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汉英翻译中,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译成英语时,经常在英语表达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汉英词汇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英语作为英语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特别是汉语拼音音译词已被语言学习者所熟识.因此,音译词既丰富了英语词汇,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扩大了汉语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成就了汉英颜色词“白(white)”的共性,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造就了汉英颜色词“白(white)”的个性。隐喻与转喻认知是“白(white)”的词义由颜色域向非颜色域扩展和延伸的主要手段。汉英互译过程中,认知机制是实现译文的音美、形美、意美的思维桥梁。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 ,中文与英文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词汇 ,其中包括外来词汇。英语借用汉语词语数量不多 ,大部分以英语形式通过音译或意译进行词化 ,而内容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同时 ,英语作为世界流行语言对汉语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借用过程中 ,影响汉语语义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主要有英汉词义不完全对应和英语词义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在汉英语言上的映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汉英语言结构上的不同。汉语多用具体名词,英语多用抽象名词。汉语多用人称代词作主语,英语多用非人称词类作主语。汉语多用主动结构,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本文对比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进行有效地交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谚语中的词义模糊、寓义模糊、不同价值观产生的模糊等模糊语言现象,探讨谚语中模糊语言的一些翻译方法,如对等译法、变异法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在政治、经济上的交流日益密切,而这个交流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英语。英语作为国际间交往交流的主要应用语言,不仅仅应该是对其表达意思的准确翻译工具,更应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汉英翻译的课堂中更应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英翻译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汉英翻译课堂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针对这种现实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深刻讨论了汉英翻译课堂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分析了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汉英翻译课堂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国际交流中,由于对西方文化知识缺乏了解而产生一系列的误解。因此,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其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就成为了英语学习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并通过翻译实例分析,分析了文化与语言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8.
汉语存现句和英语there be结构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具有存现意义,在两种语言中都是一种重要而且特别的句型.以汉英语言中的存现主体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及语法方面发现汉英存现句的共同点,同时,在存现主体为有定这一新的角度下研究两种语言中存现主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本论文通过对《兰亭集序》原文与译文的对比,详细阐述了意合与形合的句法差异,并分析了造成汉英两种语言意合形合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汉英姓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代表了不同的人类个体,但是它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远远大于此,在全面论述汉语姓名与英语姓名的基础上,突出地表现为两种不同文化的历史、宗教信仰、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时代变迁等各个方面.对姓名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