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通常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与需要成正比;诱因是指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学习动机是真学出发的地方;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培植情愫、创设情境、明晰目标、环环扣问、授之以渔等五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以期语文学习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
学习动机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具有核心意义,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在教学中,应该促使学生把学习的近期目标与远大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最佳的学习动机,使之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的动机理论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部动力,是由学习的需要引起的,教学同样应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运用学习动机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一.学习动机的分类与功能 动机是指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如本能、需要、内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目标、奖惩等)  相似文献   

4.
杨娜 《学子》2014,(12)
正内驱力指自发、主动地去思考或行动的一种内在的动力。学习内驱力指人自发、主动地去学习和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每个环节中并不断思考、总结的动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呢?首先我们要分析学生学习内驱力产生的原因。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偏好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因为个人天赋或先天性的因素,对这种事物长期保持兴趣,不需要外在因素促进便可以自觉地去深入探究事物的内在原理。2.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对某一事物接触较多,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5.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具有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数学本身侧重于研究抽象符号,训练逻辑思维,在不少学生看来数学就等于枯燥  相似文献   

6.
发散式教学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自身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致力于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被动性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性学习,从根本上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新生晚自习管理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好坏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水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新生晚自习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缺乏主动性,自控能力差,自习课纪律差,自习效率低。为充分发挥晚自习的利用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有必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改进,就内部而言,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内驱力;外部则需要改善环境,加强规范,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制度性管理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一、激内需、促动力,让学生想学学习动力是指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力量。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力,外部动力是我们常说的"要我学",内部动力是"我要学"。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让学生愿学、想学、主动学。一是,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产生学习动力。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不是教课本上的例题,而是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学习动机具有核心意义。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教师要促使学生把学习的近期目标与远大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最佳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才能自觉自愿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本文分析了论学习动机的动力功能及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动机是基于某种欲望引起的行为,并使这一行为持续下去的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这种动机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外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以外的外部诱因而激发起来的学习动力,如为了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家长和教师的赞誉等而进行的学习,这种动机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学习之外的目标。当前,教育心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只是手段,教学生“学”才是目的。没有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形成和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不是任何人能包办代替的,如果仅靠学习目的或其他外部因素来支撑,其动力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思考”有机…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力转化,并成为学习数学的持久动力。根据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要使数学课堂充满吸引力,必须从4个方面着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3.
杨云秀 《云南教育》2003,(28):29-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特征。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创新精神,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这个动力系统的运行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学认识数“6”…  相似文献   

14.
自我评价是集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在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引导集团校自觉主动开展自我评价,需要内外部动力推动。运用系统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出学校自我评价动力系统模型,该系统由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构成,外部动力又由外控式动力和内化式动力组成,且外控式动力通过内化不断向内化式动力转化;外部动力也会促进内生性动力的形成。动力系统具有动态发展性,会随集团校的发展而发展,其中自我评价文化对内外部动力具有调控作用。该模型能够对集团校的自我评价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由学习需要、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所构成。由于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所以,需要、动机与目标经常变换并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永远不会完结。我们应从以下几主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一、对各种学习动机的认识。学习动机是学习内驱力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学习动机,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也能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我们应从培养目标出发.使学生具有为社会主义四化大业贡献一生的学习动机。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一进校门就具有高尚的学习动机。在我们的工作中善于将低层次动机、内部动机、近景性动机逐步转化为高尚的、外部的、远景性的动机。就是那些不正确甚至是错误动机,如极端利己主义,名利思想等,也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使之逐步成为正确的高尚的动机.。  相似文献   

16.
任娟 《考试周刊》2009,(36):223-223
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明确学习动机有益于学习者成长和成才;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高度的外部动机会削弱学习者原有的内部动机,因此,教育者应合理使用引发学生外部动机的激励方式,注重发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培养内部动机,从根本上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来人们对愉快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愉快教育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但是,也有一些同志认为:学习是艰苦的事情,必须要勤奋、刻苦才能学好,怎么能愉快地学习呢?这些同志认为愉快教育排除了学习的刻苦性,所以不能提倡愉快教育。下面对这一观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认为愉快教育提倡的是愉快地学,与刻苦学习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愉快地学并不排斥学习的刻苦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否是学生自己从心里愿意学习的,还是被外力逼迫不得不学的。一般说,一个人行为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外部的压力,一个是内驱力。外部压力处理不好往往带来许多副作用,如厌学、抑郁、起逆反心理等等;内驱力,一般表现为求知欲(需要)和学习兴趣,是发自学生内心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干部学习动机的类型所谓动机,就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干部学习的内部动力。干部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调查分析,从不同角度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从学习态度上可分为:主动性动机与被动性动机。  相似文献   

19.
外语学科为什么会存在教学进度相同,但学生成绩分化的现象,非智力因素起着什么作用?哪些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外语有密切关系,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学习动力与学习态度学习动力是产生学习自觉性的内驱力,在非智力因素中占主导地位.我们曾对初三一个班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经常把学习与将来的工作联系的,仅占4.3%,可见"工作"动力在学生学习外语中只是一种次动力.而教师对学生近期内知识掌握的评价引起学生产生优越感或压力远远胜过"工作动力",成为学习的重要动力,它是克制学习外语隋性的一贴良药.合适的讲评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来,出  相似文献   

20.
使英语学习中的被动性转变为主动性涉及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因素这两个问题。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被动有三个原因:即一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驯化主义现象与接受性学习.无情的学习压力与因此而产生的厌学情绪,英语教学目标错位与学习重心偏移。主动学习需要采取的三个策略:改革考试制度.实行学分制;实行分级教学,开设选修课;采用两个教学环境.实现学生能力整体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