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永忠 《百科知识》2023,(18):87-88
<正>《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作者在1919年返回故乡期间,目睹了当时封建政权剥削下的农民生活,见证了如此残酷现实的背景后,写出了这篇悲凉但又不失希望之光的小说。在作者的笔下,少年闰土是一位健康、活泼、机智、聪明、勇敢的农村少年。在文章中,“我”是一位家境不错的少爷,家境衰败,在中年期间又碰到了闰土,由此回想起与闰土相识相处的童年时光。这篇文章采用十分简练的语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白描。  相似文献   

2.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在1980年写了一篇自传性的文章《在探索中一个物理学家的体验》。这篇文章一开头,就引用了叶剑英元帅的《攻关》诗: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丁肇中于1936年1月27日出生在美国,但出生3个月后,父母又把他带回到中国。他说:“由于当时中国的境况,我一直是一个难民,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当然,那时使我不可能得到任何的正规教育。”在他  相似文献   

3.
《深圳特区科技》2003,(2):163-164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把眼睛闭上,细数了一下从刚下火车一脚踏在深圳土地的那一刻起,到现在的每一天,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肯定,深圳的确是让我满意的。我完全可以给她打一百分,即便我刚在街上被偷了钱包或是刚看完“深圳你被谁抛弃了?”一文,我仍可以给她打一百分。  相似文献   

4.
1983年,当笔者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情报学、预测学、决策论、规划论与管理学这五个新兴学科时,发现它们研究的是同一个系统中不同环节的问题。它们从性质到内容都密切相关,是相互借用成果和方法,相互关联依赖,相互协同促进的。因此,我认为应该在一个系统中对它们同时进行相关的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最佳的协调结果。为此,需要有一个基本概念。于是我借用商业经济管理中的一个普通术语“营运”,称相应的研究学科为“营运学”,并写出《探索一种综合研究——营运学》一文。该文从“营运学”,而不是一般商业“营运”的角度,对“营运”概念(?)了(?)解释,指出这个主要概念的基本结构,核心内容和适用方法,还分析了营运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您好!我是《大科技》的忠实读者,看了“神圣的好奇心更需要呵护”这篇文章感到很不理解,特别是文章中列举的一些例子,我认为非常不恰当,作者拿生物课上的解剖试验和美国“挑战者”号机毁人亡来做比较显然有点不着边际,我甚至感到有些可笑,要知道刘海洋是一个清华大学的在校生,尊敬的编辑:您好!我是《大科技》的忠实读者,看了“神圣的好奇心更需要呵护”这篇文章感到很不理解,特别是文章中列举的一些例子,我认为非常不恰当,作者拿生物课上的解剖试验和美国“挑战者”号机毁人亡来做比较显然有点不着边际,我甚至感…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一个儿童的口吻以回忆的形式写就的。它既是一篇散文,又可以当一篇小说读。作者将几个具有童真、童趣、童幻的生活片断联缀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上个世纪初叶中国儿童教育由“谜乐园”到“失乐园”、由“少年不知愁滋味”到“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现实图画。作者抓住了童年生活中最富特色的瞬间,在那个时代的现实语境中,运用对比、矛盾的手法,以晓喻、讽喻的笔触,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批判,给每一位读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现实语境下读来,都有不尽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Steve  Mirsky  聂辉成 《科学中国》2005,(10):78-78
5月20日,我正在办公室“工作”,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我其实是在网上冲浪。我突然发现不同新闻渠道关于同一个主题的两篇文章。两篇文章都提出了许多问题:到底是生命模仿艺术,还是艺术抄袭生命呢?如果我在午餐时向会计师咨询意见,那顿饭可以列入扣除额吗?  相似文献   

8.
我有个叫蒙蒂·罗伯茨的朋友,他在圣伊斯德罗大农场有一座牧马场.我在那里借用他的房子举办青少年风险项目的基金筹募活动. 上次在他的牧马场办活动时,他在开场白中说: 我想跟你们讲讲,为什么我可以让杰克用我的房子.说起这事,就不得不提一个少年,他父亲是一位流动驯马师,所以他会跟着父亲从一个马厩到另一个马厩,一个赛马道到另一个赛马道,一个农场到另一个农场,一家牧场到另一家牧场,他们总是在忙着驯马.结果,男孩的高中学习就给耽搁了.当他快毕业的时候,老师让他们写一篇文章,主题是长大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胡波 《科学生活》2023,(8):12-13
<正>近几年,“你相信光吗”这句口头禅火爆全网,这句话出自于虚构的动漫人物“奥特曼”,他为了守护地球的和平,多次击败了外星怪兽,而打败怪兽的武器就是奥特曼手中发出的一种光线。虽然“奥特曼”只是一个虚构的动漫人物,也不存在手中可以发出光线的武器,但是现实中确实存在一种“光”,它为了保护我们免受尿路结石的困扰,不断自我更新,拼尽全力与结石进行战斗,直到将结石击碎,守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它就是医用激光。  相似文献   

