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外语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基本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英语"真实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真实交际"的认知误区(包括真实语言、真实任务、真实场景、真实材料的认知误区)及其内涵,应进一步完善"真实交际"教学的策略,即重视学习者的环境和知识,重视课堂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真实参与。  相似文献   

2.
真实——小学品德课堂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真实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小学品德课应以"真实"为课堂追求,给学生一个真目标.让学生体验真过程,使学生流露真感情,让学生做出真选择,对学生做出真评价,课堂教学追求真实效.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真实"是作文的灵魂。可每次批阅学生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不是空洞无物的生活流水账,就是"千人一面"的假大空。为此,无数教育工作者呼吁:真实,是作文教学的唯一出路。但是,写作回归真实,作文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并不能迎刃而解。因为,如果对"真实"思考不深,甚至理解错误,那么,学生写作反而会进入"伪真实"的误区。所以,在寻找表达"真实"的路径之前,我们必须厘清两组概念,探讨真实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一、倾注真诚1.真诚关注认知起点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诚的课堂不必追求"天衣无缝";真诚的课堂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说"不会",鼓励学生不懂就问。  相似文献   

5.
一篇好的文章其生命力在于"真实"。而当下小学生作文却普遍存在着假话、空话、套话泛滥的现象。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们要尽量减少作文中设置的障碍,为学生真实表达铺平道路,积极培养学生的真话意识;要着力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真实表达;要努力架设走进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学会真实表达;要扎实训练学生的敏感力,让学生乐于真实表达;要积极倡导基于真实的大胆虚构,让学生灵动地进行真实表达。学生的真话意识被唤醒,才能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练习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亲身经历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作文必须从"真实"起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真情实感的表现。要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积累真实的素材;寻找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引导学生写出真实感受;准确评议,坚持以"真实"为标准。  相似文献   

7.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物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学具有生活意义。以"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一节为例,从用真实的学习材料、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为了真实生活而学3个层面,有效地在"教材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学习真实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以真实情境为化学课堂教学的载体,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铁盐和亚铁盐"教学内容为例,选取了"补铁剂"为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补铁剂"的有效成分,并建立含铁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模型,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同时为高中化学真实情境教学提供了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释了真实情境的三大价值:学科价值、挑战价值和问题价值,说明真实情境的3个来源,提出了"促进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三真课堂",即"真实任务驱动、真实情境体验、真实探究学习"的语文课堂学习全过程,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整合学习目标,设置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真实探究,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更多的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当然,无论什么样的课堂变革,都要把尊重写入课堂愿景,把读懂学生变得更为具体。期望,"三真"课堂,能真正成为惊起语文教学变革的"黑天鹅"!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一切教育的灵魂。范例的"伟大"、手段的"繁复"、语言的"空洞"是以往背离真实的课程所留下的灾难。把实实在在的生活用实实在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和他们进行实实在在的沟通,才能使他们在课程中找到真实,才能使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逐渐一致,才能使学生们的言语和行动不再分离。  相似文献   

12.
真实,是教育的生命,也是德育的追求。失去了真实,品德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品德课堂教学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鼓励学生说真话。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激发孩子吐真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类生活"的课堂场景,唤醒学生真实的体验,引领孩子做真人。  相似文献   

13.
项目式学习的本源特征是它的真实性。项目式学习的"真实性"包括真实问题、真实情境、真实学习和真实评价这四个要素。真实问题让项目式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真实情境让知识回归其产生意义的具体环境;真实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生成和建构知识;真实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发展,也让项目式学习通过不断迭代实现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堂,应该让学生真实表达、真实学练、真实合作,教师真实情感、真实研究、真实反思,师生真实共处、真实对话、真实衔接。课例三年级"障碍跑和游戏",展现了如何在体育课堂中,以生为本,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从而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运动素养。  相似文献   

15.
"任务教学法"关注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过程。在大学英语第一课教学设计上运用"任务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新生真实的需要、环境和任务创造真实的情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依据学生的生活特点,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为他们创设感兴趣的、"用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来进行"真实"生活实践,产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积累真实的生活素材,产生真实的表达交流需要,进行真实的交际.在这样的情境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失真"现象还是很严重。一、溯源:原因分析1.学生自身的原因。①学生作文中"自我"元素缺失。学生写作目的畸形化,偏离了写作的真实需要,丧失了自我。学生作文中真实的"自我"缺位,偏离了情感表达的轨道,冷却了自我。②学生作文中没有真实的细节。细节  相似文献   

18.
放开学生心扉,将学生真实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促使学生更多了解社会生活;精心把握、指导学生的真实思想.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贯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基本理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一、真实性原则教师须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真实教学情境。中职英语第三册Unit 1 My First Day"Real Life Skills",要求学生小组讨论John去实习的交通方式及其利弊,并给出了地图,这就是让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境,去完成真实的任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需要写真实的东西,不能胡乱编造,这是写作最根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人生教育。但是对于真实的东西,学生往往感到无处可写,本文从仔细观察生活的"真"、深入感悟生活的"真"、善于描写生活的"真"、艺术加工生活的"真"等四个方面入手,探寻既真实又生动的作文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