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时常听到一些通讯员同志发出感叹:一件复杂的新闻事实,千头万绪,从何写起?报道一个新闻人物,千言万语,从何落笔?这说明:寻找和选准切入口,是新闻写作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评人论事,切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而采写新闻报道,就得强调“抓住一点”。这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寻找和选择的切入口。找准了切入口,千头万绪、千言万语就顺理成章,有了落笔之处;找准了切入口,新闻报道就比较容易深入展开,且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写得紧凑、生动,引人入胜,渐臻佳境。 选择新闻写作的切入口,总的原则是: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站得要高,入口要小;角度求新,侧面宜巧。  相似文献   

2.
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条新闻,角度不同,挖掘的深浅就不同,新闻价值也就不同。因此,新闻角度的选择在新闻写作中就显得至关重要。角度的选择是深化新闻的重要一环。它把握得如何,是直接关系一篇报道是否深刻、能否成功的关键。优秀的记者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总是要进行分析比较, 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采用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3.
张筱红 《报刊之友》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陕”、“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5.
要写出好的消息,就得抓住“三个点”——价值点、关键点和鲜亮点。价值点是新闻的意义所在,它需要记者去发现和开掘;关键点是新闻发展的节点,是新闻中的精彩时刻,抓住了这一刻,往往就抓住了新闻的灵魂;鲜亮点在本文中指向对新闻的表达,好的表达形成好的作品,好作品既能充分反映新闻的价值,又能为受众所喜闻乐见,最终使新闻的价值得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高旭 《记者摇篮》2006,(10):26-27
眼下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竞争激烈。一旦发生新闻事件,各路记者蜂拥而至。因此在新闻报道上,除各家新闻单位各自策划的新闻外,很难再有独家新闻。那么记者如何能在这种“公众新闻”中,技高一筹,采写出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新闻报道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无意”的采访中做个“有心”之人。那么如何做个“有心”之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闻敏感性。大家都知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有了新闻敏感,就能敏锐地发现并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7.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点,改进会议报道,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把会议报道做新 一是选择最有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许多会议涉及多个议题,报道会议要拎出“新闻眼”,抓住最具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问题进行报道。一篇稿件通常只有一个主题,只有抓住主题,突出重点,才能抓出新闻甚至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8.
转眼又是岁末。在大河报一年章斑斓、五彩缤纷的诸多报道组织中,如果要本人挑出一组“最深印象新闻策划”的话,作为大河报当时新闻采访中心的一员,最能让我在报道组织方法上有所感触觉悟的,恐怕就是大型系列新闻报道“抗战烽火燃中原”的策划过程了。  相似文献   

9.
李明文 《新闻三昧》2005,(12):44-4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凼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其灵魂是大胆的构想、独特的创意、周密的筹划。那么,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实施好新闻报道策划呢?笔者认为,似应把握好以下四点:一、选题要新一点。顾名思义,新闻报道策划,策划的是新闻报道,贵在出新。因此,新闻报道策划要想抓人眼,有看点,也应当学会在选题上“抓人”,注意在选取新鲜题材上动脑筋。一是善于在司空见惯中捕捉“亮点”。就部队工作来说,尽管许多工作都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司空见惯的工作并非没有亮点。去年是大抓基层之年。基层年年抓,思路、方法、手段等“年年岁岁花相似”,新…  相似文献   

1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新闻。驻站记长期“镇守”一个地区,不可能像编辑部的机动记那样天马行空,哪里热闹往哪里跑。这就要求驻站记抓住地方特色,从地方特色入手开掘新闻富矿。能否抓住地方特色,采写出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是检验驻站记是否称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静 《新闻窗》2009,(2):106-107
“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件作出当前的决策。“新闻报道策划”,即是从新闻发现、主题提炼、报道规模一直到版面安排等新闻报道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谋划和周密安排。新闻报道策划搞得好,版面就活,精品就多,“热点”就能做“热”,报纸就更能吸引读者。近年来,黔西南日报把加强新闻策划作为深化报道改革和提高报纸质量的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新闻报道,往往局限于经营数据的堆积与程式化的表述。本文结合从业经历,提出企业经济新闻要"抓住一个点,撕开一大片",要"建构关联",要"既能看得见森林,又能看得见树木"。  相似文献   

14.
马凌 《新闻战线》2023,(11):40-43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调查研究是有“贯穿”性质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能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抓住舆论工作的规律性,真正体现新闻舆论工作党性人民性相统一。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好调查研究报道,不仅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立场,还要掌握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以再现事实为主,但有很多新闻作品又离不开说理,因此新闻语言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理性色彩。言论、时评、随笔等体裁,语言要以理取胜,以理服人,以其严密的思维和逻辑性,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同样,消息、通讯也常在新闻事实中融入记的见懈,尽显其哲理。  相似文献   

16.
莫把奇策当正道——关于新闻策划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新闻界对策划的研究已经由新闻能不能策划、要不要策划转移到如何策划,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探讨新闻策划艺术的文章层出不穷。但是,新闻能否策划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这是因为,在通常意义上,“新闻策划”其实包含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形态;新闻事件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①新闻报道策划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为新闻实践所证实,而新闻事件策划的合理性还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17.
作为“消息”(这里指的是新闻报道体裁形式)所特有的概念。新闻导语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给予新闻的标题足够多的“关注”,却忽略了起提炼新闻精髓、揭示主题,吸引读者阅读全文之作用的导语的重要价值。在互联网时代,关于“如何抓住‘急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形成的基础;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舆论”,是新闻形成的灵魂。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媒体的心脏”,是《汕头日报》近年来精心经营并卓有成效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 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新闻采写的数量和质量。新闻敏感强,就能抓住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能摸到“活鱼”,就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说,新闻敏感的强弱甚至会决定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命运。所以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必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策划是当前新闻界高频率使用的词汇,它是新闻报道最有效的实施方式,是新闻竞争的重要“砝码”,是报纸发展的“助推器”,对于提高媒体的知名度,树立媒体的形象,提高媒体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作好新闻策划,重点应增强“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