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在文坛上兴起的辞赋创作热,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古典主义倾向。然当代辞赋创作尚处草创时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辞赋作者要发挥辞赋“润色鸿业”、“体物写志”等多方面的功能价值;在题材上,注重传统题材的重写与新题材的开拓;应以诗人之赋代辞人之赋,彰显辞赋创作的主体意识;在不违背赋体基本规范的原则下,不断创新当代赋体形式;辞赋作者还应不断加强学养,树立良好的文德与文风。  相似文献   

2.
薛季宣的辞赋创作显示了当时理学对文学的宽容和对文学精神进行改造的努力。他的赋,具有浓郁情思和壮大气势,具有饱满的济世热情和追求文道统一的愿望;他的赋涉笔成趣,有极强的娱乐性,充分发挥了辞赋滑稽诙谐的传统;他的赋纵横捭阖,充分展示了其渊雅的学识和驾驭辞章的能力。他的赋虽然也多是道德之文,但是由于文学性比较强,从而淡化了、遮蔽了其中的宣道的成分,他因此也表现出一个赋家应有的特质,这是他和其他理学辞赋家所不同的地方。他的赋情深而文明,其内容的端方严正和辞藻的华丽切合"丽以则"的"诗人之赋"。  相似文献   

3.
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丰富,而且已相当充分地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比较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辞赋创作主张,强调“赋家之迹”,注重赋的审美表达;推重“赋家之心”,认为赋家的心神之运,无限广阔自由,上可以苞笼字审,下可以总览人物,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感受,被认识,但这是一种自得于心的东西。只能自己去体会而不能言传。  相似文献   

4.
东晋南朝望族琅邪王氏作家大多博学能文、多才多艺,善于运用辞赋的形式表现作家的艺术体验;受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不少作家具有主动献赋、润色鸿业的赋颂意识;琅邪王氏辞赋创作具有渐趋整炼、益事妍华、丽而不淫的发展趋向。琅邪王氏的辞赋创作显示出东晋南朝时期望族心目中对辞赋文学正宗地位的重视及对辞赋文学唯美之风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宋祁是北宋中期赋坛颇为重要的辞赋家,其辞赋创作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囊括写景状物、怀人抒怀、议政论理等等方面,对北宋辞赋创作题材范围的拓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宋祁易感多情,他顾影自怜,伤悯人世,追求悲情的美,将伤时悲秋、时不我与、仕途偃蹇、畏嫉忧谗等等种种复杂因素交织而生的悲情淋漓尽致地诉诸辞赋创作之中,其辞赋作品于雍容典雅中交织着悲凉之气,充分表现了治平环境中的种种情态意绪,进一步拓宽了赋境。  相似文献   

6.
从扬雄《自序》考察他的立身行事与思想著述,发现他晚年悔赋之语并非其真实想法的表达;而是反映他在目睹道之不行和赋之不用的情况下。对辞赋接受者的失望心态和对自己辞赋创作的回环自释。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古代赋学的集大成期,无论是辞赋创作还是赋论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赋学的繁荣除了统治者的辞赋创作与提倡外,科举试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乾嘉时期,针对律赋创作的疲苶倾向,赋论家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要求,既是辞赋文体自身的救赎,也是应合科举试赋的统治阶级意向的表现,对后期辞赋创作及古代赋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赋论强调"丽则"的观念也可以说是统治政策在文体风格方面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杜甫辞赋创作的动机与取向,从创作动机、导谀乞怜、讽谕之义三个方面,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对杜甫辞赋创作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分析和辨正。通过分析认为,杜甫辞赋创作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动机,是求得君臣遏合、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重要手段。杜赋所表现出的导谀乞怜倾向实为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希冀以自己才能博取政治理想的实现,不应过分指责。杜赋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对辞赋讽谏功能自觉坚持,这一点也为后代论者所承认,尤其是他在赋中运用的征实和稽古的写作方法构成了他所追求的“诗人之赋”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9.
对于现代人来说,辞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是在汉唐时期,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国学热的兴起,一大批文坛志士重新挥笔作赋,赋坛重又兴盛且逐渐繁荣起来,并涌现出一大批赋坛名家,同时也创作出一大批思想内容健康、艺术性很强,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为内容的赋作来。其中,亓龙先生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的辞赋作品屡屡走俏报刊杂志,且一时为人广泛阅读。其辞赋的总体特征是:思理深赡,辞情诡丽,学力见长。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时立乐府之制与献赋之风有着内在的联系,乐制思想的象德缀淫与辞赋创作的欲讽反劝也是一致的。从历史上看,孔子倡导“思无邪”、反对“郑声淫”,是对乐制和诗教的要求,而从殷商的《桑林乐》到战国楚人的《好色赋》,正显示了继“郑声”而归“雅正”的思想演变。汉代乐府的内廷娱乐性质与象德缀淫思想的矛盾,辞赋创作欲讽反劝的矛盾,均在乐制的变迁中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11.
明代在赋史上首次出现描写外国的赋,即董越的《朝鲜赋》和湛若水的《交南赋》。两赋在对古代朝鲜、越南的风土人情的细致描写中,表现出了明代文人强烈的颂美意识。颂美意识在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辞赋中是一种重要的创作倾向,董越与湛若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以他国之见闻鸣本国之强盛的写作方法,从另一种角度体现了"宣上德而尽忠孝"和"抒下情而通讽喻"的传统创作观,让我们对古代文人辞赋创作中的颂美意识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李慈铭现存辞赋类作品17篇。就体类而言,有古赋,也有律赋。就题材而言,大致包括抒发幽情悠思的咏物赋、带有论说性质的讽谕赋、赋写居室和怀人的亲情赋、写景记游赋和学术考据赋等题材类型。其辞赋文体风格与其骈文创作存在着相同的审美取向,崇尚骈俪,甚至以骈为赋;重视辨体,推崇古赋;征实重典,重视考据,在晚清辞赋创作中自名一家。  相似文献   

