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极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差别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愕,并促使其产生关注和探索行为。  相似文献   

3.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求知,主动思考,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促使其注意、关心探索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厂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6.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求知欲,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问题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的认识需求引起的心理过程。在物理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意向,激起学生的认识需求,就要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主动求知和思考;就要创设相关问题和操作,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方法之间形成差异性冲突,从而造成认知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引起学生新奇感觉,诱发学生的关注和探索的意向。当课堂中形成了浓厚的探求氛围时,即创设了学生的思维情境。以下就物理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思维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创设思维情境是关键.众所周知,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持续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知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求,引出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要精心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形成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知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求,引出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要精心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已有的旧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形成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是一种复杂心理过程,是由人的认识需求引起的心理活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意向,激起学生的认识需求,就要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使学生主动求知和思考;就要创设相关问题和操作,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方法之间形成差异性的冲突,从而造成认知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引起学生新奇感觉,诱发学生的关注和探索的意向。当课堂中形成了浓厚的探究的氛围时,即创设了学生的思维情境。以下就物理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思维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认知冲突 激活学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一时不能同化、接纳呈现在眼前的新知时,或新的信息与其原认知结构不相符合时,或动用、调集了全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后仍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时,他们便在心理上生成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称之认知冲突。激烈的认知冲突既会激起学生激烈的思维震荡.又会引起学生学习需要的不平衡,情感领域中便会生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一、"认知冲突"的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当学生发现不能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或者发现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相悖时,原来平衡的认知状态被打破,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心理学上将之称谓"认知失衡".认知冲突的出现是教学过程中的必然.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打破旧认知平衡再到构建新的更高级的认知平衡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认知冲突是学生固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连结通道,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不能把认知冲突视为教学意外加以漠视甚至压抑,反而还要有意识的设置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认识新知的心理冲动,由此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认知冲突包括认知主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经验冲突,或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事物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研讨,从而提升思维的层次,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认知冲突情境法属于情境式教学模式的变式。这一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通过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起学生由于新旧知识和经验相矛盾而产生"认知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化解认知冲突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新的认知体系,实现学习能力的螺旋式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就有助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认知冲突是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协调"因素,它可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众去寻找协调的途径。它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创设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的具体方法将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认知冲突是指认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解决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巧创故事情境,预设认知冲突;链接新旧知识,引发认知冲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认知冲突;巧妙设置陷阱,触发认知冲突。充分展现课堂魅力,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去发现知识、探究  相似文献   

19.
沈学新  秦晏伦 《教师》2012,(12):52-52
一、把握创设认知冲突的时机,让学生知识的构建更饱满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如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间的某种差距而产生的认知失衡,把握创设冲突的时机,让学生知识的构建更饱满?1.课始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当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  相似文献   

20.
陈秀梅 《现代教学》2014,(12):60-60
当学习者发现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悖时,原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产生认知冲突,认知心理学将之称为"认知失衡"。认知冲突是一种发展动力,是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动机。在语文教学中,寻找这些规律将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一、细读文本,设置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设置是有一定适用对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