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一般将敌后战场抗战与中共军队敌后抗战等同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有论者论述国民政府军不仅在正面战场抗战,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最早发表文章的是潘荣、肖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一文(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后有戚厚杰《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初探》(载《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和韩信夫《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载《民国档案》1990年第3  相似文献   

2.
张安  房彬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2-105
抗战前期,国民党敌后根据地风起云涌,主要原因是日军无暇顾及,国民党顺应了全民族抗战潮流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融洽,国民党对其敌后根据地苦心经营等。但其大多数根据地没能坚持到抗战胜利,这是因为国民党不具备坚强的抗战领导核心,缺乏团结全民抗战的凝聚力,军队也不能成为强有力的力量支柱,根据地政权不够稳固。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国民党一向是偏重于对其正面战场的研究。对于其敌后抗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有人提及,目前研究仍很薄弱。国民党军队在山西沦陷后一直坚持敌后抗战,而卫立煌作为当时第一战区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总司令,是国军山西敌后抗战的主要领导者。所以,对于卫立煌与山西敌后抗战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研究,可以深化对国民党敌后抗战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国民党一向是偏重于对其正面战场的研究。对于其敌后抗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有人提及,目前研究仍很薄弱。国民党军队在山西沦陷后一直坚持敌后抗战,而卫立煌作为当时第一战区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总司令,是国军山西敌后抗战的主要领导者。所以,对于卫立煌与山西敌后抗战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研究,可以深化对国民党敌后抗战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抗战中的敌后战场是抗战史研究的重点。与传统仅注重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不同,近十年里有关国民党的敌后抗战也逐渐得到了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问题研究依然很薄弱。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随着当局的抗战态度而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在1943年8月以前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毛泽东论正面战场李分建从抗战爆发到武汉失守,是国共两党风雨同舟、精诚合作的岁月,毛泽东在指挥八路军、新四军进行敌后游击战的同时,密切关注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发展,并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国民党提出了不少极其宝贵的战略与战术建议,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抗日战场的布局,最流行的说法是认为抗战中存在着由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我们基本上同意这一观点,但认为它对敌后战场的分析比较模糊,不够具体,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事实上,在整个八年抗战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活跃在敌后,也有国民党所属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活动,即敌后实际上存在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与国民党领导的敌后军队。本文就抗战时期敌后国民党军的来龙去脉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都派出部队转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但由于两党性质的不同决定其所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存在巨大差异,并最终导致其敌后武装力量出现彼消此长的结果.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党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识反映不同,出现国民党初期抗战的无序失控和共产党的循序不紊;两党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目的不同,这影响到两党抗战态度和国共关系;两党在游击战术原则的应用上存在极大差距,共产党灵活多变,国民党则滑向了阵地战;两党对其根据地政权、经济、民众工作等各项建设重视程度不同,成效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国共两党对敌后抗战的重视程度,抗战路线的制定以及抗日态度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大量历史史料,论证剖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失败,共产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抗战爆发之初,李宗仁和白崇禧极力倡言“焦土抗战”理论,表达了要“与侵略者作殊死之抗战”的政治方针和决心,也概括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思想。白崇禧系统地论述了游击战的意义及其与正规战和正面战场的关系,推进了国民党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组织的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但其后面的抗战路线和错误的抗战方针,导致大片国土沦陷,正面战场溃败。  相似文献   

15.
<正>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抗战之初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推进,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国民党正规军留驻敌后,他们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的启发和影响,为求生存与发展,在敌后先后开辟了豫东、山西、浙西、鲁中、海南等游击区,创建了一些根据地。国民党创建这些游击区、根据地的目的虽然比较复杂,且具有两重性,但在中日矛盾始终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抗战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主流,敌后国共两党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游击战,整体上看合作与斗争相互交织,但我们应该首先肯定的还是合作的成份。当然,阶段不同,又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抗战时期两党的合作情况。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相互配合,共同牵制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依然维持合作关系,只是合作效果受到国共摩擦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讲到敌后抗战问题时,只涉及八路军、新四军,而事实上,在日军后方抗击和牵制日军的中国军队,不仅有八路军、新四军,而且有国民党的游击部队。一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武装是随着正面战场的节节失利而组织起来的。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开始全国性抗战,但正面战场的抵抗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一九三七年八月,我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师华北敌后抗战,狠狠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胜利信心。同年十月,国民党被迫同意我江南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赴华中敌后抗战。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挑起国共磨擦。国共磨擦是国民党军事限共的主要形式。国民党的限共磨擦并未达到目的,反而加速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学习提示 本单元讲述了 1 937年 7月至 1 945年 8月的历 史。基本特征是全民族抗战。有三条线索 :(1 )一对 主要矛盾 :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 期的主要矛盾。 (2 )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 :国民 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执行全面抗战路线 ,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在两条不同 抗战路线的指导下 ,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 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 (3)三个发展阶段 :战 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本单元 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考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