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对拉丁舞伦巴库克拉恰基本步伐中的主要肌群进行肌电分析,能够有效地判断出拉丁舞运动员的肌肉用力特点和技术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采用意大利BTS FREEEMG300无线表面肌电信号系统,对河北师范大学体育舞蹈专业校队八名女队员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数据采集.结果:肌肉的激活时序先后依次为:股直肌、腹外斜肌、臀大肌、背阔肌、腓肠肌内侧头、长收肌、股二头肌外侧头;肌肉的激活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背阔肌、股二头肌外侧、股直肌、长收肌、腹外斜肌、腓肠肌内侧头、臀大肌.结论: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下肢肌群先激活,其次为核心肌群;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肌肉的激活时序以下肢肌群为主,核心肌群为辅;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核心肌群虽然激活时序慢,但贡献率高.  相似文献   

2.
董泽华  毛文慧  王婷 《湖北体育科技》2022,(11):982-985+1002
目的 北欧腘绳肌训练是增强腘绳肌力量、预防腘绳肌损伤和复发的常用手段,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屈膝肌群在北欧腘绳肌训练中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 招募9名男大学生作为受试者,运用红外高速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仪同步测试实验,测取受试者北欧腘绳肌训练动作过程中的运动学、肌电学数据并处理分析。结果 在进行北欧腘绳肌训练动作中,股二头肌、半腱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的肌电变化趋势呈现较高一致性,半腱肌最先激活,腓肠肌(外侧头)激活程度最高。结论 在北欧腘绳肌训练动作中,小腿三头肌与腘绳肌肌电变化趋势相近,屈膝肌群在动作运动控制中存在一定协作关系。腓肠肌作为远端双关节肌,在动作过程中能够向近端关节肌肉传递力量、分担内部力矩,配合腘绳肌稳定膝关节,增强运动中的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3.
郭峰 《体育科学》2012,32(12):35-41
目的:观察对指屈肌原始肌电信号采用不同形式滤波后精确地估算指屈肌肌力的效果.方法:以18名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令其指屈肌进行不同形式的等长收缩,将肌肉力量大小表示为最大力量的百分比(%MVC).采用多种肌电处理方法对指屈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处理.其中,采用逐渐递增的高通截止频率(20~480 Hz,每阶20 Hz,共24个)进行1阶和6阶高通滤波,经过高通滤波后的信号再进行低通滤波提取包络(1.0~4.0 Hz,每阶0.1Hz,共31个),观察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基于用表面肌电信号精确估算指屈肌力量的效果.结果:数据表明,去除原始表面肌电信号功率成分的90%~95%后,使得对指屈肌肌力的估算显著增加.结论:表明肌电信号中的较窄一段高频带成分可能与力量预测有关,同时,也从指屈肌的研究角度支持了以前学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10名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有易筋经锻炼基础的男生练习传统和新编"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十二势动作,分别选取各动作有代表性的主动肌或被动肌,如前臂内、外侧肌群等,采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同步观察各肌群放电信号,取最大振幅、均方根振幅和积分肌电值进行比较研究.数据经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新编和传统"健身气功·易筋经"十二势动作中相关肌群肌电参数在肌肉用力及用力过程中的有显著性差异,新编后十二势动作对于发力的肌肉群、肌肉发力的大小、发力均匀程度上更趋合理.通过肌电分析找出正确动作的用力肌肉和用力过程,有助于科学指导易筋经的教学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低帮篮球鞋对落地时踝关节内翻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及下肢主要肌群活动的影响,尝试理解高、低帮篮球鞋与踝关节落地稳定之间的关系;方法:13名受试者分别穿着高、低帮篮球鞋,手抓杠悬于空中,从40 cm高度分别垂直下落至内翻15°、内翻30°、内翻25°伴随跖屈10°(25°+10°)、内翻25°伴随跖屈20°(25°+20°)的倾斜面上,分析其踝关节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及小腿主要外翻和背屈肌群(胫骨前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的肌电活动;结果:高、低帮鞋对内翻角度的变化、最大内翻角速度和地面垂直及水平冲击力没有显著影响;在15°倾斜面时,穿着高帮鞋出现预激活时间比低帮鞋晚(P<0.05),同时,在15°和25°+20°下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落地前50 ms的平均振幅更小(P<0.05);结论:选取的高帮鞋对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冲击力的改变不显著,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肌肉的预激活,对限制踝关节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 BTS EMG300 肌电测试仪,选取 8 名高校运动员,8 名健将级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均采集 3次大力跳发球,选取最佳的 1 次作为本文实验数据。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肌电 EMGSERVER 软件与视频同步的方法,截取大力跳发球助跑、起跳蹬伸阶段主要用力的 15 块肌肉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在助跑阶段最后一步,高校排球运动员上下肢肌群肌肉激活程度较高,躯干肌群激活程度和贡献率较小;健将躯干肌群肌肉贡献率高于高校运动员。在起跳蹬伸阶段,高校运动员右侧肱二头肱三头激活程度较大,高校运动员右斜方肌、左右臀大肌、左右股直肌相对激活程度低于健将,在躯干肌群相对激活程度上二者之间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7.
