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态势及其治理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多年来研究沙漠及沙漠化的基础上,扼要介绍我国沙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及治理模式。土地荒漠化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国际上对此极为关注,1977年联合国专门召开世界沙漠化会议,提出全球向沙漠化进军的行动纲领。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其中,干旱区沙漠(戈壁)116.2万平方公里,干旱及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湿润半湿润区风沙化土地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是局部改善,总体上仍在发展。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7.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1万平方公里。当前治沙的重点应放在沙漠化土地上,特别是对那些正在发展的和已经开始沙漠化的土地,既要防止其发展,又要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对于沙漠(戈壁)的治理,重点应放在位于其边缘的绿洲。除了采取措施保护现有绿洲、交通干线,工矿居民点等免受风沙危害外,还应进行综合开发、建立和扩大新绿洲。根据风沙化土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利用其周围地区丰富的劳动力和经济、技术发展的优势,进行全部开发。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时值今年的世界荒漠化日,有必要对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一些做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7,(2):155-158
我国的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共149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59.3万平方公里,戈壁56.9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3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5.5%。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等13个省(区),影响将近5000万人口的生活环境和该地区经济建设。近半个世纪以来,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以1000余平方公里的面积在扩大。所以研究沙漠及沙漠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药固土     
从榆林说起 我国现已实际发生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直接经济损失每年540亿元,由此导致生态难民逐年增加.榆林位于黄土高原陕西省北部无定河中游,西北邻接内蒙古毛乌素沙漠.土地沙漠化是榆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客观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中国北方多风少雨,沙漠化面积已经超过262万平方公里(约39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7%,主要分布于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沙化土地面积为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中国也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沙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之多,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生存权力,我们必须对沙漠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沙漠蔓延称为沙漠化,它不仅使土地日益减少,而且威胁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因干旱而变成沙漠,相当于每年吞噬日本的全部耕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人口急增的发展中国家。1994年5月,我国林业部发出警告,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今后每年因沙漠蔓延而丧失的土地将达到2300平方公里,相当于失去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伊拉克南部有一个沼泽地区,因受中东沙漠地区干旱气候的影响,从1984年以来,已有大约60%的  相似文献   

7.
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全球100多个国家有35%的陆地面积受到沙漠化的危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动和严重关注.1977年8月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向沙漠化进行战斗的行动计划》.同年12月第32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赞同这项行动纲领,号召世界各国为对抗世界沙漠化而斗争.1984年联合国第12届环境理事会举行特别会议,对7年来沙漠化的现状、趋势和治理情况进行了总评,指出沙漠化仍在继续蔓延,每年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有5—7万平方公里.直接引起的损失,不包括社会代价,每年约260亿美元.受其影响的人口,由1977年占全球人口的16%增加到20%.  相似文献   

8.
我国沙漠化的态势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沙漠、沙漠化、荒漠化 在目前论及沙漠和沙漠化的著述中,常常见到“沙漠”、“沙漠化”、“荒漠化”以及“沙化”等名词,且有混淆,为了研究问题,有必要给如上的词汇以确切的含义。 1.沙漠 所谓沙漠,是指干旱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也包括了沙漠化土地和半干旱地区的沙地。我国沙漠总面积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部及内蒙古西部等。 我国沙漠自然布局有如下特点: (1)地区的分布,多深居我国内陆。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沙漠戈壁总面积的90%。除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外,绝大部分以流动沙丘为主,占该地区沙漠面积的75%左右。该线以东,沙漠戈壁分布较为零散,面积也较小,仅占全国沙漠戈壁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9.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本文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形势严峻我国是土地资源大国,又是土地资源小国。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12亩,不到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1.2亩,为世界人均的1/4。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漠与沙漠化面积已达153.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5.9%。预计今后10年,沙漠化...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是全国沙漠化土地分布面积最广、沙漠化程度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据调查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有 41 65 .9万 hm2 ,约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35 .8%。其中沙漠和流动沙丘面积达 1 42 3.2万hm2 ,占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 37.2 % ,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有 1 2 0 1 .7hm2 ,占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2 8.6%。内蒙古沙漠化土地分布广泛 ,在全区各旗县(市 )中除了乌海市、呼伦贝尔盟大部 ,以及土默特右旗、五原县、托克托县、科右前旗等 1 9个旗 (市 )的沙化率在 1 0 %以下外 ,全区其他旗县的土地沙漠化程度均较高 ,有些旗县 (市 )的沙化率甚至高达 89%。…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逆转与生态治理政策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人为本”,实施生态治理政策的战略性转变,是土地沙漠化逆转后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央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移民等一系列的生态治理政策,并完善了防沙治沙的法律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治沙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实施重大生态治理政策以来,在政府加强对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农户的生态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沙漠化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削,呈现出“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局面。但是,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在沙漠化治理政策方面做出战略性的调整,以便实现沙漠化治理效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的整个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目前居住着40多个民族的6,900多万人,只有全国人口的6.73%,而在这个广大的区域中,由于有不便利用的沙漠、戈壁和沙漠化的土地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沙漠及荒漠化的面积,已占据地球陆地面积的1/3,且还以每年6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据统计1999年我国沙漠及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0多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27.32%,已远远超过全国现有的耕地面积。沙漠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400毫米以下,通常人们将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的沙质地带称为沙漠。荒漠化是干旱地区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相互作用下生态破坏的产物。发生沙漠化区域的环境退化,首先反映为土地生物的生产量急剧下降,以致最后完全丧失土地滋生的潜力而变为不毛之地。荒漠化范围的扩大,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全世…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就我国而言,植被减少、土地退化、水生态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和农村生态环境等问题相当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增长的现象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漠化的成因和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了四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地沙漠化问题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尤为突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以下简称"奈曼站")围绕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治理和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长期开展荒漠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理研究、过程监测、技术试验与示范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奈曼站已经成为我国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土地治理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提出的"奈曼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不仅被国内同类沙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实践广泛采用和借鉴,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及联合国其他相关机构作为长期培训教材和科普推广内容;同时,奈曼站坚持研发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引种适地丰产作物及林草果蔬植作物品种,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和整体呈现逆转态势"作出了贡献。1998年,奈曼站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粮农组织联合颁发的"拯救干旱区土地成功业绩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压力持续增加,该区域出现了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区域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得到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再次退化等新问题。针对新的问题,奈曼站的观测与研究工作将重点围绕水资源制约的关键因子开展植被-土壤系统协同演变机理研究,研发水分、土壤与生物资源有效利用和区域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构建新的符合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以及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土资源状况面临日益严重的局面。1985年全国减少耕地2390万亩,1987年减少1162万亩,1987年减少1226万亩。近2年耕地减少的势头有所缓减,但仍有300万亩以上。解放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近1倍。东北、华北、西北沙漠化面积约占10%以上。据联合国分析资料,全世界约有35%以上的土地处在沙漠化威胁下,每年有2000万ha耕地沙漠化。同样,我国约有6000万亩耕地,7000多万亩草场处于沙漠化的威胁下。我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增长的现象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漠化的成因和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了四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据新华网2019年6月17日报道,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 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更为严峻的是,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根据我国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荒漠化作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经过长期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全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2个监测期的"双减"(面积减少、程度减轻)。但由于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基数较大,形势不容乐观,防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