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子星座:徽商、晋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徽商与晋商兴衰轨迹极其相似,商帮性质也别无二致。但经营机制各具特色:徽商任用宗族人员,使用僮仆,慎择掌计;晋商避亲用乡,采用人身顶股制和层级管理制。价值取向也迥然有别:读书仕进是徽商的终极追求,而经商谋利是晋商的第一选择。由此产生的不同影响是徽商衰落了,但其所支持的文化事业发展了,他们培养的一代代文化精英,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晋商衰落了,随之而来的文化事业上的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相继崛起,作为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亲身实践者,因其产生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故决定了其必然有大体相同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式,但是他们不同的地域文化又造就了晋商与徽商在其商业信仰、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其兴衰也都与封建王朝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形成了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和晋商最为出名,而徽商又以资金雄厚、经营范圆广、势力大、经验丰富而著称。为什么徽商能称雄商坛?除了自身素质较高。其经营颇具特色之外,具有儒商风采,有着良好的商业道德是徽商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周慧 《双语学习》2007,(8M):136-137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形成了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和晋商最为出名,而徽商又以资金雄厚、经营范围广、势力大、经验丰富而著称。为什么徽商能称雄商坛?除了自身素质较高,其经营颇具特色之外,具有儒商风采,有着良好的商业道德是徽商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明清时期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徽商和晋商为例,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商帮各自不同的特点及其发展的轨迹,并归纳了商帮盛兴的主要原因,以期启发读者,激励创造。  相似文献   

6.
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但没有进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是中国商人的发展主要用来发展不动产和消费品的生产,徽商和晋商就是这种类型。本文立足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与儒商伦理形成的关系作了考察,并着重分析了其对明清后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晋商研究是对明清时期中国晋商进行的多角度的一系列研究。“诚信,仁义”是明清晋商的金字招牌,但诚信是无论古今及无论任何地方的商人都提倡的公序良俗,并非晋商独有。明清晋商对内部的管理强调等级制官场文化的“官僚君主制”,这种明清晋商特色的管理模式尽管对明清晋商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为明清晋商走向衰败埋下了伏笔。只有给明清晋商一个清晰、准确和基本的定位,才能为后续研究明清晋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历史系明清史研究室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明清徽商研究”,经国家教委组织专家评审,正式列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第一批重点项目。徽州商人在明代已形成人数众多、势力宏大的一个商帮,是当时“称雄”于商界的一支劲旅,到清代前期,徽商势力达到高峰。研究明清时期的徽商,可从一个侧面考察  相似文献   

9.
徽商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商帮之一,在明清时期曾称雄中国商界近四百年。淮安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聚集了大量徽商,这些徽商在淮安的活动对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围绕明清徽商对淮安经济发展及社会变迁的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儒学科举情结对明清徽商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贾而好儒"的徽商对儒学科举有着浓厚的情结。这种情结对于明清徽商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儒学科举情结在徽商兴起和繁荣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另一方面,徽商对于读书入仕、获取功名的过度渴望以及儒家思想中的某些消极的观念成为徽商向近代商人转型的绊脚石,加速了徽商的衰亡。论文结合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儒学科举情结对明清徽商的双重影响,从文化视角探讨了徽商兴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明清晋商的崛起,除了明代实行"开中法"、清朝统一中国后大力发展北方边贸等客观因素外,有着多方面的内在因素,其中包括善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理念,思想解放、观念开放的认知,不断探索、锐意改革的闯劲,诚信为本、信誉第一的风范,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聪慧。晋商发展中留下的这些历史经验,对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市场主体,重振地方商业实力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晋商积极支持和捐助宗亲慈善事业,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济贫恤穷、养老慈幼、助济婚丧、推产让财。晋商的这些慈善活动以儒家化为特征,维护了山西社会的稳定,醇化了当地的民风;同时加强了宗族纽带,促进了山西"家庭—宗族结构"社会的形成,但不利于明清时期山西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鲁商和徽商皆为中国十大商帮中的典范,两大商帮的崛起存在众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传统观念的转型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朝的对外经济政策从官方和民间两个层面上严重阻碍了明朝的对外经济活动,这与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发展要求严重背离,因而成为海寇滋生泛滥的经济根源。徽州海商正是这一矛盾的产物。从本质上说,徽州海商依然是以追求自由贸易,追逐商业利润为特征的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海商。他们通过大规模的民间海上贸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明朝工商业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明朝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促使了明朝实施更加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从而在客观上为明代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晋商是明清之际的大商帮,曾经垄断了中俄交界的恰克图贸易。之所以形成如此历史现象,首先在于清初对蒙古及俄罗斯贸易的开放政策;其次,当时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为长途贩运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晋商自身的商业习惯、商业积淀则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商人会馆的出现,是晴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大宗贩运贸易兴起的产物。本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会馆,实际上是贩运商帮建构的表象和媒介。会馆组织的建构和发展,是贩运商人通过“笃乡谊,祀神祗,联嘉会”的化纽带以及“利”、“义”的契合实现群体整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商人在自我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把社群认同和国家象征结合起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清以降羊楼洞茶区的山西商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楼洞是中国青砖茶的故乡。清代康乾时期广阔的边疆市场和国外市场对茶叶需求的刺激 ,以及太平天国时期茶源地的被迫转移 ,导致晋商于这两个历史时期纷纷来到羊楼洞一带采办茶叶 ,促进了当地茶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羊楼洞茶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羊楼洞制茶手工业的兴起 ,又对当地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 ,晋商在羊楼洞长达二百余年的经济活动中 ,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和商业精神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经营活动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突出表现在晋商完成了由包买商到企业主 ,即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嬗变。特别是在近代 ,由于国内外茶叶市场不断扩大的需要 ,晋商茶庄的经营形态也逐步由小作坊发展到规模宏大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并出现了向近代机器制茶工厂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山西商帮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人集团,其经营的商品以盐、茶规模最大,两者均为官府严格控制的专卖商品,均能获得垄断利润,因而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盐商与茶商在兴起的时代背景、经营活动的地域范围、衰落的原因等方面又有明显的相异处。本文就山西盐商和茶商之间的异同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清代旅蒙晋商与蒙汉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晋商称霸商界,几乎垄断了北方边境贸易,对促进蒙汉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由于促使晋商、徽商从商的原因不同,徽商与晋商所处的文化氛围不同,宗族势力强弱不同以及与封建政治势力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在对待儒学科举的态度上,晋商和徽商也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