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中,有众多的人学士、诗人骚客好剑习武,颂剑诗也是层出不穷。颂剑诗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颂剑诗是学艺术领域里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
张诗剑始终未能消解热爱诗歌的情结。他的诗,抒写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沉甸的乡愁,表现了爱国主义情感,歌唱了真善美和人情美。在诗歌艺术上,注重传统,吸纳现代。跌宕、多变,淡中见美,凝练含蓄等,是他的诗表现的艺术特点和技巧。从平常生活和事物中掘出诗意,更体现了诗人对诗美的深切体验。  相似文献   

3.
剑门关,雄险独绝,天下惟奇;剑门诗,逸事如史,叹婉如歌。诗承文化,剑门"歌诗"、"题诗"、"仙诗"、"穷措大诗"等纪事,建构和传承着剑门关文化,与剑门险关交相辉映。解读剑门诗逸事,呈现剑门的纪事文化的独特形态。  相似文献   

4.
诗应该讲究诗美,散文应该讲究散文美,这是基本的美学原则之一。艾青《诗的散文美》一文的理论缺失主要在于其抹杀了诗与散文语言形式的界限。提倡“诗的散文美”,其消极的影响是导致诗的语言形式美的放逐、诗的散文化的泛滥。  相似文献   

5.
纪弦是台湾现代诗坛上一位重要作家,其诗语风格鲜明,多为诗人学者称许,具有口语化、谐趣美、散文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痖弦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痖弦是台湾著名诗人,在台湾现代诗发展史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传承了中国古典诗词和五四以来新诗传统的香火,另一方面又取经于西方现代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诗的语言、技巧、手法、格调上具有相当的“前卫性”。他注重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力图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浓缩更多的社会历史内容,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和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痖弦的诗重视美学境界的提升,具有一种凄婉冷肃的诗美。他对现代诗歌艺术的最大贡献,是“戏剧性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为现代诗以极其精炼简短的形式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抒写内心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和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路径     
或许因为胡弦首先是一位诗人,所以他写出的散文总有一种精致。他携带着一颗诗心漫步时就形成了散文。这散文,读着筋道,语言藏着诗的锋芒。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眼于艾青关于诗的具体言论,从四个方面阐论了艾青文体论的核心概念——诗的散文美:即新诗与韵文无关;新诗的语言根本是在于表达形象的;新诗的音韵与语言形象表达的关系;“散文美”与“诗的散文美”的关系。文章最后总结出艾青的“诗的散文美”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9.
邓星雨同志把他的《蓬莱诗魂——论杨朔的散文》一书的打印稿交给我,说陕西人民出版社将要出版,我听了很高兴。这高兴的心情,不仅是因为星雨同志在科研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而且是因为通过他的书稿看到关于杨朔乃至其他作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杨朔是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创作的老作家,至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后始以小说《三千里江山》的问世而名扬海内。这部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除了主题的开掘、人物的描写外,主要以语言取胜。他的小说的语言具有一种散文美:不是一般的散文(如杂文、速写、随笔……)美,而是一种抒情的散文  相似文献   

10.
我在爱上他的每一个傍晚,都会看他在海边的悬崖上挥舞那柄华丽的剑。那柄剑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像水蛇一样吞吐着毕露的锋芒,我把所有前世今生的想象都寄托在它的身上。在氤氲的暮霭中那个男人的影子若隐若现,锋利的剑划破了残留日晖的绚烂影子,像漫天飞舞的华丽裂帛,美艳而苍凉。他的眼神犀利而缥缈,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为寻求现代散文的突破,他在散文创作中融入了诗的元素,形成了以诗为文的特点。这具体表现在,一是将诗的语言和结构用于散文创作中;二是大量使用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三是坚持诗言志的理念,以丰富散文的题材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针对30年代中国诗坛上唯艺术诗派病弱的呻吟,朽腐的格调,艾青于1939年提出“诗的散文美”的创作主张。他不满意的文的、“虚伪”、“雕琢”和“人工气”,而欣赏散文“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脂抹粉的本色,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健康。”((诗的散文美))这一主张虽然是在抗战爆发后二年提出,却是艾青长期艺术探索的成果。诗人早年曾受到十四行诗和现代诗的影响,写过《透明的夜)那样晦涩难懂的膝跪诗,但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一年作)却是“诗的散文u美”主张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从题材选择来看,这首诗走出了唯艺术派诗…  相似文献   

14.
越王剑     
隔着厚厚的玻璃,依然寒气逼人。历经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仍然剑气不减、桀骜不驯。这把剑曾经率领三千越甲踏破了吴国的城池,血洗了被奴役的耻辱。欧冶子铸造此剑时,倾尽了毕生心血,其锋芒其剑气,料到必为王者所用。果不其然,勾践挟带着剑,一举夺回了江山。时过境迁,越王剑数易其主,杀戮始终是它无法摆脱的宿命。然而岁月无情,它终于还是与当年挥舞它的人早已灰飞烟灭了一样,也静静守候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重诗轻文,把散文视作诗的附庸。他心目中的现代散文是“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一种新散文”。这对于抑制过于随便、松散乃至轻浮的散文有所裨益,但也有明显的偏颇,即未能把握散文美的特质-自然。诗笔可用于散文,但失去了节制,便适得其反。他的散文创作意在实践在诗为文的理念,其成就,说明以诗为文作为一种艺术追求无可非议;其局限,说明散文中的诗质应有所节制。余光中后来对散文美有所认识,提出了“本位散文”的概念,但因为重轻诗文的理念未能根本改变,故而所作“本位散文”成就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冷兵器。因其历史久远、不断发展,所以具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成为古代诗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李白的诗中,"剑"意象出现的频率极高,他用丰富的"剑"意象来塑造众多英雄侠士的同时,也蕴含了他本人独特的精神指向。同时,李白对诗歌"剑"意象运用的创新,也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审美角度论述了魏巍的长篇小说、散文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诗美的内涵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8.
艾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一位有着独特艺术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朴实、绮丽;抒情中含着深刻的哲理;深沉与奔放、宏伟与细腻溶为一体;同时具有散文美。艾青有如督手,他那悠扬的笛声,永远吹响在诗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里面。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诗琐谈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虽然他以豪迈奔放的词风誉满文坛,但他把写诗当作日常功课,多方向前代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等大家学习,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诗占有将近一半的份量,比之散文和词,苏轼诗的题材更广阔,风格也更多样.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给《中国咏剑诗选》的序言。本文追溯源流,对中国剑的产生与发展,对咏剑诗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剑的精神特质都作了较为充分论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