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中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也是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订单式"培养,可以更好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企共赢合作机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我院创建国家示范校过程中在数控加工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对中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文以建筑类高职院校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切入点,对培养过程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建筑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
铁路行业有着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随着我国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铁路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如何建立一套适应铁路现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铁路高技能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铁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许多高科技技术应用于工程测量行业,使工程测量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所以根据当前社会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技能人才概述及对工程测量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提出一些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建议,以期可以提高工程测量技术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颁布的《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好《纲要》和《决定》的精神,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加快其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企业以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数不胜数。以科学发展观为执导,以从对社会和企业的供需问题作为出发点;多元化角度进行培养,训练高技能人才,深入工程建设,促进实体经济与国防科技共向发展,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精尖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后,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重视高技能人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培养体系的一次创新,而用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成为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艺术类高职院校和企业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主体机构,两者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运行机制,成为提高河北省艺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培养艺术类高技能人才的系统优势,分析该模式成功的社会因素,为我省的艺术类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职物流专业建设及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及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特点,按面向物流行业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在核心专业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及实训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鉴定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索行业发展的培训鉴定模式,提升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能力,加大对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鉴定力度,对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抽象的理论教学很难适应“高技能”需求,在实践中才能产生高技能。理实一体教学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注重的是能力培养,因此,理实一体教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构建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居敏花 《内江科技》2011,32(11):179+189-179,189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对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高技能人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并对高技能人才紧缺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对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对上汽通用五菱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提出了文化输出与海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主的海外人才培养策略,并从海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以及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学院建设、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和当地技能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提出了一些实操建议,对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莎 《科教文汇》2012,(30):170-171
以适应汽车工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经济为根本,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分析国内汽车制造市场人才需求,探讨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保障。对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宋冬萍 《大众科技》2011,(9):204-206
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的财富,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失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历史赋予了高职教育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之重任,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使高职教育更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相似文献   

16.
常勇 《科教文汇》2011,(12):156-156,187
随着我国高职近10年的飞跃发展,培养专业型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应抓住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蔡红 《科技风》2012,(20):196
随着现代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服装企业对于各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人才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要独立完成符合服装企业要求的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行的。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是解决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我院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在校企合作中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研究和对高职教育本质的探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定位,将就业工作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使学生符合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如此便可在从源头上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实现该系学生的高就业率.同时,这既解决了如今国内紧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缓解了目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并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目前苏州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三区三城"建设急需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但苏州市的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还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为解决结构性矛盾,文章提出了五条对策:一是开通"高技能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二是颁布《苏州高技能人才紧缺工工种目录》;三是建立高技能人才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四是出台财税政策鼓励校企双方积极落实"四个合作";五是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筹建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现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共同体的形式进一步创新、实践了校企合作的新形式,能够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零距离”,更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文章就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