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阅读教学要走出"花而杂"的误区,就要回归语文本位,体现出语文味。在课堂上,教师要基于文体特征、结构特征和语言特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不仅要深入体会、理解、感悟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而且要内化、积累和运用文本的语言和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的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力和粘合剂,在教学中显着‘以一当十’的力量。"由此可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设计问题,尤其要善于设计"主问题",让"主问题"成为"激起千层浪"的那"一石",让"主问题"主宰课堂、统领课堂。如何设计语文课堂"主问题"?一.矛盾语言问题化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通过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挖掘文本自身语言矛盾点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课堂提问"问什么"、"怎么问"两个层面探讨,从"立足文本、立足语言"、"提问的角度要新、提问要关注生成"等角度例谈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既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又要引导学生发现表达自身生命意识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发现、体认、表达过程中,文本语言形式与文本蕴含的生命意识的"共生"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13,(4):61-74
阅读课教学需要以关注学生感受体验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体验过程,树立感受体验"过程"大于"结果"的意识;要从语文教学的本体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形式的品味,培养基于文本语言形式的感受体验的阅读策略。感受体验的阅读策略培养,最好的载体是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基于文本语言形式的学习活动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受体验,并确保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文本对话是深入文本语言与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文本对话却存在"肤浅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只是采取单篇文本的"孤立化"教学。对比阅读是促进小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所谓对比阅读就是指对同一篇文章中相近的语言或者不同文章的相同  相似文献   

8.
文本形式中所包含的言语智慧,即语文现象。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从文本入手,探寻、开掘文本中的语文现象,铸造真正属于学生的高效课堂。教师要在把握文体特点中铸造高效课堂,在感知结构精巧中铸造高效课堂,在聚焦语言运用中铸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泛而言之,课堂的导语不是一般的课堂语言,而应是艺术的语言。教师的每一句导语在课堂内生成,都带着一种情绪色彩,它与学生、课本内容及环境一旦构筑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系统,便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品质。导语之所以要留有空白,是因为"文本空白"需要阐释,学生需要在"多义"与"空白"的环境中展开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语言大师吕叔湘曾指出:"细读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提取有益的信息,培养语感,优化表达。与此同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如何狠抓语言这一素材,并对其进行加工,从而让文本散发出诱人的馨香,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汲取营养的精神食粮,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呢?一、悬想填空,让语言多味语文阅读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龚自伟 《考试周刊》2014,(40):34-35
对语文来讲,"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言是"形式",亦是"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体式角度,从学情角度,从课程目标角度出发,做出既突出多元,又重视一元的准确透彻的解读,让课堂回归文本,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  相似文献   

12.
文本细读,本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细读"对于文章的品阅是有积极作用的,面对教学文本,只有细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才能摆脱浮躁的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语言的芳香。语文的"细读",既要引领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一、细读,读出鲜明的情感细读,是对语文文本的细细品味。文本的字里行间是深深的情感,是鲜明的观点,是生活的再现。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芳香,唯有"细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教师既要让学生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平时课堂中,教师要咬定"语用"教学不放松,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读、写、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本"浸泡式"学习阅读课,是让学生多次接触文本,从中记忆语言基础知识,通过读写培养语言运用技能,提高课堂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的塑造,小学教材中的课文亦是如此。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看"到鲜活的形象,并在这种"看"的过程中,领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的塑造,小学教材中的课文亦是如此.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看"到鲜活的形象,并在这种"看"的过程中,领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传达课程内容,传达文本的主要内容,所以要准确清晰、规范雅正,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规范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这样课堂才会因之而增色。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  相似文献   

18.
"张力"的本质是文本的内涵和外延的有机协调。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张力"的生成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高中英语阅读"张力"生成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创设满足"张力"生成的条件,利用多种途径生成文本的"张力"。"张力"生成的有效途径有: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对目标文本进行预热;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多种感官介入,实现文本的由抽象到具象;观察阅读前后情感变化,完成对文本的内化。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不能很好地深入文本,课堂效率较低,笔者认为与文本解读密切相关。其中最关键的是不能让语言落空,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品鉴文本语言,包括关键动词、修饰词语、边角词语等,以此点燃阅读课堂,切实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20.
看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如果要课堂洋溢生成之美,就要关注课堂的一个个细节;课堂的精彩是由每个课堂细节组成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仅要从预设课堂细节开始,更要感受课堂上每一个细节、捕捉动态的细节之美,并且挖掘文本"隐点"、推敲文本"显点"、掌控课堂细节、进行文本的"读书指导",精心打造课堂细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上精彩的课堂细节是创造精彩语文课堂的保证,是精彩相约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