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 ,公文的写作与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公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迄今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近几年来 ,公文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向 ,文章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 )研究问题的深入化 ;(二 )研究成果的模式化 ;(三 )研究对象的电子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公文开头的要素构成着手,对公文开头方式的形成及与公文整体写作思路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概括出九种公文整体写作思路类型,并对公文开头方式的适用情况作了探索性解读,以期能对公文开头的写作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为公文写作实践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公文是用来颁布法令、布置任务、指导工作、请示问题、汇报情况、互通情报、交流经验的工具。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公文,公文写作是各行各业各级领导机关须臾不可无的工作。公文写作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机关工作质量举足轻重的因素。为了提高公文质量和写作水平,必须学习、掌握公文写作理论,同时也需要了解、克服公文写作中的常见病,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公文。 当前公文写作主要存在有以下常见病: 一、公文内容表达方面的一些问题 公文内容表达写作毛病,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内容表达繁琐冗长。作为公文本应开门见山,直述不曲要言不烦。但有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公文的多功能性质的概念,并从公文的功能、公文的性质入手对其含义进行了分析,对其表现形式:公文文种的多功能性质和公文内容的多功能性质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深入探讨公文的多功能性质对公文写作实践和公文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文写作主要运用理性思维,以抽象说理为主,在语言表达和结构构成上,要求尊重思维和语言的逻辑规律。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出现了概念不清、判断不准、推理不严谨等逻辑性错误,主要原因是语言组织上没有尊重公文写作的逻辑要求,在分析问题上没有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公文写作必须尊重逻辑规律,强化逻辑思维,提高公文写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一、公文写作的双主体性 公文,就是公务文书,是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经过一定的程序并依据一定的格式形成和使用的文书材料。公文的形成与私人文书有着重要的区别:公文具有法定主体,即公文的作者是社会组织,也就是指依法成立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组织,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而私人文书的作者常常是个人。公文的作者即公文写作主体具有明显的集体性特征,这是公文写作主体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俊恒 《档案》2022,(11):59-63
薛福成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推动晚清公文发展的重要人物。薛福成公文写作分为幕府时期、筹防浙东时期、出使欧洲时期,其所撰公文类型涉及上奏文书、官府行移、外交文书等,具有丰富研究价值。其公文特色聚焦“经世效用”,公文成就体现在尝试外交照会、电报公文等新文种,引领新文体语言和体例的发展。薛福成围绕“经世致用”的公文写作思想,创新性发展公文文种与文体,强调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实干和务实,为我国近代公文写作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成才     
中国军事写作学会——首期研修班研讨部队公文写作本刊讯周美辰报道:近日,中国军事写作学会第一期研修班在后勤指挥学院举办。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机关、院校60多名学员参加学习。在为期5天的研修班上,采取专家授课、成果展评、学术交流等方式,集中研讨目前部队急需的机关公文的写作,对机关公文写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界定了任免类公文的定义,明确区分出其使用范围,概括了任免类公文的通用写作模式,总结了任免类公文写作上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任免类公文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错用、混用现象提出了区分、选用文种的方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李金泽 《档案》2011,(4):16-19
公文写作追求结构的严谨缜密,结构成了公文审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文写作中,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关系构思,形成相对稳定的几种公文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形式内部蕴含的是思维的智慧,产生的是公文结构的外在美。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对公文写作提出了新的高标准要求,公文不再单独呈现为枯燥呆板、严肃生硬的面孔,而是打破公文写作在构思布局、行文等审美上存在的问题,保持公文的形式美、实用美,为公文注入灵活美,体现时代审美风尚与大众审美情感,使公文受众群体更乐于接受,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公文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方便写作和教学的目的出发,明确了奖惩类公文的内涵和它所包括的文种类型,概括了奖惩类公文的特点和通用写作模式,并针对奖惩类公文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错用、混用现象提出了正确区分、选用文种的方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组织举办的全国第十届公文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6日至9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党干校和部队院校的44位公文学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裴显生,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名誉会长、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苗枫林,中国写作学会秘书长、《写作》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邱飞廉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林茂同志因病请假。会议听取了中国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4.
从文件名称和结构、公文写作、公文办理和管理方面,将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与《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了比较,探究其中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公文写作是主客体相辅相成的一个实践活动,写作主体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写作主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实践中由三个方面构成:机关单位主体、领导人员主体以及文秘写作人员主体。研究每个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的角色、作用、影响正是本文的内容,目的是使每个角色清楚自己在公文写作活动中的责任,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乏写作素材的情况下,公文写作者同样处于难以写作之境地。素材在公文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公文对素材的使用有着特殊要求,这就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准确为前提,以避免重复为原则。公文写作最理想的状态是,素材丰富,种类多样,起草者可以根据写作目的与要求选择最典型最新鲜的材料。但是,公文写作的这种理想状态是比较少见的,较为常见的是原始素材不足,品种单一,负责起草公文的“巧妇”们不得不在“无米”、“少米”情况下“为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王舒雅 《兰台世界》2015,(8):145-146
作为对立的两方,太平天国与同时代清朝在公文写作方面却有着一定相似性。太平天国在文种上对清朝有所承袭;在撰写过程中也使用类似的撰写技巧,运用典故、心理分析、危言警句等打击对方;在公文制度建设上,太平天国也受到清代影响,注重避讳,规范写作,重视公文汇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印书和公文汇编。  相似文献   

18.
政务报道通常"公文化"、"模式化",导致不少新闻工作者认为政务活动新闻价值不大。实际上,政务活动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是大量有价值的新闻来源的"富矿",在完成权威严肃的"模式化"报道之后,只要认真挖掘,可以从中捕捉到很多味道鲜美的新闻"活鱼"。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的公文写作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即便今天,人们也多是从文体论的角度分析《文心雕龙》中的公文写作内容,对其中所蕴涵的与公文写作相关的宏观原则、具体技法等具有实践性指导的理论关注不足。而《文心雕龙》正是因其公文写作理论使自身的影响突破了纯文学范围深入到上层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体理论的角度 ,探讨了公文在其特定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使用语言材料的特征体系。公文语体要适应这一体系的要求 ,才能强化公文的表达功能。公文语体特征的探讨 ,有助于公文语言、公文写作在理论、实践和教学中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