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健 《新闻世界》2010,(12):192-193
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徽商,不仅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其对文化上的投资和消费也显示了徽商独特的眼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徽商中,商业和文化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这是徽商留给当代人的启示,也是徽商精神的现代价值之有力呈现。  相似文献   

2.
康海燕 《兰台世界》2012,(19):56-57
徽商特指徽州商人,又名新安商人。主要发源于安徽南部的休宁、绩溪、祁门等县,隶属旧徽州府的管辖范畴。东晋时期史书中就有对徽商的记载,其间经过唐、宋时期的成长与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足迹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晚清时期,徽商伴随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瓦解也逐渐走向衰亡。徽商的发展、兴盛及其经营管理模式的形成经历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出版业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徽州成为全国出版业的四大中心之一.出版业在徽州地区的形成,和徽商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徽商有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并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且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因此在徽商的努力下,徽州地区的出版业从无到有,从普通的刻书到追求书籍的质量和艺术水平,从作坊式生产到合作式的经营,最终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徽商在出版业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今天的出版业去学习和汲取.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致富后,曾不惜重金构造了大量的建筑物,包括住宅、调堂、佛寺、道观、园林、牌楼等。这些建筑,在当时全国各地徽商足迹所到之处皆有,而徽商的本土徽州相对比较集中。尽管历经数百年沧海桑田的变迁,至今在徽州仍保存了不少明清时期徽商建造的各类建筑。从文化角度审视这类建筑,可以发现明清徽商的建筑文化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建筑类型的丰富多彩明清徽商投资的建筑,按其功能划分,类型众多。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当推住宅和别墅。早在明代中期,致富后的徽商就络绎不绝返乡建造住宅和别墅,或颐养天年,或奉养双亲…  相似文献   

5.
王新田 《图书馆杂志》2002,21(4):73-74,22
本文从徽商独具的“儒商”人格特质出发,探讨了他们对我国明清时期藏书事业的诸多贡献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琳琦 《历史档案》2005,1(2):54-58
明清时期的徽州,不仅以“十室九商”的商贾之乡而名闻遐迩,还以“人文辈出”、学术思想发达而著称于世。徽州是执明清商界之牛耳的徽商的桑梓之邦,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学术思想——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的故乡。“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孙强 《兰台世界》2013,(27):19-20
明清时期徽商的家族经营主要表现为家族合伙经营、家族内委托经营和家族集体经营三种形式,呈现出家长式集权领导、家族伦理规范经济行为、家族集体行动等特点,家族经营对于增强徽商经营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是其文化自觉的表现.明中叶后徽州出版的兴盛助推了徽商好儒之风,也加强了徽商的文化自觉,尤其是徽州商业书出版有助于商业文化的传承,助推了徽商的持续发展.以史为鉴,时今,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培育从业者富有创新意识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宗韵 《历史档案》2006,(4):33-37
一在以父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家庭中,当父亲健在时,父亲无疑是从事家教活动的主角,“子不教,父之过”即是明证。然而在明清徽商家庭教育中,徽商妇的地位和作用,极为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就客观而言,徽商家庭的社会分工决定了徽商妇必然在家庭教  相似文献   

10.
合伙合同是以文字合同方式,对合资双方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的文本。徽商在明清两代中一直沿用这种合同方式,不但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积累,对当代社会商业经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徽商面临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徽商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升华。本文以《安徽日报》2018-2022年徽商报道为例,梳理徽商精神演进的媒介呈现。  相似文献   

12.
略论徽商对家乡士子科举的扶持与资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琦 《历史档案》2001,(2):79-83,96
封建社会,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入仕,而明清时期,入仕须经过科举考试。因此,折桂蟾宫就成了士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为使家乡士子的理想变成现实,徽商在大规模兴学立教的同时,又围绕科举考试对士子进行多方面的扶持与资助。  相似文献   

13.
徽州刻书历史悠久,经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闻名全国,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全国刻书业的领军,涌现出大批优秀成果。秦宗财博士所著《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在传播学视角下考证了明清徽州出版的特点与影响,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既是一部研究价值高的徽学著述,又是一部优秀的研究文化传播之著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徽商文化的特点,清代徽商在文学研究与交流、藏书、刻书、助修教育机构以及支持画家文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客观评价了徽商对清代扬州文化繁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徽商"贾而好儒",热衷书籍出版,为明清书籍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儒"的追求,培育了文化自觉,他们不仅热衷书籍收藏与出版,还资助官府和士人的书籍出版。此外,他们编印出版商业书,极大地推动了明清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解读徽商(1)     
徽商 ,是指明清时代徽州府籍的商帮集团。明清时期的徽州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 6个县。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 ,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 ,其后代有所发展 ,但形成一个商帮集团则在明成化、弘治年间 ,明嘉靖以后至清乾隆、嘉庆时期 ,徽商达于极盛。所谓“无黟不成镇 ,无徽不成商” ,便是历史对徽商辉煌岁月的写照。商儒一体徽商走到哪里 ,哪里的文化就繁荣。贾而好儒 ,亦贾亦儒 ,这是安徽商人的传统。历史上徽商中精通儒学 ,擅长诗词文学者不乏其人。他们中间有些是早年习儒 ,以后走上经商道路的 ;有些则是亦贾亦儒 ,…  相似文献   

17.
"会票",是由明清两代商人发行的一种异地支付凭证。关于会票在明清时期的使用情况,文献材料中偶有记载。傅衣凌先生在《明代徽州商人》一文中即对徽商彼此间开展汇兑业务的会票制度给予了关注,并在注释中抄录了两条有关会票的材料。黄仁字先生在《从〈三言〉看晚明商人》中称"明代商人间商业机构最发达者,为徽州商人",并指出徽商汇兑业务的开展仅限于"一极小之乡里圈"。由于会票实物传世极少,长期以来人们对会票的票式无从知晓。安徽省博物馆藏有清乾隆、嘉庆时徽商用会票5  相似文献   

18.
文本概述了徽商文化的特点,清代徽商在文学研究与交流、藏书、刻书、助修教育机构以及支持画家文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客观评价了徽商对清代扬州文化繁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许祝生 《新闻世界》2013,(12):11-12
当前传媒界的现状是,一方面受众获取资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另一方面是传统纸媒市场正在遭受新媒体的挤压和读者群以及广告商的流失。在此消彼长的趋势面前,尽管纸媒努力探索突围,但却仍是深陷于迷茫和无助之中。面临同样环境下,徽商杂志尝试紧贴省委省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中心战略,精心策划"徽商凤还巢"纵深报道,结果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可观的经济收益。其成功核心在于两点:其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重大政策谋划报道主题,在政界商界等主流人群中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其二,纸上报道和线下活动同步进行,形成聚合效应并相互激荡,从而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这一创新模式或许可以为摸索中的纸媒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者阐述了徽商档案文献资源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利用价值,并提出了徽商档案文献资源的具体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