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庄子》一书借用了许多古帝王形象,这些古帝王形象经过作者寓言式的改造而成为了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本文对《庄子》一书古帝王形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从社会现状、士人风貌、文化思潮和庄子自身入手,对《庄子》一书进行深入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诗经.齐风》形象展现了西周初年至齐桓公称霸前齐人的民俗生活:一、齐人以渔猎耕种为主要生产方式,获取生活资料;二、齐人的服饰讲究,居住条件良好,交通较为发达;三、齐人幸福美满的恋爱婚姻生活;四、齐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尚侈习俗。  相似文献   

3.
刘锋 《铜仁学院学报》2008,2(1):20-22,26
在先秦的诸多典籍中,有着丰富的水文化资料,而尤以《管子》一书所反映的最为详细、系统。《管子》书中所反映的水文化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表现,并有其自身的积极面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诗经·齐风》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齐人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展现了西周中后期至春秋早期齐人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貌。这些民俗涉及齐人的物质生产生活、婚恋生活、衣食住行等。本文从耕织与渔猎、爱情与婚姻、服饰与住行三个方面探讨《诗经·齐风》中齐人的社会民俗生活。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次《管子》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5日至20日在古齐国都城临淄的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召开。来自九省市研究《管子》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托名管仲著的《管子》是一部古代综合性的学术巨著。它有丰富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和自然科学思想。但是,《管子》历来号称难读,加上其他种种原因,学术界对它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齐国稷下学宫集大成著作《管子》中蕴含了丰富的灾害救助思想。《管子》在"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了以富国强兵为基础的全方位的灾害救助思想,其灾害救助政策反映了争霸背景下战国群雄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7.
清代临海洪颐煊《管子义证》在《管子》研究上有独特的贡献:全书在引用孙星衍和王念孙《管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字训诂为重心、引用时以版本和群书为依据、引用中突出对前人批判的特点。洪颐煊自加案语更能反映其治学成就,表现为在小学上有突出贡献、阐述义理上较前人略有进步以及在辑佚上有所贡献等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管子》一书的接受史上,唐朝堪称显学。杜佑花36年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二百卷,在其著述中广泛地征引《管子》一书的微言大义。其关于《管子》一书思想的继承在其著述的《通典》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通过梳理杜佑在《通典》中对《管子》文献的征引,考察杜佑对《管子》思想精髓的继承,有益于探究《管子》通过杜佑的传承在唐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的一些古帝王。最初可能是些有功于人民的部族英雄。他们在当时就可能已经被视为神的化身,或后来被神化为天上的诸神。总之,他们的名义往往反映了他们的神格。本对少暤、舜和禹的名义的探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不少地方崇古、复古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并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毫无选择地以“古”为荣,以“古”为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乐章中一个不协调的音符。  相似文献   

11.
假借本无其字,通假是古人写的别字,词典的注音与释义需要对这二者有所区分。假借造字形成古今字,古字注音当以古代韵书作依据。今字音有变化的应注出区别;通假字今音与本字音不同,宜遵“读以本字”之训注本字音。假借造成古今字以不用“通”字为是。词典在通假义列立上错收与漏收较多,没有严格按通假义的概念去把握,没有注意通假时限,没有注重词义、声韵分析,对训诂术语缺少认识,盲目信从旧注,有的回避书证,避繁就简,大量歧异都缘于对通假义的认知。后起字之间的借用,词典可取用“通”字。  相似文献   

