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英国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的一体化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探讨了英国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的一体化及其基本特征,以期对我国当前建立教师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师资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不少省、市把一直承担教师教育工作的地区级教育学院合并到了当地的师范院校实行一体化管理.但是,实践证明,这种简单的合并不仅未能实现决策者的初衷,相反,倒削弱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应有地位,形成了重职前培养,轻职后培训的局面,并由此使大量的职后培训资源迅速流失.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国情而言,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设想倘真正实现,尚需十几年或几十年时间.其原因一、这方面成形的经验太少,国外可资借鉴的经验亦很有限;二、同一所师范院校承担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两套机构、两套人马的沟通和衔接始终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三、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无法在同一时间解决理论与应用的统一;四、师范院校由于缺少对基础教育"教研"环节的介入,因而所谓的职后培训仍然是空对空的;五、如果中小学的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全部由省属正规师范院校负责,那么在培训的整体规划与实施、培训的科学管理,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等诸多方面恐难以达到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六、教师的职前教育与教师的职后教育,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教育.鉴于上述情况,在一个地区,目前真正能够承担此项任务且更务实的教师职后培训机构,首选仍是地区级的教师专门培训机构--地区教育学院或地区教师研修院,它的教师职后教育的功能是地区内其他任何教育单位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英国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的一体化及其基本特征 ,以期对我国当前建立教师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师资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初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模式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则表现为一种人为的分割,两者缺乏相互沟通的机制,这一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是对初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实践的模式假设,对于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从3+X模块课程培养、七种能力培养、教育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通用技术职前教师培养体系,完善通用技术职前教师的培养体系,旨在为师范院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培养专业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冯灿 《中国教师》2008,(17):39-40
<正>教师教育是个新鲜词汇,它是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的总称,其实质是实现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原来对教师的培养侧重职前培养,各个国家多在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专门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由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三大系统构成。学术性、教育性和职业性是培养的素质要求。文章对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三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并且思考建立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教师职后培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宝庆 《教育探索》2006,(8):123-124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入职锻炼、职后培训三个方面。教师职后培训主要指学历合格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或学历未达标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也称之为“继续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提高的集中反映。因此教师职后培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应调整现行的培训机构,并着力提高培训效率。  相似文献   

9.
英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分为培养、任用、培训三个阶段;实施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系)、高等教育学院和艺术中心(艺术学院);培养模式有“4+0”和“3+1”。学习和借鉴英国教师教育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应尽快制定教师教育的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高度重视中小学在师范生培养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十分注重教师职后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研究》2016,(2):45-50
上海教师入职教育规范化培训体系要求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在中小学首次任教的人员,在职业生涯的第1年,以见习教师的身份在聘任学校与分派的基地学校接受为期一年的规定内容的培训。该体系在组织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带教师资、培养方式、考核评价与考核结果方面均彰显出与以往体系的不同特点。入职教育规划化培训体系在带给见习教师"脱胎换骨"般的成长的同时,也使见习教师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与培训带来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日益深入,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很重要的历史时期.省级教育学院在新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如何定位,如何应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本文试对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早在2001年,我国师范教育的理念开始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的"教师教育"转型。教师教育的发展,开始从单一的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向"专业教育、入职辅导、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体系转变。[1]"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项针对农村学校师资脱岗培训和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培训计划,是教师教育"一举两得"的好办法。2010年海南省琼州学院参与"国培计划"顶岗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英国政府就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训练、缩短入职适应期等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并逐步发展成为系统的入职培训制度。其中英格兰地区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入职培训计划、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新手教师从教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英格兰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在鼓励采用多元入职培训方式,制定适合教师个性发展的培训内容,重视指导教师的选派,形成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一体化方面对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关注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以后,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对新教师开展入职教育。我国开展对新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已经多年但并未形成制度,近年来教师入职教育呈现出以学校为中心的新趋势。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小学校在师资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国外校本入职教育的影响,形成的特点主要是以改善教学行为为主要内容、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形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今后的发展要全面规划校本入职教育的内容,避免片面化;完善校本入职教育的模式,避免单一化;建立多方参与的入职教育体系,促进校本培训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全程教师教育构想—教师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教研困难以及接受继续教育愿望以及现行教师教育体制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全程教师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全程教师教育是指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各级各类教研部门分工协作,按照教师成长规律,实施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以促成其综合素质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实现阶段性突破并得以持续发展。全程教师教育包括准教师、新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逐步开展幼儿英语教育,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者也对此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使幼儿英语教育在学术理论的指导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然而,现阶段幼儿英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招生与培养封闭化、师范院校与幼儿园的关系日益疏离、课程设置以理论性课程为主等,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英语职前教师。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文章重新构建幼儿英语教师的职前培养体系,以期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英语职前教师,推动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之后,美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观先后形成并凸显了三种样态:受西方传统经验主义哲学观影响的道德示范型质量观、受近现代技术决定论影响的技术理性型质量观和受现当代主体能动实践观影响的反思实践型质量观.在教育传统和社会变革之间,这三种样态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观从不同视角阐释了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师角色、知识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教师教育治理等重要问题.它们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和互为承继的关系.在我国,小学职前教师培养培训应注重师范生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养成,凸显师范生个体的主体性伦理情怀.同时,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目标应与国家所制定的教师专业(行业)标准相吻合、相统一,以顺应未来教育对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是根据我省教师教育改革的形势与需要和省教育厅关于建设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等相关文件精神,以原教育系为主体组建的,主要承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以及职后培训等任务。学院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2515人,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12人。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现代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现状,可发现现代教师职前培养在培养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职后培训在管理、规划、培训经费、职后与职前衔接、评估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可从高等师范院校、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教育部门等方面提出改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工作的策略,从而促进现代教师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相隔离的现状同世界教师教育一体化趋势相矛盾,以教师资格证为纽带,师资培养培训机构合并,打通学历进修连接 道,以职务评聘为杠杆,建立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互动机制方可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