10.
朱彪军 《科教文汇》2011,(4):I0001-I0001
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著名的诗《在地铁车站》这样写道:“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这些年,每到节日期间,我在车站看到那些涌动的人群就会想到这首诗。我喜欢看庞大的人群中浮现出的一张张脸。这些脸是最为生动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谈情说美     
滋芜 《科教文汇》2013,(20):I0001-I0001
最近我在渎吴冠中先生的散文,义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父亲如山般的爱其父摇着小船。用瘦弱的身躯扛起为人父的责任,一路把小冠中从宜兴的一个小乡村护送到无锡去上学读书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也描写了其父为他买橘子而留下的“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朱自清的散文朴素大方,有真情实感,昊冠中先生一样,他们都用平白如话的语言写出了深沉的感情透过这两位名家的笔墨,我仿佛也看到我的父亲佝偻着身子,从渡船上给我拎下行李,又送我至汽车站,直到我上车出发后仍站在原地久久不肯离去的场景不同的画面,相同的父爱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2.
潮起潮落     
生命演进寓言不久后,两粒沙漂泊到一片阳光充足的浅海,那里依然没有鱼的影子。奥陶纪广泛的海侵使得海里的生物分外繁盛,并给了它们很长的安乐时光。“奇奇,我真羡慕浮游笔石,可以过自由自在的漂浮生活,而我却得固着在一个地方,动不了。”一天,两粒0潮沙的邻居———一固着生长的笔石(因化石像用笔在石头上画的图案而得名)伤感地说。“你们品种不一样嘛,所以你们形态也不一样,大小差距也很悬殊!”奇奇不知道怎么安慰它。“我是原始的那类。”固着笔石叹道。“怎么这么说呢?”欣欣问,“你们不都是群体动物,从一个圆锥体———胎管开始生长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很懒惰的人,从来没有给任何杂志社写过“读者来信”,这次实在是不吐不快,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份在广大科技爱好者圈子中广受好评的杂志不能因为一篇文章的不恰当立意,而给读者传递出“压制创新”的信息——说的是2008年12月号《“黑”你没商量》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方”与“圆”(前者为方,后者为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古约闷闷不乐地踢着地上的小石子。“怎么啦,古约?”古约的爷爷问。古约抬头看着爷爷,说:“爸爸不让我去放牛,他说我还小。”“你爸爸这样说自有他的道理。你知道他很忙。”爷爷说道。“所以我才想帮他呀!但每次,爸爸都说我太小,”“古约,我的意思是,你还小,爸爸怕你给他添乱。不过,你可以帮助妈妈弄点蜂蜜。”古约摸了摸口袋里的几个硬币,说:“可是我没有什么钱。”爷爷笑了。“我们可以自己采集蜂蜜。”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贝壳。贝壳上有一个洞。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提出了“预言模式”的概念,在多种相互作用的社会现实中,这个概念可以从因果关系和能动认识两个方面去解释社会变革。本文讨论了社会成员能动性的认识必然成为预言未来必不可少的因素。所谓“能动预见的设想”一词就表示了这一特征。文章用主张两种预言模式者对话的形式写成:模式B倡导以整体的因果关系和能动认识说明社会现实;模式A主张用单一的因果关系解释世界。  相似文献   

17.
谁是笨蛋?     
“同学们安静!”李老师严肃地说,“不是告诉过你们不要再欺负机器人了吗?这已经是本周第二个被弄坏的了。机器人是我们的好伙伴,大家应该和他交朋友。”一下课,同学们又围住一个矮小笨重的新机器人助教。“用头撞墙!”汤姆大声命令。机器人乖乖地用头“当、当”地撞着墙。“这主意不算好,汤姆,我有一个更好的,让他从楼上跳下去。”吉姆大笑。  相似文献   

18.
人的一生,从诞生时的呱呱坠地,到银须白发后的暮年沧桑,生命的过程按照它固有的规律发展着、变化着。其间既有生理上的发育,也有心理上的成长。可以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完成的。自我评价恰当,人格发展良好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我是谁?”这是对人生的提问,是一个由简单问题引出的深刻思考。“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的确,只有“我”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9.
七嘴八舌     
《科技新时代》2009,(9):12-13
期待数字报纸 7月号杂志《2009年度PopSci发明奖》这组文章中的创意和发明都很不错,尤其是“在现实中操控虚拟世界”这篇文章,里面的数字报纸那张图片一下就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20.
文戈 《情报杂志》1996,15(4):3-6
《情报杂志》1995年第3期发表由杨教撰写的《一场值得关注的辩论——也谈“信息产业在我国”》,评价了发端于199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科学信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关于信息产业的辩论,引起了有关学者的兴趣,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已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本文作者文戈是参与这场辩论的一方.他除了简要介绍杨教这篇文章发表后辩论的新发展外,着重同这场辩论的另一方即乌家培探讨他新近发表的答辩文章《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复文戈先生关于产业概念与信息产业范围之答》所涉及的若干问题,并对乌家培这篇答辩文章的辩论风格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