12.
越地祈雨中的"龙圣"崇信析论--兼论中国龙的原型及源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越地农村遗存有以"龙圣"祈龙求雨的崇信,其中的"龙圣"与学人一般的想像大为不同,往往只是一些普通的水生物,甚至还可以是昆虫.由这一事实而参之以上古文献,可知,在中国先民的心中,有统一的龙的理念,却并没有统一的龙的图像.这种无一定之形、无一定之性的龙,其实正是中国龙的原型所在.龙难以在我国古代找出一个相应的具体物种,但却又是我们先民早就感知,久久无法抹去的一种信仰对象.那么,它最初究竟是什么?应该是一个与风雨有关而又足以使蒙昧先人心灵震摄的力量,那便是交加着暴雨与闪电的"longlong"雷声.今天我们所见的龙形,其实不过是后人依意托物而附会出的一种动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八股文是在综合古代众多文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又是一种非常讲究文章技巧的文体,可谓集古代文章学之大成。它的一些技法并没有随着八股文的消亡而消亡,而是潜移默化地进入现代文章,为现代文章提供技法的支持,因而成为现代文章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这项研究关乎两个主题:一个是仪式,另一个是比较。一方面,主要从葬礼前的哀哭和丧服两个层面来论证丧葬仪式的文化功能、目的和社会影响,从而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也力图以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哀悼仪式的比较为例,阐述比较研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最终,通过找寻同一个仪式对象在不同文化里的表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中希两个古代社会的哀悼和葬礼在早期有着程序及表演行为上的相似之处,但随后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一切都是源于哀悼和葬礼背后不同的思想观念:希腊人严守一种带有神性规定的仪式程序,却没有涉及现实的社会秩序、政体模式,也没有将其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去阐发。因此,希腊仪式中的程序与表演的成份得以比较完整地延续下来,甚至在现代希腊社会中仍可见其痕迹,但却始终只是存在于民间、停留在仪式行为的层面。而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的先贤们则将其社会理想及政治观念贯穿于种种仪式之中,使之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和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然而,人类起源问题仍是科学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是从某种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最早的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人类又是怎样从古猿中分化出来的?人类起源于何外?自楚雄州禄丰古猿和元谋古猿发现以来,人类起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们以丰富的材料让世界想念,滇中的楚雄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劝惩教化内容,目前已有近百篇论文对此进行了探究。关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为了提高小说的地位,有人认为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对其价值,多数人认为其优劣参半。关于教化传达的方式,不少学者提出这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诗词、谚语、议论、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序跋来实现。目前,通过对具体小说文本解析探讨小说教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仍然存在尚未探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豆的本义为古食内器,其今义在古代用“菽”表示。“豆”的字形演变反映了这种古食肉器的形制、种类及其历史变化,这种变化与先民饮食技艺的改进有关。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玄武起源     
玄武是武当山道教供奉的主神,史称北方之神,武当山亦称北山。武当山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为什么称北方之神、北山,玄武起源于何时代.为什么改太和山叫武当山等问题,众说纷纭,成为历史疑案。数年留意查找许多有关史料,终于查清其大概:6300年前,帝高阳颛顼在江汉流域统领古三苗氏族,“以龟蛇缠绕的玄武为图腾”,供奉玄武的圣山叫太和山,太和山地处古苗的北方,故称北山。尊“颛项为北方神”或“北方玄帝颛顼”等,死后葬于汉水上游鱼山。发展到尧舜禹时代“古三苗国三苗九黎文化空前繁荣”被消灭。禹为统治“善留恶去”的遗存苗民,改太和山叫武当山,夏王朝允许玄帝以“披发跣足“龟蛇缠绕”的原始雏形供奉,是遗存的古苗民变成汉民族,继承并发展了玄帝和玄武神文明,并使时代不缺环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9.
中唐时期,随着山东士族的复兴,古文运动蓬勃发展。在骈文盛行的中古时期,山东士族有不废古文的优良传统。古文运动的精神实质与山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相契合,同样具备宗经的传统、反佛的立场以及尚功用、重实际,反对浮华风气的特点。山东士族对古文的勃兴居功甚伟,参与并引领了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20.
人的形体作为自然界最优美的造型,它存在着一定的科学审美属性.古希腊人做过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作过深入研究.笔者着重用科学的眼光对人物头部形体关系作了分析,结果发现人物头部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存在着严谨而科学的几何学关系,从而更验证了人的形体美作为美中之至美者亦必具至高的科学审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