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华 《湖南教育》2000,(5):52-53
教学目标1 图文结合 ,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 ;2 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3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陶冶审美情操。教学过程师 :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曾从上海乘邮船赴巴黎留学 ,途经红海时 ,他多次观赏日出 ,写下了《海上日出》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 ,谁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海上日出的?生 :作者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板书 :伟大的奇观)师 :“奇观”是什么意思?生 :“奇观”就是指奇伟的景象。师 :文章是怎样描绘海上日出时的“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小声阅读全文 ,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相似文献   

2.
《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其总结句是;“这不足伟大的奇观么?”这是作者观日出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照应了前文,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设计教法时,可这一句作为突破点,然后由果溯因,理解全文.  相似文献   

3.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课文结尾写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4.
《海上日出》一文短小精悍,描写“日出”景物很有特色。我们可以抓住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句话,逐层理解课文。一、从结句审题意  相似文献   

5.
《海上日出》(五年制第七册15课),确是“伟大的奇观”。作家巴金以其如椽大笔,摹形写神,生动逼真地再现了这一幅大自然的壮丽画卷,读来,不禁为之赞叹。作家是如何展现这“伟大的奇观”的呢?  相似文献   

6.
中心句教学三式翟和喜,童亚平小学语文不少课文中出现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的灵魂,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的突破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中心句统筹全文教学呢?我设计了如下几种形式。一、层层剥笋式《海上日出》一课的中心句是:“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相似文献   

7.
“三步导引”指的是在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三步式的教学程序:读懂课文,理清脉络——弄清重点,细读品尝——运用实践,模仿练写。下面谈谈六年制第九册3课、五年制第七册15课《海上日出》的“三步导引”教学设计: 一、读懂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理解词语。着重理解“范围、目不转睛、夺目、光彩、光芒、亮光、光亮、奇观”。 2.初步阅读,明确大意。课文写了几种情况下的日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3.讨论分段,编写段意。按事物的方面分,可把本文分成四段(第一段交代看日出的时间;第二段讲平常情况下的日出;第三段讲有云情况下的日出;第四  相似文献   

8.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我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以“奇”为线,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文中结尾说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一、“奇”在令人神往“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开篇就表达了“我”观日出心情如此迫切,次数繁多,其景奇异.“我”怎么能不如痴如醉呢?“早起”,说明观日之早,欲望之强,从而表明日出牢牢的吸引着“我”深深的诱惑着“我”,海上日出之“奇”,不正蕴藏在其间吗?  相似文献   

9.
1.《海上日出》(五年制七册第15课,六年制九册第3课) 课文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绘形绘色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激情。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揭释题目入手,把中心句作为突破口。首先,提出问题:从《海上日出》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写海上日出的过程、景  相似文献   

10.
《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是一篇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基本训练、鉴赏词语、引导质疑,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和思想境界中去。一、基本训练,理解内容1.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训练。在审清课题后,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海上日出时景色的章节,然后看这一节前后各写了什么景色,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成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围绕“奇观”抓住特点强化训练──《海上日出》教学思路与简评陕西梁关勤《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海行杂记》,是作者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精湛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绘形绘色把海上日...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的海上日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在给《海上日出》一课分段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中的“这”究竟是指日出全过程的景色,还是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象呢?学生众说纷纭。这时,我提了这么个问题:“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与单独作为一小节有没有不同?”经我这一点拨,一些学生顿时醒悟,有一位学生回答说:“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才是指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色,而单独作为一小  相似文献   

14.
【重点点击】理解作者对日出过程中景色变化的生动描写,体会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概括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观察顺序来描写海上日出的?【解决方案】作者在海上的旅行途中被日出时的美丽景象所吸引,于是就情不自禁按照日出的不同情景,对日出的壮观迷人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作者主要描写了晴朗时和有云时日出的现象。晴朗时,分别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变化过程;有云时,主要是从薄云和黑云两种不同状况进行描写的。【难点提示】阅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归纳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日出的动态变化的?【解决方案】课文第三自然段是从日…  相似文献   

15.
变序讲读,是根据文章在篇末或篇中揭示主题的不同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讲读顺序,改变篇篇文章都从头讲到尾的呆板作法。它有三种类型。1.逆序讲读。有的文章篇末揭示主题,就采用从篇末点题入手讲读。八册《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散文,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一句,概括了作者观日出  相似文献   

16.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奇”,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中心,所以教学可以  相似文献   

17.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脍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景物的,我建议根据以下的要点进行教学。一、了解写作顺序,把握全文命脉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引导和启发他们联系平时看日出的生活感受,思考下列问题,弄清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1.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海上日出的?2.作者是怎样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想:《风景谈》是一篇散文。散文要通过写景或记事表现出一定的主题。本文即通过六幅“风景画”,赞美了“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进而歌颂延安军民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是“伟大之中最伟大者”这一主题。理解这一主题的难点在于把握六幅画面,如何处理六幅画面是授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画面结构及其特点,从而完成对全文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第十册     
海上日出犤题旨说明犦1.本题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说说“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几种景象”的练习,要建立在仔细看图和认真学文的前提下。说前,既要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更要承上一册课本的重点训练项目,继续学习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运用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理解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2.这道题是继续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能力。在学生对“伟大奇观”的理解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让其大胆地表达见解,阐述理由,参与争论。当然…  相似文献   

20.
常闻人说:“南岳有四大奇观:春赏花,夏望云,秋观日出,冬览雪。”就在前年秋分时节,我来到了南岳,真正见识了“南岳日出”这一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