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文本:《项链》。 对比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对照项:传统教学使用两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认识玛蒂尔德的性格。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指导学生分析情节时,了解人物命运,把握决定命运的性格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把握故事情节的深刻内涵,理清情节结构线索“情节是人物性格构成的历史。”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独特的个性主要是靠情节显示出来的。所以阅读小说首要的就是分析故事情节,这是把握小说结构的关键。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有的作品开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但不少小说并不按照这一固定程序设计情节。《祝福》就将主人公祥林嫂在过年时死去安排在小说的开头。这样将故事的结局当作开端,造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寻根问底。杰出的作家多善于设计情节。《百合花》中写新媳妇把自己结婚用的新被子给…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及其小说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涉及小说美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创作思想、人物性格论、情节结构论。金圣叹小说情节美学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读者阅读、接受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周伟能 《成才之路》2011,(15):28-29
《项链》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征历来是教学突破的重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通过绘制情节曲线理解结构精巧特征;通过学生分组表演体会人物性格特征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通过合理想象续写故事结尾并相互展示交流评价。尽可能调动各种方式,让学生投入到文本中体会、理解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胡子扬 《学语文》2005,(1):10-10
众所周知,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透过环境描写看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应当是小说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此出发,最典型的莫过于《祝福》中鲁四的书房了。作大有讲究,笔墨不多,麸三句话.一百余字,却大有讲究:  相似文献   

6.
李淑华 《教学随笔》2014,(10):20218+218
小说的情节由围绕人物性格以及人物相互关系而展开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组成,它是小说塑造人物、揭示主旨必不可少的要素,不论是强化情节的小说还是淡化情节的小说都离不开情节。本文对《荷花淀》情节构思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药》是鲁迅小说的名篇,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曾经激励过五四革命青年们的心。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小说创作年代相对久远,内容题材远离学生生活,情节头绪繁多,结构形式复杂,把握小说的主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袁珍琴 《重庆师专学报》1999,18(3):65-67,70
本文探讨小说《绿卡》获得良好阅读效应的原因,论述了小说的悬念设置,人物性格表现,情节结构与主题深层内涵等各个方面,而认为小说 情节的新奇,突兀,变化与出人意外的穿插,是引起阅读兴味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小说理论中“淡化情节”的主张,是直接导致社会兴味减退的主张,认为小说向:写实、回归,重视情节的艺术结构,是在社会群体中重建阅读效应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阅读要求] 本单元继续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并欣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小说。单元阅读要点是,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具体来说,读《药》,要领悟双重主题,把握双线结构,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读《项链》,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体会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读《陈奂生上城》,要把握人物性格的两重性,领悟辩证的主题,理解我国小说揭示人物心理的传统手法。读《守财奴》,要把握主题,欣赏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相似文献   

10.
编稿采撷录     
分析小说应该从分析情节入手作家杜鹏程在《关于情节——塑造人物中的一个问题》一文中曾说:“人物性格的形成是和选择情节联系在一起的,一块进行的。或者说,情节是随着性格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性格的改变而改变。”这虽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来谈的,但给我们小说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它告诉我们: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思想活动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情  相似文献   

11.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由表现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有机组成。也就是说情节一般带有故事性,所以通常又称为故事情节。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吸引读者的直接动力,尤其对于富于幻想和好奇的中学生来说,情节的曲折动人,更是读者废寝忘食的原因,比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当然,仅仅满足于情节,那是低层次的欣赏。还应该认识到,情节是受现实生活制约的,它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透过情节,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反映人物的性格,所以往往情节又被认为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正确地把握小说的情节,对于认识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深刻领悟其艺术魅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小说单元教学中,对小说情节的欣  相似文献   

12.
童明明 《教师》2011,(34):72-72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笔者通过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小说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把握主题等方面,提出初中小说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美学》中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黑格尔在此揭示了塑造人物性格的基本途径——人物性格是通过情节(即行为)加以实现的。这也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基本主张。 从黑格尔的命题来看,我们可以说,没有情节便没有人物性格,或者可以说“人物性格——情节”构成了现实主义小说美学的基本轴心。因此,情节在小说中就显示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将从情节的功能含义、情节的美  相似文献   

14.
小说的情节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鲁迅先生的《药》的情节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作者根据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的需要,合理而巧妙地设计了情节。 一、情节与生活的一致性 小说设计的情节是:革命者夏瑜被杀害,华老栓从刽子手康大叔手里买了蘸夏瑜的鲜血的馒头给儿子治病,最后儿子还是死了。 这个故事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是一致的,也就是具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其特征有三:(1)完整的故事情节,(2)比较细致地多方面刻画人物,(3)具体的环境描写。我们阅读小说应从这几方面人手。 1.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欣赏结构上的特色。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方面,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是故事的构架,人物的历史、故事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解决、小说的的主题都有赖于情节的设计。学会分析情节是把握小说线索和结构的关键。根据情节还能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小说《孔乙己》和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运用了“笑”的艺术手法。一、二十四个“笑”字人的一生没有不笑的。因此,大千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笑必然会反映到作家头脑中来,写进文学作品中去。而笑也的确能起到深化主题思想、结构小说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等作用,难怪作家在作品中不厌其烦地描写“笑”了。  相似文献   

17.
王春花 《中学教育》2008,(11):62-63
本文试图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通过主人公心理和语言的变化领略人物的性格特点,体悟契诃夫小说《小职员之死》的魅力。小说主旨的发掘与提炼,思路的把握与拓展,语言的品味,艺术特色的总结都将随情节围绕人物性格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18.
对比手法是小说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本文以《范进中举》为例,就小说教学时怎样把握对比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学艺术。这里的“面”指的是课文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课文“面”的处理艺术“面”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与把握。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入口,也是理解文章的向导。理解和把握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小说和戏剧的“面”就是作品的情节。情节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只有先理解情节,才能理解人物。处理这类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情节,欣赏情节,概括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情…  相似文献   

20.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