极低频电磁场能加快组织愈合、促进细胞分化等,但是对骨骼肌钝挫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甚少.用极低频电磁场对骨骼肌钝挫伤大鼠模型进行处理,并通过组织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相关指标检测来分析判断ELFMF对骨骼肌损伤恢复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假暴露组相比,磁场暴露组肌细胞排列更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少,细胞水肿程度轻,核内移现象少;磁场暴露组、注射bFGF组肌纤维排列紊乱程度、Z线飘移程度均较轻;极低频电磁场处理,能显著降低钝挫伤后血清CK、LDH及ALP水平.因此,极低频电磁场通过改变钝挫伤后腓肠肌肌细胞核增生,加快线粒体自身修复速度,减少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受损肌细胞有氧代谢能力的恢复.极低频电磁场通过影响肌细胞核及线粒体的增生,缓解受损骨骼肌的能量危机,从而加速受损肌组织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8.
运用爱沙尼亚产MYOTON肌肉疲乏测试系统对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后肌肉伸缩性、硬度、弹性进行测试,将运动员赛后数据与赛前12h数据进行对比,并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运动员肌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专项疲劳特征,以便为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安排肌肉恢复训练。根据专项动作结构及涉及肌群,选取了腓肠肌、胫骨前肌、腘绳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臀大肌、腹直肌等8块最重要的肌肉测试。结果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在500m比赛后,专项动作涉及的8块肌肉的疲劳程度各不相同,与自身赛前安静状态相比,下肢小腿肌群疲劳更为明显。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的运动员相比,腓肠肌、胫骨前肌、股外侧肌、腘绳肌、臀大肌疲劳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分析上腹部(腹直肌)肌肉肌电变化特点,找出肌电变化的一般规律,减少训练调控过程中的盲目性,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右侧和左侧(腹)肌肉的肌电图,观察分析肌肉肌电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仰卧起坐运动中左右腹直肌的积分肌电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左腹直肌积分肌电大于右腹直肌积分肌电,左右腹直肌的振幅、肌电均方根均无显著性差异。在仰卧起坐运动过程中左腹直肌的收缩强度较大,左腹直肌比右腹直肌先进入疲劳,左右腹直肌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放电频率同步化程度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非稳态sEMG信号的分析方法,探讨动态肌肉疲劳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方法:12名男性被试进行40次180°/sec肘关节等速屈伸运动,记录肱二头肌sEMG信号,将主动收缩期和拮抗收缩期信号进行分离和重组处理,计算并观察未处理前原始信号、处理后主动收缩期及拮抗收缩期信号的线性指标AEMG、MPF和非线性指标C(n)、DET%变化。