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韩阳 《出版参考》2005,(9S):16-16
在今天竞争激烈图书市场上,众多出版社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大众菜谱”系列图书抢占市场。旅游出版社作为老牌的菜谱图书出版社,在经过精心的策划选择后,于2003年底与《贝太厨房》杂志社合作出版了《贝太厨房:从小爱吃的菜(60道最贴心的家常菜)》、《贝太厨房:一步一棵菜(和60种蔬菜佳肴邂逅)》、《好吃懒做①:60道为懒人精选的馋嘴美食》等三本系列图书。该书出版之后读者反映非常强烈,很快就在图书市场“菜谱”大战中赢得了主动。  相似文献   

2.
《华南日报》报道:图书出版竞争激烈,数字阅读异军突起,以及其他新媒体技术形式的信息阅读,使图书出版、阅读充满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出版阅读形势,不少图书出版商和作者“玩”起了各种吸引读者眼球的图书促销广告术,不遗余力、绞尽脑汁,以期摆脱图书出版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向广大读者推荐优秀图书,今年开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将每月推出“大众好书榜”,介绍推荐新近出版的优秀图书,把好书第一时间送到读者手中,“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经过严格的推选程序,2014年4月10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今年第一期“大众好书榜”。  相似文献   

4.
图书出版运营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品种模式、畅销书模式和品牌模式.所谓的品种模式就是出版社采取全面出击的办法,把某一方面图书的品种出全,以品种多而全求胜;畅销书模式是出版者选择特定的选题和运用多种营销手段,设法使某本图书成为畅销书以获取巨额利润;品牌模式则是出版社根据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确定系列选题,出版质量上乘、契合读者需求的书籍,以期在读者心目中树立出版社的形象,创建产品的品牌乃至出版社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时代发展迅猛,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被“有意思”的东西所吸引,一些强调娱乐性的“网络图书”“影视图书”等在近几年确实“火”了一把。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微时代”,手机阅读、微博阅读、微信阅读成了当下阅读的常态,甚至成了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于是市面上又出现了很多将微博融变成线下图书的“微博图书”。这类图书是时代的产物,“接地气”、易传播,也是出版对时下流行文化的一种把握。但这仅仅是图书百花齐放的一个小窗口,出版社文艺出版品味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即出版能引导读者深度思考,并能让其心灵和思想得到启迪和提升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随着出版与科技的不断融合,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现阶段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出版与科技的融合是促进转型进程的关键.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实现纸质图书的立体化阅读可以作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纸数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实现立体阅读、书网互动,将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延伸阅读.数字出版相对于纸质图书而言,为图书内容提供了新的载体,为传统出版丰富了出版手段,为编辑实现策划数字产品提供可能,为实现“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的现代出版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劳孟 《出版参考》2005,(11S):36-36
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已确定于2006年1月着手一个被命名为“企鹅红色世界名著”(Penguin Red Classics)的新系列出版项目,其中过去出版过的30种图书将在新系列中予以重新包装。  相似文献   

8.
三联书店继2006年引进“孤独行星”(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图书之后,昨天再次推出“Encounter”(邂逅)城市游指南系列图书。首次推出10本分别介绍巴黎、悉尼、纽约等10城市的旅游指南。“Encounter”系列对每个城市顶尖艺术、景点、餐厅、购物和娱乐场所做了最全面深入的介绍,扫居住在当地的作者将城市精选之处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自建社以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一直致力于高品质图画书的出版,从“恩德绘本系列”6册到“彩乌鸦”等15册德国精品图画书,包括被众多读者津津乐道的图文混排的“小马小熊系列”,打开了一扇通往孩子心灵世界的童画(话)窗口,时至今日,以其上乘的图书品质和强势的出版规模成为国内图画书出版的重镇。2011年,该社图画书仍然是佳作连连,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李明 《图书馆杂志》2012,(9):58-61,94
作为当代阅读文化的生动体现,网络书评已逐步成为广大读者选择图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图书差评对读者判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文章通过对网络书店中图书差评内容的具体分析,探讨其对优化图书出版、维护读者利益、促进图书销售的有益启示,旨在为网络书评积极效用更深层次的引导与推动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阅读市场的发展,读者参与出版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且发展为提升出版品牌管理绩效的关键性驱动因素。在探讨读者参与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读者参与创新与出版品牌管理绩效提升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图书营销实践探讨出版企业鼓励读者参与创新的具体策略和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4年8月27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下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启动了"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项目。该项目将通过自主建立"按需印刷"中心以及与全球最大的"按需印刷"服务商英格拉姆开展合作的方式,构建全球按需印刷合作网,实现中国图书24小时全球直供。中国读者有望在今年年内,通过中图公司的按需印刷平台,体验世界各地优秀图书的“按需印刷”服务。“按需印刷”是出版者将图书内容数字化,生成的电子文件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世界各地,再通过专门的激光打印技术高速印制书页,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快速将图书印刷出版。同时,还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灵活安排印刷数量,在图书内容上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印制一本书的部分内容。“按需出版”在国外已有多年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美国“按需出版”图书品种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的图书,2009年“按需出版”图书品种同比增长了181%,2010年同比增长169%,2011年“按需出版”图书申请的ISBN(国际标准书号)已达110万个。  相似文献   

