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资源委员会实际上是战时国民政府的最高经济领导部门, 它不但支撑了中国的抗战,而且为战后的中国工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1931年冬,“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了几个月。时任国民政府秘书兼教育部次长的钱昌照向蒋介石提出,日本侵华趋势日益明显,应该建立一个国防设计的机构来统筹计划抗战工作。蒋介石表示同意,并决定由他来筹备这个工作。  相似文献   

2.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10天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又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闻之大怒,1939年元旦,他下令军统特务追杀汪精卫.  相似文献   

3.
民国国民政府执政期间,在“党治”名目下,实际贯彻的是“领袖集权制”,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实位领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外交大权当然也由其亲自操控。然而.蒋介石毕竟是一个政治人物.甚至只是一个军事领袖,要操度一国之外交,是非常需要外交人才辅助的.而领袖的外交用人如何.既与领袖的行权方式密切相关.也取决于体制本身。  相似文献   

4.
70年前,即1938年5月下旬,日军占领徐州,沿陇海铁路向西进攻,妄图夺取郑州,南下武汉。在这关键时刻,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以滔滔黄水阻挡日军的进攻。蒋介石的这件不光彩的“抗敌”手段,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但是,这个计划并不是蒋介石的主意。而且在中日战争爆发的前两年。就已经由蒋介石的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制定下来,可以说以水代兵。是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作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王谦 《档案时空》2003,(11):4-6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对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反革命行径深恶痛绝的宋庆龄愤然出走苏联。她虽不是作为逃亡者流落异国他乡,但其出走的内幕也确带有神秘色彩。“四一二”、“七一五”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宋庆龄对此深恶痛绝,愤然离开武汉到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时在武汉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的宋庆龄的无比义愤。为回击蒋的叛变,宋庆龄在武汉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起,发动了声势浩大…  相似文献   

6.
1943年5月12日,为接受加拿大新任驻华大使呈递国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从重庆歌乐山双和桥官邸乘车入城,前往国民政府办公处。不料,专车在行驶途中与美军卡车相撞,遂使林森突患脑溢血,卧床不起。8月1日,林森在双和桥官邸去世。林森的去世为蒋介石重任国民政府主席之职提供了机会,也引起了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体制的一些变化。但是,蒋介石为什么会接替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不太清楚的。本对此略作探析,以期深化对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治体制演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夏天 《湖北档案》2014,(9):43-4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8.
最近,俄罗斯对外情报局解密的一份档案,揭开了一个可能使蒋介石死后也不知道的秘密,他的德籍军事顾问瓦尔特·斯滕内斯竟然是一名苏联间谍,一直在卖命地为苏联提供情报。蒋介石的这位军事和政治顾问,当时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一直领导着国民党的情报部门,可他背着蒋介石,用代号“朋友”,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勃前身)取得联系,利用在中国担任军事顾问的身份,为苏联大量地搜集有关“日德”的重要军事秘密,名符其实地成为苏联的高级间谍。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读了一部很奇特的书,书名叫《多棱镜下的蒋介石》,真是大开了眼界。这部书的《序言》向我们指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蒋介石是伟人抑或独夫,其历史功罪,向来评说民国史者褒贬不一。”那就是说,蒋介石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是历史上的功臣,还是罪人?至今尚未有定论。因此,作者认为这样对待蒋介石很不公平,说是“盖棺不能论定,入土亦难为安”,并说:“我们以往在论及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时,不少观点有失偏颇。”于是,他们更“努力将蒋介石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欲,还其历史的、真实的本来面目。”而且,他们还颇有自信地说:“有一点理直气壮,本书所引用的史料,‘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峡两岸蒋介石主题图书密集问世,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出版现象。一方面,这当然得益于台湾“国史馆”的“蒋中正总统文物”、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的党政资料、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日记》相继开放,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蒋介石研究热”。另一方面,也是受近年来有关蒋介石的研究从政治回归于学术的趋势之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47年6月29日,蒋介石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名义发出通缉令,通缉“共匪匪首”毛泽东,要求全国国民协力捉拿这个“罪大恶极”的“匪首”,共讨之共诛之。对蒋介石这种既无理又无耻,既使人惊讶又令人愤慨的举动,毛泽东非常泰然,只是在第三天(7月2日)由新华社写了一篇时评,题目定为《蒋政府又一穷极无聊的尝试》。大家知道,18个月前,蒋介石连续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谈判时两人握手碰杯,签署协定,虽不融洽,但也没有以“匪”相称(一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与匪握手碰杯岂不成了笑话)。以后,他撕毁“停战协定”,破坏“政协  相似文献   

12.
杨璐 《山西档案》2004,(5):28-30
从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至1949年8月国民党政权垮台,人们一般把这段时期的中央政府,统称为国民政府时期。  相似文献   

13.
叶介甫 《湖北档案》2009,(10):37-38
“两航”为国民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分别成立于1929年4月和1930年2月。“两航”是国民党官僚资本的运输企业,直属国民政府管理。“两航”存抗日战争中作出了一定贡献,名驰中外。解放战争期间,“两航”动用大批飞机为国民党军搞军运,成了蒋介石政权赖以生存的交通命脉,“两航”人士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当时有人说:“国民党的空军是天之骄子,而民航则是骄中之骄。”  相似文献   

14.
祖远 《湖北档案》2010,(1):76-7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两广军阀乘机倒蒋。12月,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不到3个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两人矛盾日趋尖锐。1939年6月,林森借口“难耐山城酷热”,离开重庆,遁迹峨眉山洪椿坪。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至8月,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同商讨国事。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战宣言》“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与CC系在《中华民国宪法》下的权力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皓 《历史档案》2008,(2):120-129
1947年1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规定宪政体制。1948年3月至4月,召开行宪国民大会,正式推行宪政。学术界认为,这是美国要求“民主”的结果,是国民党为了在政治上挽救即将崩溃的统治。这很有道理。不过,笔者认为这也是蒋介石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演变的结果。CC系本是蒋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的档案是该部各机构在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总和。在介绍档案之前,先介绍一下该部的组织概况。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夺取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四月十八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同年六月十三日,决议组织中华民国大学院,这就是教育部的前身。十  相似文献   

18.
富杰 《出版参考》2010,(12):22-23
民国初年,有许多革命志士在党派之争、国家救亡运动中挥洒热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旗下的军统特务部令人闻之惊颤,其杀人无数,蒋介石只是视之平常。但有一位革命志士的死,令蒋介石痛哭流涕,还冒着危险为他亲自收尸祭奠,这位革命志十便是与蒋介石结义金兰的陈其美。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图书报刊查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具体地分析了抗战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一贯延续的对共产主义书刊的敌视态度,并着力探讨国民政府当时的图书报刊查禁政策。  相似文献   

20.
早在苏联解体前夕,俄罗斯联邦就已经改变了对大众传媒的管理方式,逐步转向了西方式的“新闻自由”和“信息革命”。当然,如同西方所有国家一样,俄罗斯联邦的“新闻自由”并非是也不可能是大众传媒的放任自流和无政府状态。1991年12月27日,俄罗斯联邦就已经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