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天安门图毛主席语录信封”(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邮票全集·邮资片封简卷》编为“中普封2”)全套20枚,邮电部1967年发行。信封右上角印有当时的普通平信8分邮资图案,20枚信封正面左边还分别印有20条不同的毛主席语录。该封是典型的“文革”产物,发行至今已近40年。  相似文献   

2.
张国柱 《收藏》2006,(8):92-93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广泛流传着由红卫兵组织大量翻印的《毛主席自传》《毛主席的回忆》《毛主席回忆录》《毛主席传略》等毛泽东传记类出版物,版本有16开,32开,有油印本,铅印本、封面多印有毛泽东着军装的木刻侧面半身像或烫金放光芒的毛泽东像,扉面普遍印有1960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有的还印有毛主席语录。在那个年代,这些虽印刷粗糙但流传广泛的出版物,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今天,这些书已成为众多藏者争相收藏之物。  相似文献   

3.
笔者收藏了一套韶山风景图案“毛主席语录”封,共4枚,每枚都印有不同的韶山风景图案和毛泽东语录。封图彩色印刷,尺寸较小,16.5mm×10.3mm,无印刷单位与时间,但根据封上图文,肯定属“文革”物品。目前,网上“文革”时期语录封价格,一般每枚在20--30元之间,但基本上都没有图案。  相似文献   

4.
李润 《集邮博览》2003,(4):54-54
“文革”烟标诞生于1966年至1972年,全盛时期为1968年和1969年。其特点是几乎每枚烟标都印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以及与“文革”相关的口号,有的附印有毛泽东诗词手迹或以毛泽东手迹制作的标名,也有附印林彪手迹的。这时期大部分烟标以红色为主色调,标名也以红字为主,如红旗、红卫、红专、红波、红港、红舞、红灯记、红烂漫、红骑  相似文献   

5.
最近翻出一枚小时候在陕西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花三元钱淘到的“文革”实寄封,此枚信封正面书写有详细的名址,是由“陕临潼韩峪枣元大队’寄往“西安电信公司小南门外张家村”,并印有“毛主席语录”和解放军战士。  相似文献   

6.
夏风 《收藏》2008,(2):132-132
“文革”时期受错误思想指导,大破所谓四旧,否定传统文化,倡导一种“红彤彤”的思想,所以一部书(毛主席语录)、八个革命样板戏成了当时中国大陆思想与文化的全部。笔者收藏有几件“文革””期间的木雕,品味这些“文革”遗物,虽然心中沉重,却也不禁赞叹劳动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文革”藏品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受到收藏界的重视。毛主席像章、“文革”邮票、语录粮布票、小红书、毛主席著作等成为人们收藏的热点。近日,笔者收集到一本64开的《毛主席版画头像汇编》小册和一套24张的  相似文献   

8.
李维刚 《收藏》2006,(12):122-123
“文革”扑克的产生背景 1966“文革”开始后,扑克牌被归入“四旧”之列。当时的理由有三:一、娱乐是和好吃懒做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在被批判和抛弃之列;二、扑克牌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娱乐用品,上面从文字到人物图案全部是西方国家的帝王将相,与无产阶级文化格格不入;三、扑克牌是赌博工具,打扑克会“玩物丧志”。因此扑克牌被迫全面停产,“文革”前生产的扑克牌也基本被烧毁或抛弃,一些扑克厂利用扑克牌生产设备和纸张开始印制毛主席语录卡片。  相似文献   

9.
2387页介绍“文革”时期的几种汇款单。在本人藏品中还有一种上边左方红字套印毛主席语录的汇款单,与陈文的图3类似,但边框不用花饰。  相似文献   

10.
李秋 《集邮博览》2012,(5):3-M0002
拿到《集邮博览》2012年第4期(总第286期)非常高兴,仔细阅读后发现第38页“参观留念留印记”一文中,说“并印有‘毛主席语录’和解放军战士”这句话完全是错误的。该信封正面左边图案是家喻户晓的雷锋形象及选自雷锋日记中的文字:“要记住: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收藏的大潮影响下,兴起了“文革物品”收藏热。除“文革”期间的邮票、像章、毛主席语录、袖标等以外,“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明信片也成为不可多得的收藏品了。样板戏明信片最早出版是在1970年,主要有《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每套片在12枚至18枚不等,版别有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朝鲜文和阿拉伯文  相似文献   

