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06,(2):12-12
2006年2月15日11时零5分,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王选院士匆匆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2.
“748工程”使我与王选老师相识相知三十年,是战友,也是朋友。我知道王选老师身体一直不好,后来又身患重病,但治疗的效果很好,王选老师担任国家领导人以后虽然见面少了,但每次报道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的时候,我总是在看或听有没有王选老师出席,看到了王选老师心里就感到塌实,心里总会念叨:看米身体还不错。今年新年时我又看到了王选老师出席了一个会议,心里很高兴,万万没有想到噩耗传来王选老师突然离我们而去。王选老师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使我国新闻界痛失了一位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悼王选院士     
王选院士过早地走了,我为失去一位合作共事近10年、相知相交达30年的老朋友,为我国新闻科技界失去一位良师益友而深感悲痛。此时此刻,我与他相识交往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4.
一、选题思路 (一)选题背景 1.必要性 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我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因病逝世,享年69岁。王选同志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32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的辞世让人悲痛不已。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26日,“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王选奖基金管委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关村方正大厦召开。会前,王选院士的夫人陈塑镓老师会见了王选奖基金管委会的全体成员,她说,“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见面。申办“王选奖”的过程我都知道。王选这个人一直很低调,起初他很不愿意。他就是那样的脾气,认为事情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功劳不可以归他一人。前几年,他的身体一直不好,需要住院治疗,医生又不让出来,你们提了几次(想见他),他是很想见见你们的。第一届“王选奖”颁奖他也来不了,只有书面表示祝贺了。你们之前提要把“王选奖”办成与“长江奖”、“韬奋奖”一样影响力的奖项,王选就说了,那两个奖影响巨大,“王选奖”怎么可能与之并列呢?我到不了那个水平,不是谦虚,是实事求是。大家有决心办好这个奖项,王选很安慰了。谢谢大家!”会见后,陈老师还陪同大家瞻仰了王选院士生平陈列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惊闻尊敬的王选老师离我们而去的消息,心中悲痛,夜不能眠,回想“七四八工程会战”与王选老师共同工作情景及王选、陈望鲸夫妇对我在“七四八”工作中的信任、支持和生活中的关怀,不禁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7.
王选院士过早地走了,新华社的同志、特别是与他合作共事过的同志深感悲痛.他们不禁回忆起王选院士与新华社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就已开始的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于2月 13日病逝。王选的一生,是对创新孜孜以求的一生。王选的一生, 是追求人格完美的一生。正是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改变了科技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带领  相似文献   

9.
为深切悼念王选院士逝世,缅怀他为中国印刷业做出的不朽业绩,学习他的高尚品格,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工业协会和中国印刷博物馆共同组织的“中国印刷界深切悼念王选院士追思会”于2006年3月9日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召开。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为了纪念王选院士,感谢陈堃銶女士对王选新闻科技奖的大力支持,12月14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孙宝传、秘书长李鹏翔等一行六人专程来到方正大厦.将制作精美的王选新闻科技奖金、银奖的纪念奖盘赠予王选夫人陈堃銶女士。陈堃銶女士对王选奖的成功以及在激励传媒行业科技创新上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希望工作在传媒科技战线上的年轻人能脚踏实地,为传媒行业的信息化进步多做贡献。赠予仪式上,  相似文献   

11.
近日,第三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在福州颁奖,共有8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和11项三等奖产生,这也是王选院士逝世后,以他命名的这一重大奖项的首次颁奖。来自全国主要通讯社、报业、广电和网络媒体的新闻技术工作者200多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2.
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逝世。作为北大方正的精神领袖,王教授的离去是否带走了方正电子的明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共和国不会忘记,2002年2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和黄昆两位院士颁发了证书和奖金。为我国的现代新闻出版业带来极大推动的王选院士是如何在科学的道路上进行艰难的跋涉的呢?本刊发表黄健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记录王选“攻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生活中没有"假如",但可以有遐想。在9月下旬的一次纪念"748"工程四十周年的老朋友叙谈会上,当与会的七老八十的朋友们深情缅怀王选院士生前创下的科技业绩和留下的精神财富时,我却在会下突发奇想:"假如王选还活着,面对当今传统媒体的转型困境,他会关注和思考些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对于现代印刷技术的贡献,他对于我校的关心和支持,他的为人师表,是不能忘却的.  相似文献   

16.
时针指向2006年2月13日上午11时30分,宁静的办公室里突然响起手机短信急促的呼叫声,跳入眼帘的字眼让我目瞪口呆:“惊闻王选院士刚刚仙逝,请速联络其秘书有关吊唁事宜……”这是还在外地旅途中的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技联”)名誉理事长孙宝传老师发来的短信。噩耗传来,我心头悲戚莫名,至为哀切。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23日,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在江西南昌首次揭晓。北京大学教授陈堃銶等六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高连涛等十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江西省省长助理胡幼桃、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等为"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18.
<正>王选奖纪念奖盘赠予王选夫人陈堃銶女士【本刊讯】为了纪念王选院士,感谢陈堃銶女士对王选新闻科技奖的大力支持,12月14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孙宝传、秘书长李鹏翔等一行六人专程来到方正大厦,将制作精美的王选新闻科技奖金、银奖的纪念奖盘赠予王选夫人陈堃銶女士。陈堃銶女士对王选奖的成功以及在激励传媒行业科技创新上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希望  相似文献   

19.
院士示弱     
北大方正的王选院士把人才的类型比喻为指明猎物、打猎物、捡猎物的三种人.指明猎物者为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才;打猎者为科研攻关人才;捡猎物者为让科研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的人才.在激光照排的研制和市场化进程中,王院士扮演了"指明猎物、打猎物到捡猎物三个角色." 但王选却自认为是第二种人,只适合做科研开发.令人不解的是,1998年王选决定退出科研设计第一线,理由是他已经不能胜任设计工作了.  相似文献   

20.
2002年2月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和著名物理学家黄昆一起,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接过了江泽民主席授予的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500万奖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