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格,也是历代儒家推崇并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中的“仁”、“义”、“礼”、“信”、“学”等内容寓有深刻的人格教育内涵,研究“君子人格”对当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为战国中期儒家的大师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所著,对后世中国人的思想与人格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孟子》一书集中体现了儒家大师孟轲的治国理念、教育理念及人格理念,孟子的人格理念中的精华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大学生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网络这个全新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出现及其发展的深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社会中,现实社会中以外力监督为重点的传统道德教育范式很难取得效果.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推崇的“慎独”精神,其终极目的是形成一种道德自律,最终达到“至德”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慎独”思想与网络道德培养之间,其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极强的契合性.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方面融入儒家传统的“慎独”思想,运用“慎隐”“慎微”“慎欲”等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网络中形成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4.
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格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道德人格的“沦丧”。儒家理想人格是伦理道德本位的,并且具有入世进取、建功立业等现实性特点。应积极吸收儒家理想人格为仁由己、民吾同胞、经世济民、入世进取等思想,塑造大学生主动、博爱、心怀天下、积极进取的道德人格。同时,应在吸取儒家思想培养理想人格时坚持自觉与自愿、人道与自然统一的原则,塑造大学生智、情、意相结合,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八格。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是大学校园中最主要的心理疾病之一,危害严重.如果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寻,儒家美学对于大学生抑郁症有着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和之美对于抑郁症有调节作用,儒家“比德”“静观”的思维观念对心理疾病有缓解作用,儒家所推崇的人格精神可以感化受众,提升其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所蕴含的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儒家心理教育思想所包含的“适应心理—致中和”“人际心理——仁爱本”“意志心理——坚忍”“学习心理——知与行”“人格心理—健全”等内容,对当今大学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心理教育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与时代相融合,实现内容特色化;运用网络载体,实现方式多元化;尊重个体差异,实现教育个性化;关注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幸福感,从而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林  张方玉 《成人教育》2011,31(4):89-90
儒家“成人之道”思想内涵丰富。它在纵向上展开为“成人”的历程,在横向上展开为“成人”的环节。围绕着这双线式的结构,并遵循着统一、协调、中庸等原则,“成人”思想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成人之道,奠定了“儒家式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既包含了关于道德养成的思想,也涵盖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不仅能够完善个体人格,也能够促进人的道德境界的提升,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强调儒家以“仁”为核心的礼乐文化的教育理念和重要作用。但是时代在变化,当代大学生道德建构还需要从其他思想中寻求工具和方法,比如道家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9.
儒家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借助儒家“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处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幸福与痛苦是相反相成的,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体验痛苦,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又要批判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士子“文行山处”的态度;一方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与政治理想.《儒林外史》的理想人格是传统儒家“归仁养德”与道家“顺天从性”理想人格的综合.形成这种特殊人格的原因在于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儒家有着将人培养成为“真正的人”的传统,注重依据人的不同地位和角色,全面落实君子人格的整体培育,并由此而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较为严密、完整的人格理论体系。儒家人格理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历朝历代道德实践的洗礼,其辉煌成就没有被无情的岁月淹没,恰恰相反,在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中,更加绽放出了光彩夺目的耀眼光环,呈现出了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以及努力使其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儒家认为音乐具有裨补政教、澡雪灵魂之功效,故大力提倡乐教。儒家音乐审美的最高标准是“和”。“和”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之道,伦理学基础是温柔敦厚的人格范型,生理学基础则来源于对人禀阴阳二气而生、健康的人禀和气而生的认识。继承传统乐教思想中的精华,对于改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和谐人格的养成,进而构建人人受益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秀娟  王长坤  陈涛 《文教资料》2008,(21):212-213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儒家张扬起沉思实用生活智慧的标帜,在其交往理论中,确立了以“德”为目的、以“信”为基础、以“正”为准则等基本原则;高度重视了交往实践与理想人格培养的关系,认为交往实践在人格塑造中具有双向互动作用,在人格形成中具有双向建构作用,在人格确认中具有相互凸显作用,并把交往实践视为培养理想人格的他律途径。儒家的交往理论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优化人格培养环境对培养理想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全面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思想潮流价值观的涌入,使得当代大学生容易被功利性思想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传统优秀的儒家德育思想历经了岁月沉淀,留下许多积极有为的思想,对于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仍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习借鉴儒家优秀德育思想有利于高校培养明确我国政治目标、立场坚定有为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内圣外王是儒家最高人格理想,其中蕴含进取精神,给人以道德激励;蕴含务实精神,体现坚忍意志品质;蕴含自觉精神,体现主体责任担当;蕴含“治人”思想,体现远大政治理想。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某些人格缺陷,高校可以运用内圣外王人格思想培养其“内圣”人格,用“大学之道”培养其至善的道德品质;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其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用“达己达人”的思想培养其合作意识;用“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还可以运用内圣外王人格思想培养大学生的“外王”人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乃重中之重。中国传统哲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独立、和谐的人格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人及养成独立、和谐的人格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先秦儒家对圣贤境界和君子人格的推崇,加之对于不同层次人格教育标准在表述上的混同,使后世片面地将先秦儒家“成人”教育限定在君子人格教育上。实际上,先秦儒家的“成人”教育有着丰富的层次性,针对普通社会成员进行的普遍意义上的人格教育是其“成人”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充盈着“诚”与“信”的闪光思想,这些传统诚信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在于:诚信立人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内诚而外信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当然路径选择;诚信践行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