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乡土性的大国,从几千年前李白的“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鲁迅《故乡》中的那一轮月亮,故乡已沉淀为中国人梦中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2.
一位来自广东的新战士的母亲握着武警成都市支队副支队长杨国昌的手满脸笑容地说“:警营是我儿子的另外一个家,把儿子送到这样的部队,咱当家长的放心!”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那一天,是武警成都市支队迎来最后一批新战士的日子,广东籍新战士李展前脚刚到都江堰新训基地三四天,他妈妈张玉群后脚就跟到部队。原来李展家在广东沿海地带,父亲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家庭富裕。李展不仅带了5000余元现金来到部队,而且还带了一本4万元的存折,还有一些烟和食物等,用他父亲的话说,是让他到部队跟班长和干部搞好关系的,免得“受苦”。怕儿子受不了苦的妈妈干…  相似文献   

3.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风雨声,大包知多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在大街还是在小巷,这种篡改古诗的声音不时响起,稚嫩的童音令人困惑,成熟的变声更令人迷茫,“这还是屈原、李白的国度吗?中国诗歌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电视散文,人们称之为电视纪实散文,其最大的魅力在于以真实取胜,因为主人公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最具真情实感,最能打动观众。1999年4月,江西电视台《落英缤纷》栏目改版,确定走“音乐文学创意组合”之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拍摄电视散文。我作为节目编导闷头拍了一年,竟 然拍了十几部,有的还在全国获奖,回头想想,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那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便立时浮现在眼前。《父亲的背》──认识王友保《父亲的背》中的父亲叫王友保。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我们坐了一天的车,太阳落山时赶到他家的时…  相似文献   

5.
“床前明月光”的“床”老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从月光、夜霜到举头,写活了游子的孤寂与凄凉,说透了思乡的情怀,可谓千古一绝。这五言绝句,诵来朗朗上口,在我国,大凡识字儿童都会背诵。只是,对这...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19日晚,“天涯共此时——2005CCTV两岸三地中秋晚会”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播出。这台晚会汇集了内地、港台众多明星大腕,两岸三地的众多媒体向全球转播晚会盛况。可以说,这是央视奉献给全球华人的一道精神大餐。晚会临近结束时,舞台上载歌载舞,那英、姜育恒联手演唱《问明月》。随着歌声,字幕逐句显现:“我读过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7.
广东花城出版社,要出版我父亲的巨著《中华通史》,在出版前夕,希望我能写一篇文章,介绍我的父亲。这对我像是一个“考试”,因为,我的父亲,是个多方面的人,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写得出来的。父亲生于忧患,经过了中国最动乱的时代,为了这个国家,他曾经风霜,尝尽了悲欢离合。1993年春天,父亲决定回大陆探亲,并返北京一行。那年他已84岁,离开他从小生长的北京,已经很多很多年  相似文献   

8.
一字之师     
郑谷是唐朝的诗人。他七岁就能作诗。有一次,老诗人司空图前来拜访他的父亲,看他聪明,就问:“你读过我的诗没有?”郑谷闪动着大眼睛说:“您的《曲江晚望》有两句:‘村南  相似文献   

9.
早就想到羊城一游,倒不是为了一览“云山锦绣”、“珠水晴波”……,而是另一种“景观”强烈地吸引着我们。有人说,广东现在是灯红酒绿,新闻也是五花八门,与香港的差不多;也有人说,广东的新闻四不象,姓党姓港又姓羊,将来不知怎么样。改革前沿的新闻事业究竟有着何种“锦绣”、何种波澜?广东背连内地、面对香港,“1997”指日可待,其新闻事业怎样兼收并蓄,又如何发扬传统,迎接挑战?这些问题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祖父本来并不是特别富有,祖籍是广东番禺,后来从广东到天津去打拼,在天津做实业,做得非常成功。据我所知,好像是和英国人一块儿做石油方面的生意。我的父亲黄佐临1906年10月出生于天津,是家里的长子。到了父亲上学的时候,祖父已经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商人了。当时在天津,祖父置办了家族的房屋和产业,父亲这一辈就有了自己的房子和比较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