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报刊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了与古代文学截然不同的媒介与载体,直接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形态性质、文体类型和审美特征。以贵州出现最早的《黔报》、《贵州公报》等近代报纸为考察对象,从“文学场”的生成角度,探讨在由报刊开拓的文化语境中贵州现代文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中某些次要人物的对话主要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 ,或者是为了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 ,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3.
在新文学不同时期的小说《杨五奶奶》、《洪流》、《饥饿的郭素娥》中,强悍女性的命运都充满悲剧色彩,具体表现为身体的受罚与生命的毁灭。这充分体现了妇女解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辛,也联结着现代文学改造国民性的恒久母题。  相似文献   

4.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5.
《远大前程》中对主要人物的家居环境有或概括或详细的描写。不同人物的家居环境不尽相同,人物的家居环境反映了人物的性格、行为方式。笔者试图通过对《远大前程》中主要人物家居环境描写的分析来窥探人物的性格及人生选择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一部综合了民间传说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战争的故事,反映了政治集团之间发生的各种斗争,展现了历史中的风云,并且在作者的笔下,塑造出了很多经典的英雄人物,他们叱咤风云,斗智斗勇,这些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角色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在作者笔下刻画的人物里,曹操这一个人物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角色,并且关于曹操这个角色,人们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并且阴险的人物,有人认为曹操是有勇有谋的英雄,曹操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复杂以及身份多样的角色,是从古至今很多人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根据情节和人物的需要将"功能性"人物观和"心理性"人物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独具匠心地将现实中单调乏味的故事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8.
死亡一直是千百年来文学艺术家追逐与书写的一个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的戏剧创作也不例外,无论是《雷雨》、《日出》、还是《原野》、《北京人》,都存在着大量诸如自杀抑或其他死亡形式的书写,并在其死亡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对于死亡的认知与思考,浸润了他独特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西方文化互相撞击影响的产物,它记载着我们民族大觉醒、社会大变动的足迹,对中国文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文学史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这段辉煌历程的研究,也始终伴随着文学史的发展而发展.迄今专家的著述已浩如烟海,不少人已臻自家之言.我们这里仅就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并具特色的七部文学史作一粗线条比较,以期对初涉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同志有所裨益.我们选出王瑶先生的《新文学史稿》、刘绶松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唐弢、严家炎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林志浩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黄修己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四位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香港司马长风先生编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下简略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达到四百多人,但是"百人百声口",且每个人物语言声口毕肖,书中形象鲜明、各具秉性人物形象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书对人物对话的巧妙安排和精心描摹。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为例,通过人物对话的个性化、情景化,以及丰富的表达技巧三个方面来简要探讨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对话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关于北美殖民时期恋爱悲剧的罗曼史。《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对人物、情节、语言展开隐喻式的设计想象,呈现出较为浓烈的浪漫主义风格。本文主要探讨《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红字》象征手法在人物心理描写、直觉描写、冲突描写中,有着较为细腻与深刻的刻画。  相似文献   

14.
叶兆言的“张英系列小说”,包括《悬挂的绿苹果》、《古老话题》、《去影》、《采红菱》等篇,耐人寻味。 本来,以一位人物作系列小说的主人公,文学史上早有成功的尝试,巴尔扎克就颇擅长此道。这位小说大师让伏脱冷、吕西安等人物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使他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呐喊》的研究不无误区:一方面是对《呐喊》中的物色熟视无睹、作壁上观,另一方面是对《呐喊》物色建构之三昧未能认真审视、攻苦食淡。事实上,《呐喊》不仅仅是在思想意义、人物塑造、选材布局等等方面发出的《呐喊》;其物色建构,同样是振聋发聩的呐喊。  相似文献   

16.
侠义故事中“冯燕母题”的深层结构———兼与秦弓同志商榷刘卫英在论述明代中后期启蒙思潮的文学表现时,秦弓先生在《文艺研究》1993年第1期,《论中国启蒙文学传统》一文中,列举了一种“性格分裂型人物”,把《三刻拍案惊奇》第9回《淫妇情可诛,侠士心当宥》中...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从《禁色》中提取和古希腊神话人物相关的描述,解读神话人物之隐喻;其次分析古希腊美学在小说《禁色》中的呈现和表达;从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美学这两个不同角度,解读希腊古典主义在小说《禁色》中体现,进一步理解《禁色》中希腊古典主义对小说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议《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意义吴晓民(陕西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西安710062;作者,男,36岁,讲师)尽管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其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及美国梦进行了精采的描述,其人物塑造极为娴熟,叙...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人物的精神空间入手考察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主题,运用空间理论、身份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通过麦卡勒斯的三篇作品研究其小说中人物的精神空间和身份诉求的关系:《婚礼的成员》中的精神乌托邦与人物的身份构建,《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两性精神空间和身份诉求,《神童》中的梦想空间与身份认同.人物身份的认同、消解或重新建构在作者搭建的精神空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在行文中穿插诗词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传统。在小说中合理地运用诗词,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聊斋志异》就是小说中完美融入诗词的典型。在《聊斋志异》的相关作品中,诗词主要起到了喻示人物身份、揭示人物遭际命运及抒发人物怀抱等作用,通过蒲松龄的奇思妙想使作品具有了新鲜感、陌生化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