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句与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子组合的结果,可以是复句,也可以是句群。复句中的分句间和句群中的句子间,在结构关系上总的讲是一致的。分析句与句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弄清楚句和句是怎样组合‘的,既要考虑事理关系,又要考虑心理关系。关联词语是复句和句群的形式标志,能对形式相似而关系不同的复句或句群进行鉴别,又能使分句或句子间的隐性关系显性化。多重复句或多重句群,采用由大到小、逐层二分或多分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组合的特点,理清结构层次。分清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2.
容认性让步复句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在语表形式上表现为使用表示让步转折关系的让步词语和转折词语.而在有些情况下,转折词语是可以省略的.作为复句形式标记的关联词语对复句的关系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容认性让步句中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也能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文章以容认性让步句中的关联词语为标准,从形式上对容认性让步句进行划分,分析研究容认性让步句形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谈谈即使句、宁可句、无论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分句间的多种意念关系和多种关联词语初探》一文中,具体分析了分句间存在多种意念关系、使用多种关联词语的复句等问题。对于分句间存在多种意念关系而仅使用一种关联词语的复句没有涉及。但分句间存在多种意念关系而仅使用一种关联词语的复句,  相似文献   

4.
因果复句是用于表示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古代汉语因果复句属于偏正复句,共有11个句型.这些句型如果按照表示原因与结果的顺序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两组.第一组 由因及果复句(句型1—句型6).这组复句的特点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前分句表示原因,后分句表示结果.吕叔湘先生把这种句子叫做“纪效句”,杨伯峻先生则称之为”结果句”.①这组复句有的在前分句中有关联词语,有的在后分句句首或句中有关联词语,有的前后分句都有关联词语,也有的根本不用关联词语.  相似文献   

5.
一、假设句和类比假设句假设句,即用“如果……那么”一类的关联词语联结或暗含这类关联词语的复句。这类句子总是前项(假设部分)提出一种未然的可能或己然的但与客观事实相反的命题。在此基础上,讲话人认为如果前项成立。那么后项(假设以外的部分)也必然成立。根据前后项之间的关系,假设句可分条件假设句和类比假设句两类。条件假设句如:“如果他把这些话原封不动地捅出去,这几个人就会遭受一连串的批斗”。这类假设句,前后项之间有因果或条件关系,是  相似文献   

6.
句子从语法分类的角度讲,可以分作单句和复句,这是根据其意义、结构、关联词语以及语音停顿等一般特点的概括性分析,很好理解。从归类的角度,洋洋句子队伍中的这一个到底是属于单句还是复句,往往免不了出现“扯皮”现象,归属不清,于教学不利,有关的文章也发表了不少,本文旨在辨析“为了+小句,小句”的归属及句中“为了”词的词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联词语相同而内在结构不同的同形复句大量存在的事实提醒我们,分析复句层次,应着眼于句子的内在意义和内部联系,关联词语只是一种借助。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汉语的“意合”色彩很浓,如果对分句之间的组合关系、对复句的句意侧重理解不同,可否导致不同的但又都是正确的切分呢?答案是肯定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中的那个复句(“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  相似文献   

8.
复句中除了并列复句可以不带关联词语外,其他复句的分句之间由于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便需要不同的关联同语予以区分。一般地说,不同的复句有不同的关联词语,不会混淆。但是,在吃透力句间固有的逻辑事理关系之前,在吃透关联词语原有的表意作用之前,还是会因错用关联词语或关联词语错位而造成病句,试比较下列关联词语:一、’不是……而是……”同“不是……就是··”前者表示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当属并列关系;后者表示两种可能性是不相容的,非此即被,当属选择关系。〔思考)在下列两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l_我去,你去…  相似文献   