13.
2006—2017年,国内出版了一批书话类图书,内容集中于文学、历史学、编辑学、图书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书话类图书存在出版总量不多、出版结构失衡、受读者关注的精品图书比例偏低、批评性著作导读和宣传缺位等问题.文章建议从精品图书的创作生产引导机制、优化出版结构和学科门类、加强阅读批评研究和深度阅读实践,以及书话类图书阅读目录的评选推荐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提高书话类图书的出版质量和全民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已经发表了李传新同志的《“世界图书”——读者向往的一扇窗》、魏龙泉同志的《也谈“世界图书”前身和出版背景》(以下简称魏文)以及孙艳同志的《关于“世界图书”A、B辑》(以下简称孙文)。这些文章详细地、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图书》及其前身《国际图书通讯》、《进口业务通讯》、“前《国外书讯》”(1958~1960年)、《参考文摘》、《国外科技书讯》和“后《国外书讯》”(1973~1979年9月)等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浓缩咖啡印书机(EBM)作为图书按需出版(印刷)理念的技术创新事物,具有“分散”式“按需印刷”、即时-高效-灵活和廉价制书、联机数字图书内容资源丰富等特点。它不仅改变了“古腾堡”建立500年的图书供应模式,也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发展与优化、读者服务创新、技术发展与变革等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20年来,出版管理部门相继启动一系列外向型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其中,“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5项工程项目就累计资助1万多种外向型图书。同时,为检验其成效,出版管理部门还多次强调要开展出版走出去效果评估工作,把讲实效贯穿于中国图书海外传播的全过程。基于此,本文进行了中国图书海外阅读调查的有关探索与尝试,以期为出版管理部门宏观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总认为图书(出版)的根本目的是知识积累和文明传承。这当然没有错。可是具体到每一本书,如何判断其具有出版意义,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们更容易将畅不畅销,有没有读者(也只是当下读者)愿意购买,来作为决定出版与否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出版的大众化、娱乐化,乃至庸俗化。  相似文献   

18.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我市已被获准建立国家级出版传媒创意区(中心)。根据报批规划,该出版传媒创意区(中心)将以重庆出版集团公司在建的“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和“天健(平面媒体)动漫基地”为载体,整合图书选题策划、网络出版、电子音像出版、图书网络发行销售、卡通动漫创作及衍生产品开发等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中国西部出版传媒创意高地。  相似文献   

19.
选题策划是一本书的灵魂,选题“金点子”有赖于编辑深入了解国家需求、学科前沿、掌握市场信息基础上的精心策划。精品图书的出版过程,伴随着书与人的共同成长和相互成就。文章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化工过程强化关键技术丛书”(20个分册,1000万字)为例,回顾丛书从选题策划到编辑校对,再到出版,直至营销推广全过程的出版实践,介绍了编辑如何打造精品图书,以及因书结缘成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举办全国性化工过程强化学术会议和丛书英文版权输出到爱思唯尔(Elsevier)等系列出版效应。  相似文献   

20.
侯孔光 《出版参考》2010,(14):15-15
在当今这个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版物的发行渠道正在发生变化,书店不再是唯一可以购买图书的地方,纸张不再是唯一的出版内容承载媒介,读者阅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版图书,都是为了将内容传递给读者。数字出版,又为读者增添了多种获取内容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