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解留守经历中职生自杀意念的现状,以及探索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留守经历与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针对贵州某中职学校1551名学生自杀意念机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显著低于、自杀意念显著高于一般中职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留守经历与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社会支持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留守经历和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链式中介不显著。在教育实践中,可借助父母、同伴、教师、政府和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等一起参与完善留守经历中职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降低他们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和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对930名河南省的初中生进行调查,使用百分位Bootstrap(偏差校正)的方法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自尊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初中生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个人成长主动性、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均为显著正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与个人成长主动性在自尊与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领悟社会支持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领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尊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问卷、自尊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342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自闭特质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2)自闭特质对自尊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4900名7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亲子亲合问卷中文版(FACESⅡ-CV)、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以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在亲子亲合与青少年心理韧性间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亲子亲合、心理韧性、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及其各维度两两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亲子亲合不仅直接作用于青少年心理韧性,还间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链式多重中介对其心理韧性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自尊心理是否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变量作用.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3名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主观幸福感总分与自尊总分(r=0.430,P0.001)、朋友支持(r=0.513,P0.001)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r=0.611,P0.001)呈显著正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以自尊中介于主观幸福感.结论 :1犯罪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由社会支持和自尊等因素预测;2犯罪青少年的自尊心理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资源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考察流动儿童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建立三者的关系模型,选取511名流动儿童,运用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SASCA)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适应与领悟社会支持各因素及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适应各因素及总分与自尊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学校支持和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具有不完全中介效应。证明流动儿童的自尊存在高自尊异质性现象,流动儿童的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流动少年的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少年儿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初中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流动少年问卷462份.结果发现,流动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存在显著相关,流动少年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青少年锻炼满足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同伴关系在锻炼满足感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体育锻炼满足感量表(PTS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同伴关系量表(PRS),对603名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1)锻炼满足感、自杀意念两个维度均存在性别上差异;(2)锻炼满足感与同伴关系显著正相关,锻炼满足感与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和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3)锻炼满足感与同伴关系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同伴关系在锻炼满足感和自杀意念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锻炼满足感不仅直接抑制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还会通过提高同伴关系间接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现状与特点,为改善其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参考。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测查695名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生379名。结果提示,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不高且显著低于非留守者;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留守类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对抽取的414名农村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社会支持、自尊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和自尊均负向预测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自尊在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提高社会支持和自尊可以有效降低贫困大学生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1.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自我意识水平有关,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被试者进行调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和自我意识水平偏低;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我意识量表水平相关显著,初中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也就越高。应努力提高初中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初中阶段自尊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库伯史密斯自尊问卷对333名进城务工农民初中阶段子女进行测验,结果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自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在自尊各维度得分高于初二和初三,初二和初三没有显著差异;进城务工初中阶段子女自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文化水平对学校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离开父母时的年龄对一般自尊和自尊总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尊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潮汕三市农村地区的760名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均在外打工组、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2)在留守儿童群体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学生,而初中一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学生;(3)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家长和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285名学困生和373名普通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男生行为和合群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显著低于普通生,自尊显著高于普通生,但不存在性别差异;学困生的自尊与自我意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行为和焦虑因子对自尊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低自尊学困生的自我意识显著高于高自尊学困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愤怒在歧视知觉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以体验回避模型和性别角色理论为基础,采用歧视知觉量表、愤怒分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对662名留守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愤怒、自伤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歧视知觉不仅直接影响留守青少年自伤,还通过愤怒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留守青少年自伤,且该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愤怒对女生自伤行为的作用比对男生的更强。研究认为愤怒和性别在歧视知觉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起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和西安1432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中学生为对象,采用小五人格学生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综合探讨中学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1)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开放性,感知的社会支持中的社会性支持、冲突惩罚、满意度对中学生的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2)在人格与社会支持对中学生自尊的联合作用中,人格的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是主要的;(3)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会直接影响自尊,也会影响感知的社会支持,从而间接影响自尊;(4)对男生和女生的自尊产生影响的人格特点和感知的社会支持特点不同。本研究对于促进中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疏离感、自尊以及安全感的现状及关系.采用疏离感量表、自尊量表、安全感量表对44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疏离感、安全感发展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学生环境疏离感最高,人际疏离感最低;疏离感、安全感、自尊相关显著(P<0.01);回归分析发现,社会疏离感得分对安全感总分预测力最佳,解释量达到58.9%.自尊、疏离感对安全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尊在疏离感与安全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P<0.001).  相似文献   

18.
Early adolescents' self-esteem and perceived competence in the cognitive, social, and physical domains were examined across the transition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o junior high school. Self-esteem and perceived social and physical competence were either stable or increased for most children. Cognitive competence was unchang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 general, early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self-esteem and competence are not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编<青少年自尊评定问卷>,探讨2 470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年级和性别特点.结果表明:(1)青少年自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是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关键时期;(2)青少年自尊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自尊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从而可以预测,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