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西崇左壮族传统饮食风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饮食活动是壮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较少对某一特定地区壮民族传统饮食的研究。本文以广西崇左壮族为对象,从传统饮食风情这一角度对崇左壮族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崇左壮族传统饮食分说和崇左壮族传统饮食文化两部分。试图挖掘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壮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饮食文化高度发展。各民族由于不同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饮食文化传统。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将会在市场上逐渐萎缩,而有着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在旅游市场上将越来越为人们所钟爱。品尝旅游目的地的特色食品,体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独特饮食文化成为现代游客的时尚追求。地处我国北方边陲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传统饮食文化特色鲜明。挖掘、整理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使之同地方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开展特色旅游项目,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湘西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创造了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应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更好的弘扬民族饮食文化,促进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析湘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湘西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创造了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应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饮食文化,促进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阜新民族饮食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开发价值。同时,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阜新民族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传播当地文化,在阜新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作用。阜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有必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开发:一是深度发掘民族文化内涵;二是树立品牌意识,培育龙头企业;三是加强美食旅游宣传力度;四是科学合理地开发主题美食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6.
浅谈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味食品。充分利用各民族饮食文化,通过让游客参与民族食品的制作,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街道,定期举办专题美食节等活动,开发和包装以民族饮食文化为主的旅游线路,既可以承扬民族饮食文化,又可以丰富旅游的内涵,实现饮食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桂西北民族饮食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是,目前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存在缺少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和参与性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需挖掘内涵、突出特色,开发饮食参与体验性旅游,加强宣传以及与医疗旅游相结合、开发医疗保健民族饮食产品,以实现旅游业与饮食文化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族众多,具有千年历史的民族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积累了优秀灿烂的民族饮食文化,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也不仅仅只是在自然景观和可视的民俗文化的表层开发方面作文章,而是应从一个地方自然和人文的深层内涵去挖掘,去充分满足旅游者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若能真正将民族、传统、自然、文化、餐饮融合荟萃,让旅游者在消费物质的同时,体验到自然的千古文化遗风,欣赏到古朴民族风情,感受到自然绿色,并展现出现代与历史、经济与文化的联系,才能完全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需求,而其中的民族饮食文化正是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旅游餐饮最根本的宝贵资源.本文正是在对云南民族饮食文化调查研究和分析了旅游与旅游餐饮关系的基础上,从资源利用、现实分析、发展构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就利用民族饮食文化发展云南生态旅游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广西美食旅游项目开发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民族美食品种繁多,别具风味。在广西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基于民族美食的美食旅游项目开发,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成为广西旅游新的增长点。对广西美食旅游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挖掘民族饮食文化宝藏,还能打造民族美食品牌,为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特有的饮食文化。通过对贵州省屯堡地区饮食文化生成机制的分析,关注屯堡饮食文化及支撑文化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屯堡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融合的路径,采取有效的开发策略,实现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杨艺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5):135-137,127
红瑶是居住在桂北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红瑶饮食文化是特定的生态背景和历史人文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梳理饮食文化发展的脉络,界定红瑶饮食文化特点,并提出了对红瑶饮食文化进行全方位体验性开发思路,以进一步实现对红瑶饮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在深处内陆、偏远地理区位、气候湿润、经济欠发达的主要背景下,贵州苗族形成了自己传统的饮食文化风格,即苗族在食物原料、食器、食物加工方法和味型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应大力挖掘、发展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为弘扬民族餐饮文化、繁荣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式菜谱的文化和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民族的传统饮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中式菜谱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式菜谱的翻译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交际。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式菜谱的文化内涵,探讨了中式菜谱翻译的四种方法及文化差异对中式菜谱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快餐文化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衍生品,在当代审美文化中是最具活力的文化形式之一.快餐文化借助现代媒体和商业手段逐渐取代精英文化的地位,致使审美文化的传统格局发生变化.快餐文化对单一的传统雅文化的创新新带来突破,它在催生新的文化制度的同时,也给人们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的负能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对比研究.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饮食沿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发展起来,传统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国是一种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文章着重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寻找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将会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发展,并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6.
稻米作为花腰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产品,日常饮食也多是围绕稻米展开的。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稻米注重的是其使用价值,但在岁时年节、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则凸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花腰傣”文化情感、群体认同具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分析,比较直观、系统地呈现“花腰傣”社会中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整合分析了稻米在花腰傣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与饮食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饮食文化的内涵,还对旅游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南饮食文化资源旅游的现状,剖析其所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大力弘扬河南饮食文化、依托河南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饮食文化旅游线路、深入开展体验式饮食文化旅游、加大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浅析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两种。白食即各种奶制品;红食即各种肉制食品。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在品尝食品时,再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使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特色小吃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将小吃翻译成准确、优美、同时能够传递中国文化的译文,对于促进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讨论了小吃的几种翻译方法,作者认为小吃的英译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中国的饮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丰富的文化,其中的关中面花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国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黄河流域悠久的面食文化衍生、发展而来,集实用价值与观赏艺术于一身,其蕴含的深刻文化和审美意味以及形神兼备的艺术造型无不反映了朴素的民众情感和意愿,表达了民族民众的本土文化特色,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图腾文化、生殖文化和审美意识的体现。这种民间艺术在今天的发展现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