13.
清代缘于科举试赋,书院辞赋创作十分繁盛。尤其是江浙两地的书院更是如此,这形成了清代辞赋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阮元与俞樾先后主政的诂经精舍,较为重视辞赋的创作,《诂经精舍文集》每集中均有辞赋作品。其崇赋理念、学术性与文学并举的命题与创作倾向,既表现了与时代学术、文学思潮的和谐共振,又对同时及其后的书院辞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辞赋发展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为中国山水诗派的宗师,有“元嘉之雄”、“六朝之冠”等美誉.实际其辞赋,也极有特色,惜不为评家青睐,对其赋作,负面评价多,正面评价少,此并非客观公道.以其《山居赋》而言,开拓了刘宋赋文的新领域,让后人更了解六朝园林之文化历史,与当代文人的艺术生活、精神世界,价值不应轻估.本文除重评《山居赋》之文学价值外,另针对其创作意蕴与写景胜处探析.创作意蕴含:体现求美之心态、表明创作之理念、隐寓博学之自豪、流露赏爱之生活、宣扬崇信之佛法、展示新变之成果等.写景胜处,则略分:摹写细致、疏密相间、就景抒情、动静相衬、景入理势等,均加以论证后作结  相似文献   

15.
马融为东汉一代"大儒",他不仅是博通古今的经学大师,还是杰出的文学家,其所创作的辞赋为世人所称道。以文学发展为时空背景,结合赋体发展格局的不同,总结评论以《长笛赋》《围棋赋》为代表的马融辞赋,其创作既有对此前辞赋创作的继承,同时在赋体创作技法、题材、形式、内容以及思想内涵上也均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辞赋是中国古典学的独有体。明清辞赋是中国辞赋发展史上的最后阶段。本系统描述了明清时期近六百年间辞赋发展的历史流程,并通过对代表赋家与赋作的重点论析,藉以展示明清辞赋的思想价值、艺术特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成公绥跨魏晋两代,是以辞赋闻名于世的作家。其赋开掘前人未曾涉及的题材领域,大大拓展了赋的表现空间,创作上表现出浓重的"征实"倾向,无论从内容、特点,还是从贡献来说,成公绥辞赋创作对魏晋及以后的辞赋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成公绥跨魏晋两代,是以辞赋闻名于世的作家。其赋开掘前人未曾涉及的题材领域,大大拓展了赋的表现空间,创作上表现出浓重的"征实"倾向,无论从内容、特点,还是从贡献来说,成公绥辞赋创作对魏晋及以后的辞赋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仁宗明道以来,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旋律,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充分体现了宋人深挚的淑世情怀和心系国家的忧患意识。现实性、应用性是这一时期的辞赋的一个突出特征,赋家们在赋中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诤言谠议。同时,文人们对探讨治乱兴亡之理抱有极大的兴趣,许多赋探究治乱之源,针对当时的政治革新提出自己的观点。还有一些赋表现了崇尚气节、淡泊名利的思想,这是构成淑世精神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20.
扬雄将文学思想付之创作实践,在辞赋书写中体现了他的文学理论命题。哪怕就是他悔赋而"辍不复为",也表现的是对辞赋创作的反思,对文学关注现实、讽喻现实作用的追求,体现了他的文学自觉意识。作品现实题材的选择,亲自经历事件的叙写,体现"事以为尚"基础上的文质相副、事辞相称,由他开始的纪实、纪行的辞赋书写方式,不仅体现了扬雄"其事则述""其书则作"的创作精神,也反映了汉代大赋创作由凭虚转向征实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