12.
肖迅 《集邮博览》2011,(12):59-59
仔细欣赏这件单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两款“毛主席语录”是“文革”时期的标志产物。左上角预印邮政日戳“68.7.1118”,又有“邮电公事”字样,表明其性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出生、并在大陆生活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出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比崇敬和热爱,几乎都发自肺腑地呼喊过"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文革"时期,这句口号的呼喊声更是铺天盖地、震耳欲聋,藉以表达自己的忠心。然而,被几亿中国人呼喊了几十年的"毛主席万岁"口号,很少有人会去探究它是怎么来的,最早又是谁喊出来的?笔者推测:人们最早呼喊出"毛主席万岁"口号,  相似文献   

14.
刘海锋 《收藏》2006,(8):86-87
2001年至今,我收藏的“文革”报已达418种(其中“文革”小报362种)、2000多份,涉及到当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这些“文革”报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国家及各省、市办的的纸、有资料报道此类报纸到1976年全国仅剩236种,但报纸存世数量较多;另一类是由学校、工厂、机关、团体等“红卫兵”“造反派”群众组织出版的五花八门的“文革”小,版面大部分为4&;#215;4版,少部分为2&;#215;4版或8&;#215;4版,其现存世种数目前尚难确定,有资料报道在6000种以上,存世数量已较稀少。  相似文献   

15.
公交车票是城镇居民最熟悉不过的常见之物,通常印有一行文字,几十个数字,又小又薄,过去几乎无人在意,无人收藏。直到近几年,公交车票才成为收藏者的新宠,特别是印有毛主席语录的车票,因为它镌刻着过去的时光,记录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因而更受收藏者的青睐。我收藏有8枚印有毛主席语录的公交车票,分别是:南京的5分和1角(图1),印有最高指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天津的4分、5分、6分、1角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中国历史上,“文革”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政治狂热、人心浮躁、物资缺乏,成为那一时期的特征。动乱年代留下的“文革”小报、红宝书、“文革”像章“文革”、票证、文革陶瓷等物品,成了那个年代的见证和记载,为人们所关注,收藏。  相似文献   

17.
黄继光 《收藏》2006,(2):104-105
设计家给毛主席“换军装” 1977年9月9日发行的J21《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6-2)为“毛主席在陕北”(图1)  相似文献   

18.
1967年4月20日发行的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是一套大红底色的"语录"邮票,唯独第一图为毛主席身着绿军装,臂戴红袖章,向前举手的半身侧面像。这是当时广为人知的一幅摄影照片,六七十年代曾被印制成大幅宣传画广泛发行,并出现在各种印刷品中,是"文革"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毛主席像之一,稍微上些年纪的人对此印象都极为深刻。这幅著名照片的拍摄者是摄影家吕相友,邮票目录再版时应当把他的名字写进去。  相似文献   

19.
贵州安顺地区各县、市邮局,在1968年曾使用刻有“毛主席万岁”的挂号戳记。贵州开阳挂号戳记规格为35×20nm(图1),由3部分组成,左部为收发地点“贵州开阳”,右上刻“毛主席万岁“,右下为流水号。另  相似文献   

20.
崔罾新 《收藏》2006,(8):61-63
“文革”瓷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革”瓷壶。“文革”瓷壶在制作过程中坚持“政治挂帅”,从设计、用料、绘画及工艺制作上精益求精,留下了鲜明的“红、光、亮”时代烙印。 “文革”瓷壶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国内各瓷厂生产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壶主要指有“文革”画面、语录或文字的,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的日用壶具。目前能搜集到的各类“文革”瓷壶中,以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山东淄博、陕西庄里、福建德化、内蒙古包头、山西太原、浙江萧山等瓷厂生产的居多,也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