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俊科 《地理教育》2013,(Z2):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内容的要求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条。第一条标准重在"演示",意在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二  相似文献   

2.
“地球运动”部分一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运动有这样一条标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建议又指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型。深入领会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常常采用地球运动的“假设”情形,形象演示地球运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但据笔所知,在一些老师的教学及一些教辅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某些“假设”存在误区,致使误导学生思维。在此仅举如下一例与大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好学”和“乐学”,追求理趣和情趣。地理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地理知识。那么,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教学情境呢?一、分层设问质疑,营造对比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在提问时巧用比较方式,则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地球公转时,先让学生复习地球自转的特点(方向、中心、周期、速度)及其地理意义。在此基础上,出示地球公转轨道仪并进行演示。然后提问:地球公转…  相似文献   

4.
文科综合高考大纲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有“地轴、纬度”、“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难点内容,涉及高深的天文知识,教师在高考复习指导中对该知识的拓展深度极难把握。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应用数学上“无穷远”的简单原理,将上述难点内容轻易突破。  相似文献   

5.
文科综合高考大纲中,“宇宙中的地球”部分有“地轴、纬度”、“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难点内容,涉及高深的天文知识,教师在高考复习指导中对该知识的拓展深度极难把握。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应用数学上“无穷远”的简单原理,将上述难点内容轻易突破。  相似文献   

6.
方启梅 《贵州教育》2009,(15):42-43
在地理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可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我采用表演式导入法。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分别让两位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掌握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及产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施光平 《江西教育》2002,(17):27-27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愈加感觉到小学自然课的艺术教学十分重要。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而添加了艺术情趣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就是不一样。譬如,在教《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环节:用学生的形体形象地演示出浩瀚宇宙中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教学时,请一名身穿鲜红衣服的胖女生来扮演“太阳”,找一位蓝衣衫的瘦个男生扮作“地球”。先叫瘦个男生原地以自己身体为轴转动,我就向学生讲解这是蓝蓝的地球在自转;接着让瘦个男生在自转的同时再围绕着胖女生转圈,并向学生讲解这是地球在围着鲜红的太阳公转。演…  相似文献   

8.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地球的运动”单元“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一课中的地球公转实验存在模拟困难的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和学生的知识获取。为此,可利用自动追踪平台、地球仪、旋转轨道、变温油墨、数字温度计等材料组成一款“自动旋转追踪式地球公转演示仪”。该装置能够保证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一个方向,且能通过数字温度计、变温油墨等呈现温度的变化,通过自动旋转模块让公转能够自动进行,从而让演示效果更明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究四季的成因”是小学科学课中地球与宇宙领域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由于其中涉及地球运动的知识相对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四季形成的有关概念出发,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提出此内容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期望能对教师因地制宜的课堂教学有所借鉴。一、四季形成的有关概念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公转,形成很多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天”等于“两年”的水星水星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很快,它公转一周,相当于地球上的88天,但水星的自转速度却很慢,它自转一周相当于地球上的59天,它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因此,水星上的昼夜比水星自转一周的时间要长得多。据计算,水星上的一昼夜为176天,白天和黑夜各为88天左右。如同地球一样,以水星公转一周为“一年”,以水星上的一昼夜为水星上的“一天”,那么,水星上的“一天”就相当于“两年”了。“一年”只有“两天”的金星金星绕  相似文献   

11.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的唯一原因吗?事实上,无论地球自转与否,地球上都会产生昼夜更替。在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自转周期若与公转周期相等,则地球上对着太阳或背着太阳的点将会永远保持这一姿态,也就是说,是正午的永远是正午,是子夜的永远是子夜,从而没有昼夜的变化。这不就说明在地球自转时,也有无昼夜变化的时候。请看图1:图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也在自转,但它的自转角速度与公转角速度相等,地球在位置A时,参照点的地方时为午时,地球从位置A公转到B时,公转了90度,同时地球自己也自转了90度,参照点的地方时还是午时;同理…  相似文献   

12.
孙福林 《教育革新》2007,(10):73-74
"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等内容的学习,需要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做基础。对于初一甚至高一的学生来讲,这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欠缺,因此很难理解;即使到了高二、高三复习时,学生仍然害怕面对这些内容。而这些内容不仅在高考中涉及份量较大且用途十分广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经过长期探索,我觉得通过地球仪演示与图表、归纳、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现就部分教学实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演示法 讲到地球上四季变化时,可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把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太阳照射情况演示出来。教学恒星日与太阳日的59’之差,可指定学生作太阳,教师作地球,在转圈(自转)的同时挪步(公转)。这个动作要夸张些,这样360°转过之后没有与“太阳”正面对,而要再稍转些,问题得到解决,是公转使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地球一边绕太阳做公转运动,一边绕地轴做自转运动.在公转一周的过程中,经历约365.25个昼夜,这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地球每年自转365.25圈.但实际上地球公转1周,自转的圈数要比昼夜更替数多1,而达到366.25圈。  相似文献   

15.
李密 《物理教师》2001,(12):28-28
由于地球的自转、月球的公转以及地球的公转 ,产生了日月年的现象 ,因此有些人认为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以及地球公转的周期就等于日月年的时间 ,实际上它们并不完全相等而是相差一点 ,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 .1 日的概念以地球自转运动周期为基础的时间单位叫日 .根据参考点的不同 ,有不同的“日” .以恒星为参考点的计日单位为恒星日 ,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计日单位为太阳日 .地球自转一周 36 0°所需的时间是 2 3时 5 6分 4秒 ,这叫做一个恒星日 ,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天是2 4h ,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 ,一…  相似文献   

16.
一、探究法突破"地球的运动"头脑风暴:尽学生所知,说出有关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诗句、成语或生活体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太阳和恒星作为参照物的区别,以及地球自转公转叠加等理解难点,自制太阳日与恒星日演示仪,旨在为学生模拟地球在不同运动方向下的公转自转,并直观展示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形成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教版新课程标准地理教材P9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叙述道: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于生命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如何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小”这一句话?昼夜更替周期不仅与自转周期有关,还与公转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 地球     
有关地球的基础知识,列为初级中学地理课的开首章节,承接了小学自然常识课和地理课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如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更替,四季变化及其成因,地球上的五带,地球与太阳的关系等,并在学生已有地球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和扩充,  相似文献   

20.
蒋洪力 《物理教师》2004,25(5):40-41
如果月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如图1,我们就有机会看到月球的所有区域.月球在A位置时。α面正对地球,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的α面;当月球公转到B、C、D位置时,由于月球没有自转,α面的朝向不变,在地球上则先后可以看到月球背面的部分区域(浅灰色部分)和全部区域(浅灰色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