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际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选择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认为,国际合作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是我国若干所高水平学校通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条捷径,其作用至少体现在抬高学术起点,造就学术大师、培养创新能力和改造学术生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科学研究是大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创新成果则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转化成生产力,产生良好的校企合作态势;基于科研创新和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国际交流,不仅对于培养精英人才提供了国际交流的平台,使得培养出的精英人才不但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而且同时又为科研创新、国际合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世界一流大学国际联盟已成为大学间国际合作的必经之路.本文选取十个一流大学国际联盟为代表,以成员数量、构成、使命和特色等分析为基础,探索联盟发展呈现出的四大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国际联盟主要以资源、学习和竞争驱动为三大发展动力,并以解决科研难题、培养全球领袖和搭建国际化网络为三大核心目标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本文以武汉市为例,研究城市与世界一流大学协同发展的规律与经验.研究发现,依托地缘优势,城市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支撑、学科引导、经济助推等手段,加快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则在外溢效应下,通过实现区域辐射力、科技引领力、文化影响力、社会贡献力四“力”联动,有效服务城市区域战略需求,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武汉市的经验为中国各大城市打造国际大都市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13,(1):36-41
能够大量吸引和汇集海内外顶尖人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文章运用文献法分析了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引进国际人才的主要路径,即多元式聘任、国际交流合作和发展留学教育;基于美国的经验为我国高校海外引智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三点建议,即协同合作创建理想的服务平台、刚柔并济探寻多元化的引智模式以及内外兼修扩大高校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2005年在印度召开的ICDE远程开放教育国际大会以"全球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合作机会"为主题,是国际远程教育界深入讨论合作问题的又一次盛会。会议邀请了丹尼尔、HelmutHoyer、AbdulW.Khan等6位国际名家为会议做主题报告,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参与会议,多视角、多层次地解读了合作问题。会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国代表分享了相互提供的远程教育合作的丰富经验和大量成功案例,包括被誉为远程教育"东方神话"的印度成就和经验。会议启示中国远程教育工作者要更新合作的观念和意识,抓住来自国际的合作与竞争机遇,促进远程教育的质量提高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985工程"高校2003-2012年的国际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从学校和学科两个层面对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篇均被引次数、国际合作率、相对引文影响力、国际合作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985工程"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和国际合作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北京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最多,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合作率最高;"985工程"高校的国际合作指数(ICI)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国际合作论文的相对引文影响力(RCI)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85工程"高校不仅与AAU和Russell国际合作论文的影响力差距非常大,而且"985工程"高校之间国际合作论文的影响力差距还很大。"985工程"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热点学科领域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有59个学科的国际合作指数(ICI)高于或等于世界平均水平,27个学科的相对引文影响力(RCI)大于或等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8.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股潮流,各国或地区相继出台政策来增强大学的研究实力,提升学校的国际排名.“政府主导”、“择优建设”、“立足学科”、“注重评估”、“引入退出机制”等措施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普遍采取的创建政策,这些政策为我国推进“双一流”战略提供了经验借鉴与措施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高校2001-2012年的国际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对上海高校及其各学科的国际合作论文数、国际合作率、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国际合作指数、相对引文影响力等进行分析,探析上海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的产出和影响力。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和国际合作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最多,华东师范大学的国际合作率最高;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对影响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上海高校的城乡规划学、心理学、地理学、工商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地质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林学、天文学等54个学科的国际合作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建筑学、数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护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6个学科的相对影响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朱桂萍 《时代教育》2012,(3):169-170
高等职业教育出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途径,出现了多样化的国际合作模式。桂林旅专与世界旅游组织、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是世界旅游组织目前唯一的与一个国家高等院校合作的实例,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介绍该合作项目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项目运行,总结了该国际合作项目的特点及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世界级大学的代价和好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要想进入世界级的行列,是要花很大代价的。对获取世界级地位的过分强调,也许会败坏一所大学甚至是整个学术体制。各国在制定高教发展规划中,应采取一种客观而现实的策略,即集中力量建设一些跟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国家级”或“地区级”的学术机构,而不是一味地追逐“世界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经历了从重点建设到协同创新共五个阶段的变迁历程,根据倡议联盟框架的分析,不同的倡议联盟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中都会拥有不同的政策参与者和信念体系,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倡议联盟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基于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从信念重组和制度重构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重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信念体系,回归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属性和精神内核;另一方面,重构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安排,把大学治理结构的构建作为切入点来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构筑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危机中的大学制度创新--"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世纪德国大学和20世纪美国大学的兴起机制进行了剖析,认为所谓“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是指在国家危机中催生的、一种比既往模式更能有效运作的知识生产组织形式和制度,因此是大学组织在制度上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大学制度创新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建设北京开放大学应坚持的五个创新,阐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目标的具体内涵.文章首先从八个方面阐述了开放大学的开放办学理念,指出开放大学代表高等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然后,在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开放大学要承担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任务;最后,提出办好开放大学,要以国际化新标准引领开放大学战略性重点建设,要用新的体制、机制来保证新任务的完成,要在教育的公开、公平、公正、公信和公益上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Since the start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niversity rankings have become internationalized. Global rankings have a variety of uses, levels of popularity and rationales and they are here to stay.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global ranking reveals that well-repute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re amongst the top ranked ones. A major concern for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s how to use the global rankings wisely in their mid-term and long-term strategic planning for building their institutions into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Four major global ranking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the 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nd the Performance Rank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for World Universiti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most influential indicators in these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that will affect the rank mobility of an institution.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K-means clustering, a model of strategic institutional planning for building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eacher Work Sample Methodology (TWSM) as one piece of an in-place accountability system for the initial preparation and licensure of teachers that includes evidence of student learning. The underlying tenets of both the methodology specifically and the notion of accountability systems generally a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ing evidence of student learning. This discussion includes the argument that teacher do indeed influence student learning and thus can ethically be part of an accountability system. However, the author also argues tha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ntext is important and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ithin such systems. The author also describes why, especially at the preservice level, the notion of accountability is part of a broader “social contract.” Finall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aim of any accountability system should be to develop personal,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rather than to develop an external hammer for performance. A summary of the differences TWSM has made at the individual teacher level and within the institution, the state, and the nation generally is presented.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intended impact of the system—to develop personal,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has been largely achieved.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名、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等三个方面,对第一届“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提出的若干观点做了简要的述评,既探讨了世界一流大学排名的方法论问题,也探讨了这类排名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应该尽可能趋其利而避其弊,以促进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8.
普林斯顿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60多年的发展,普林斯顿大学从一所宗教教育机构成为世俗的世界一流大学,一直坚守小而精的办学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它崇尚"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通过营造一种平静的环境,致力于质量而非数量上的追求。普林斯顿大学的经验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How does a democratic country in eastern Europe undergoing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and pluralist democracy deal with minority claims for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autonomy? The author, formerly the Rector of the Babes‐Bolyai University of Cluj‐Napoca, and currently the Minister of Education of Romania, describes the way his university dealt with such claims. The solution, resulting from a university‐wide consultation, led to the creation of Romanian, Hungarian, and German sections throughout the university, not only on its main campus, but on several branch campuses, in such a way that the university as a whole did not break up into several ethnically separate institutions but remained one institution. The result, the author argues, is illustrative of a creative switch from ethnic nationalism to civic nationalism and from historical patriotism to 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险制度安排的模型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热点.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一国应当根据特定的经济形势选择具体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比较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适用性,进而探讨我国当前的混合养老保险制度,结合现阶段国内经济动态效率评价,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合理的,而且有助于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但从长远来看却必须逐步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