结果:处理后的sEMG信号基本符合稳态信号的特征;处理后主动收缩期sEMG信号指标MPF、C(n)和DET%与屈肘峰力矩之间的相关性较之处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DET%与屈肘峰力矩相关的增加非常显著;主动收缩期和拮抗收缩期MPF、C(n)与DET%变化趋势一致,肱二头肌作为主动肌收缩时sEMG信号的C(n)较低,而作为拮抗肌收缩时C(n)则较高。结论:传统对静态sEMG信号进行连续分析的方法不适于动态sEMG信号。对动态sEMG信号进行适当的分离组合处理,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不同走步姿态的运动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录像、测力台和八通道无线表面肌电仪同步的方法,对9名受试者进行不同走步姿态(内八走、正常走、外八走)的测试,运用录像解析系统、三维测力平台软件(版本V5.2)和肌电数据处理软件获得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学数据。结果显示:(1)外八X方向的力值是最大的,正常走在Y方向和Z方向的力值是最大的。(2)在正常步态中,半腱肌平均肌电的值是最大的,半腱肌的主要作用是使大腿在髋关节处旋内.对抗骨盆的扭转。内八步态中半腱肌和腓肠肌内侧平均肌电的值都比较大,导致用来对抗骨盆扭转的内回旋程度超过了骨盆扭转程度,从而形成了内八的走步姿势。外八步态中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外侧平均肌电的值是最大的,使得骨盆的外回旋程度加大,从而造成了外八的走步姿势。(3)在正常步态中原动肌的积分肌电比较高,说明肌肉用力比较大,在此过程中人体给地面以较大的作用力,同时地面给人体以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正脚背踢球动作中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参数,探讨踢球动作腘绳肌拉伤危险时相,同时探究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力量素质与踢球动作下肢和腘绳肌生物力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踢球动作中腘绳肌拉伤机制。方法:以15名足球专项国家一级运动员为受试者,采集180(°)/s动作角速度下的等速腘绳肌向心(Hcon)、腘绳肌离心(Hecc)、股四头肌向心峰值力矩(Qcon);采集受试者最大力正脚背踢球动作运动学和肌电数据,根据腘绳肌肌肉起止点和髋、膝关节中心的相对位置获得肌肉起止点坐标,从而获得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肌肉-肌腱复合体(muscle-tendon unit,MTU)长度,以MTU拉伸速度和标准化MTU长度为分析指标。采用样条插值法对各指标按踢球动作周期阶段进行3次归一化处理。结果:腘绳肌3块双关节肌在正脚背踢球动作小腿前摆阶段和触球随摆阶段处于激活状态并被拉长,进行离心收缩;触球随摆阶段3块双关节MTU拉伸速度、肌标准化MTU长度、肌肉激活程度均显著大于小腿前摆阶段(P<0.05),标准化MTU长度在触球随摆阶段中期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测试了24名未受过体育专业训练的24名男大学生的最大吸氧量、无氧功率、肌纤维百分纽成,并对快肌百分比与最大吸氧量、无氧功率的相关程度分别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均较低,慢肌纤维百分比与(V_(o2max))及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无氧功率的相关程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14.
