活,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限制。但如果具备一定的数感,用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的具体特点,直接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  相似文献   

7.
填数游戏     
请在环内填入10以内的数,使相邻的两个数之和与小圆内的数相同。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对数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在理解抽象数概念时以形思数,在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时以形想数,在理解数量关系时数形结合,使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增强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介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见数量关系、运算律、周长与面积计算等知识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目标预设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字母的式子的值。  相似文献   

10.
数一数     
<正>小朋友,你已经学会了数数,也认识了线段和三角形。你能在由线段或三角形组成的复杂图形中,数出线段或三角形的数量吗?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例题1请你数一数,图1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83):59-60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感"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结果估计的感悟;二是数感具有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功能。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方法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一、数形结合——助推概念建立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互相作用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对“数感”作了如下阐释:“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数感是对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高感悟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下面结合“8和9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从不同切入点,谈谈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4.
<正>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基于这个特点,在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方面,要使学生获得对数真实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就要从小注重  相似文献   

15.
正就像打球有"球感"、搞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是一种主动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与数学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数感也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小班幼儿数学活动操作的物体数是在5以内,幼儿升到中班以后,物体数量要扩充到10。因此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抽象方面的活动时,仍然采用小班所用过的一些基本方式,只是把物体数量改成1~10。这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复习1~5,第二步4~8,第三步6~10。此后中班的数教育重点应放在学习探索10以内自然数的守恒及其数列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上。介绍中班数的系列活动实例时,活动的基本方式若与小班相同,就只注明活动的名称和改动的地方,新添的活动仍详细介绍。中班的数学活动与小班的相比较,其特点是更多地使用象征物,加强了合作性。  相似文献   

17.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版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数感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它是一种感悟;从数感所具有的功能来看,它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同时,课程还明确地指出建立数感的重要性,即数感是有效计算和建立数概念等数学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