9.
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常常用关联词语来表示。所谓关联词语,指的是连词和能够起关联作用的副词等。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不同的意义关系。于是有人认为常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就一定是复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下面就这一观点发表自己一点看法:带关联词语的句子可以是复句,也可以是单句。那么如何去辨别呢?我认为只要把握单句和复句的语法结构这把钥匙就可以了,因为单句的成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包括的。也就是说,主语是陈述对象,放在谓语前面,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复句中句类、句型的依存形式是分句,句类不等于句子,句型也不等于句子,它们都以分句的存在形式出现。句终点号是对句子的限定;句调和语调并非是简单的词语更换;单复句的划分对于规范人们的语言实践及指导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结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初中第六册语文课本里有《多重复句》的知识短文,这是中学生系统学习多重复句的开始。多重复句是复句教学中的难点。要想深刻理解复句的思想内容,要想把比较复杂的意思用一个长句子紧凑严密地表达出来,掌握和运用多重复句是重要的。 (一) 复句是由一个个的单句构成的,而多重复句则是复句的复杂化,是从单句发展到复句后的进一步发展。讲授多重复句必须在一般复句的基础上进行——运用一般复句的知识来分析多重复句。一般复句的各种关系,常用的关联语词,也都是多重复句经常运用的。一般复句只是一层关系,用一套关联词语(有时不用),而多重复句,  相似文献   

12.
在分辨单句和复句时,有些学生认为:凡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一定是复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实,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句。关联词语,经常用来连接复句的分  相似文献   

13.
语段,就是一组意义上紧密联系的句子,故又称句群。这一组句子中,有的还有明显的语法关系。语段不同于连续的几个独立的句子,因为在一个语段中,各句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各句之间虽用句号等标点隔开,但它们如链条一样,一环套一环。有的句子之间还用上关联词语,扣得就更紧了。但语段与一般的多重复句又不同,它是一个个句子组织起来的,各句中间有句号或问号或感叹号  相似文献   

14.
准确分析多重复句的结构层次,对于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句子以至有关段落的思想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分析的方法,大家的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要总观全句,逐层剖析,同时注意关联词语,搞清各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等.但是,在具体分析某一个多重复句的时候,却往往出现分歧,彼此划分的结构层次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结构复杂的长句”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单句因为附加成分多而结构复杂起来,一是句中定、状、补成分由多个短语或复杂短语构成;二是主、谓、宾由复杂短语充当.因此,分析复杂单句,首先要抓住“主干”.再分析句中的“枝叶”,搞清结构,理解意义及作用.进而把握语意.复句因为表达层次丰富而使结构复杂化,特别是多重复句,它借助关联词语来表明层次和分句间的事理关系.因此,分析多重复句必须掌握由不同的相配套的关联词语组合的复句类型,纵观全句,把握句意,分解层次,确定分句之间的关系.高考主要测试运用语法知识,辨明和分析结构复杂的长句,把握和理解语句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和语法关系,使语意表达得严密而有条理,因此组织复句时要十分重视关联词语的运用。下面是复句中关联词语运用的常见毛病。  相似文献   

17.
复句中合用的关联词语,有时也能用于句群的组造。这是由复句转换成句群造成的。这种转换。有句子表达、句子结构的原因.还取决于合用关联词语前项能否单用。合用关联词语前项单用的条件是:非副词性的:常常用来连接复杂句子的;单用时语义关系明确的。  相似文献   

18.
复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互相关联的单句组合在一起的句子,构成关系比较复杂.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复句间的关系有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目的、连锁、取舍、解说等等.表达这些关系常常有关联词语作标志,但也有的只是意念上的联系,不一定用关联词语.因此,辨析复句的关系,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为了准确地辨析这些关系,一般可以这样去做:  相似文献   

19.
多重复句的第·重、第二重分别是因果──转折,或者是转折──因果两种关系,这在复句中是常见的。本文把一二重含有这两种关系的复句统称为“包含因果转折关系二重复句”。多重复句结构层次可以不止二重,但本文为了分析说明的方便,所以凡遇复句还有第三重或更多层次的,一般也只分析到第一:重,其他层次关系予以省略。含有因果转折关系的二重复句,有的关联词语可能比较齐全。如:(1)他虽然不比别人聪明,|但是因为在听课做作业时能开动脑筋,并且能够牢固学因果握知识和技能,||所以学习就比别人进步快。例句(1)中因为关联词语齐…  相似文献   

20.
汉语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各分句之间有不同的意义关系和构成方式。根据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将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平等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没有主要和从属之分.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解说关系、选择关系等类型;偏正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主次之分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意义关系有偏有正,有主有从,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因果关系、目的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取舍关系等类型。虽然复句类型和联合关系纷繁.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复句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其中大部分复句是借助有些特殊的连词、副词和短语来关联分句和更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不同关系的分句间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连接。下面就汉语选择关系复句、假设关系复句、转折关系复句、取舍关系复句中的常用关联词语及其维吾尔语表达形式加以简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