表面肌电的信号分析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表面肌电的信号检测是一种无创电检测方法,其信号的检测分析在临床诊断、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表面肌电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及其在国内外体育科研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与分析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手段,发现目前的力量训练多是单一关节,且肌群参与度低,非协同做功,专项化程度不高;重视大力量,力量耐力的训练,忽视了快速力量的训练比重;对核心训练的认识和掌握不够,直接影响了训练效果;忽视了小肌群及柔韧、协调、灵敏、平衡等能力的训练,专项动作质量低;运动员文化程度低,对训练方法的理解能力差。建议:训练理念要更新,多采用非稳态、非平衡训练,提高专项化,重视快速力量与核心力量训练,增加柔韧性及本体感觉平衡稳定性的训练,来提高动作质量,同时要加强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优秀速滑运动员冰上弯道滑跑和陆上模拟训练肌肉用力特征的对比研究,为提高陆上训练的专项性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奥运冠军张虹为研究对象,采用视频与肌电同步技术采集冰上与陆上肌电参数,从做功的主要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3个方面,对弯道滑跑肌肉用力特征及陆上模拟训练的专项性进行分析。结果:张虹胫骨前肌和股前肌群是冰上支撑阶段的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自收腿起至着冰止,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股前肌群着冰前处于激活状态,收腿阶段灭活;胫骨前肌激活程度屈过程大于伸过程,股前肌群激活程度伸过程大于屈过程;陆上模拟肌肉用力特征与专项有一定差异,但对股前肌群有较好的训练作用。结论:冰陆间肌电的差异是由于支撑条件与方式不同引起的,根据专项技术的特殊需求,对训练器材进行适当改造和对训练细节进行完善,可进一步加强训练的专项化程度,提高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选取武汉体育学院普通男大学生11名,采用Vic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并结合表面肌电测试对受试者在不同的鞍座高度下骑行的运动学和肌肉力学指标进行同步采集,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不同高度骑行差异。结果:(1)膝关节活动范围在不同座高下呈显著变化,踝关节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但个体差异较大。(2)鞍座高度增加,髋关节相对力矩下降,且90%座高与95%和100%座高相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膝关节相对力矩呈现出类似的变化且不同座高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座高下,肌肉的放电量出现变化,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股二头肌和胫前肌则是在95%座高时放电量达到最低。(4)随着鞍座高度的增加,髋关节和膝关节在90%、95%、100%大转子高的座高下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踝关节的角速度在90%与100%座高相比和95%与100%座高相比时差异明显(P<0.05)。结论:95%大转子高时,股二头肌和胫前肌的放电量最小,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的放电量处于中间值,膝关节力矩和活动范围也处于中间值。选取95%大转子高的鞍座高度更利于骑行者的骑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动态腹直肌训练动作对腹直肌下部锻炼效果的影响,为腹直肌训练提供参考。方法:让受试者做屈腿卷腹、直腿卷腹、屈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健腹轮、下斜板仰卧起坐7种常用的徒手腹直肌锻炼动作,同时应用ME6000-16表面肌电仪对左侧腹直肌测出做每种腹直肌锻炼动作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对其信号的时域指标平均振幅AEM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屈腿卷腹动作AEMG标准化值最低为0.327±0.160;仰卧两头起AEMG标准化值最高为0.805±0.190。卷腹、屈腿仰卧起坐、俯身滚动健腹轮之间的AEMG标准化值也较低,且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腹直肌AEMG标准化值较高的下斜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动作差异显著。结论:仰卧两头起,下斜板仰卧起坐,直腿仰卧起坐动作对腹直肌刺激程度较高。仰卧两头起的刺激程度最高,俯身滚动健腹轮对腹直肌刺激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收缩特性肌肉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IOR。提取浅层胫前肌、股中间肌和比目鱼肌,测得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肌球蛋白Ca^2+-ATPase活性及MyoD、myogenin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浅层胫前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股中间肌;股中间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浅层胫前肌;浅层胫前肌肌球蛋白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股中间肌;比目鱼肌myogenin的mRNA显著高于浅层胫前肌;后者MyoD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前者。结论:快肌无氧酵解酶活性高于慢肌,慢肌有氧氧化酶活性高于快肌,快肌肌球蛋白Ca^2+-LATPase活性高于慢肌,慢肌myogenin表达高,而快肌MyoD表达高。  相似文献   

20.
实验对象运动员(A),24岁,身高为1.86米,体重73kg,最好成绩为2.24米;另一名运动员(B),22岁,身高1.94米,体重78kg,最好成绩为2.12米。A跳了2.05米和2.10米两次,B跳了2.00米和2.05米两次。测定了三维地面反作用力及腿伸肌的遥测肌电(股外肌、股内肌、肌直肌、腓肠肌),对肌电做了每80毫秒分段积分处理,起跳时离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及向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处理。肌电值转换成最大纵跳时肌电的关系比。测定时还以65.5格/秒的速度对跳高动作进行了拍摄,以便进行运动学参数的计算及分析动作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A运动员助跑速度高于B(分别为7.20米/秒6.04米/秒),着地时A具有更大的正垂直速度(0.35米/秒,B为-0.33米/秒),A具有更大的垂直起跳速度(A为3.89米/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