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倾听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课堂上学生存在着以下三种倾听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活泼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师生的距离也更近了。但在课堂上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还在发言时,有的学生却举起小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有的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种种现象引人深思。那如何让活跃的课堂气氛与良好的课堂秩序  相似文献   

3.
最近,到永顺二小听低年级的语文课,看到这个学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课堂上孩子们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思维活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自然和谐。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效果呢?在听课中,我发现执教的老师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只肯定正确的,而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差误,不  相似文献   

4.
陈欣 《考试周刊》2013,(7):166-168
本文运用教师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某个老师的某个班进行了个案调查,集中讨论该第二语言课堂全班教学师生话语时间比例问题,得出结论:该老师的课堂全班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话的时间大大多于学生发言的时间,需要进行师生话语时间比例调整,否则影响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本文对该课堂全班教学的时间比例调整提出了建议:首先要转变师生的传统教学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语言学习课堂学生发言的重要性;以正确的提问来平衡师生话语比例;鼓励学生多主动回答教师问题,多向教师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讲课时还要力求生动有趣等。  相似文献   

5.
现象之一:假民主为追求所谓的“教学民主”和“师生合作”,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撤掉了讲台,合并了课桌,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发言不必举手,可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美其名曰:大胆放手、自由探究。试想这样的课堂还有何效益可言。其实,民主不能沦为迁就,自主不能视为自由,尊重不能等同放纵,必要的课堂常规是不能缺少的。斯苗儿老师曾说“: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项内容,但需要教师在自由与限制之间把握分寸,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现象之二:空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一、小学课堂"倾听"的现状"低年级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首先要学会倾听。"(《语文课程标准》)。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仅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且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在课堂场上,师生不只是用耳朵在交流,更多的是心与心的敞开与吸纳,因为只有心灵的交流,才能发现外在肉眼及感官看不  相似文献   

7.
周兰 《考试周刊》2011,(18):68-68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教学完全在老师的控制下进行;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转,老师指哪里就读哪里,老师喊读就读,喊停就停;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几乎是老师包场;学生记得多而发言少,一堂课中很少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李波 《考试周刊》2013,(88):43-43
现在一种流行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是提出一个涵盖全文或一部分文字的问题。让学生看书后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在学生发言时老师随时点评。但这有时会形成一个误解,误认为学生发言,老师跟着说说,就叫以学生为主体。从形式看,这确实是以学生为主体,可老师的本质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假现象,如何走出这种误区,笔者有以下几种看法。  相似文献   

9.
课堂发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也认识到课堂发言的重要性,但有时也为课堂“启而不发”而苦恼,特别是在上研究课、公开课时,更是因课堂发言不积极而陷入尴尬。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心理因素。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发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都抢着发言,只要老师提出问题,大家就齐刷刷地把手举起,有的为引起老师的注意,甚至站起来。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发生变化,评价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课堂发言也考虑…  相似文献   

10.
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内心上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互动改变了以前教学过程中那种死板的"老师教,学生学"模式,激发了老师的教学兴趣,更主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老师学生之间的行为,是一个在班级里相互依靠的过程,使课  相似文献   

11.
彭杰 《课外阅读》2010,(12):67-67
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配合老师,师生互动少,课堂显得“沉闷”。勿庸置疑,这一现象在课堂中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时,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旁边的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要求学生评价时,多数学生往往说不出发言者说了什么。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上现象,共同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持久、有效的倾听是有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课堂上经常能见到以下现象:很多学生积极要求发言,但是却容不得别人发言,或对别人的发言毫不关心;只要听到老师要求要动手做实验,其他的内容就完全不听了;实验结束了,进行汇报交流时,许多同学还乐此不疲,把玩着手中的实验材料。学生不会倾听,就吸收不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课堂效率就会降低。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所教的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低年级段很爱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言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这些不发言的学生只愿意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而不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面对这样一个现象,要想改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因为教师的理念决定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一言堂,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其症结在于师生之间缺乏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数学问题往往让学生怕在课堂上说错,受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所以很难激起学生发言表达、大胆与老师共同讨论问题的欲  相似文献   

16.
黄莉 《考试周刊》2014,(45):180-180
<正>新课程的深入开展为沉闷的课堂注入了活力,同时触动了每一个老师的心。课堂不再是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模仿、老师出卷考学生而学生被动进行简单评价的课堂,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能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地学习,让老师都能尝到课堂教学的欢乐从而身心愉悦地  相似文献   

17.
小班化教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老师与学生单向交流方式,学生在课堂内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余汉英 《湖北教育》2003,(11):40-41
一、明确职责,提高开放式学习效率 开放式学习,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合作式与探究式。要取得合作与探究的较好效果,老师们时常采取分小组讨论法,但分组后常出现各说各的,甚至为了一个枝节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地步。当教师指点小组发言时,学生要么都不发言,要么发言都是回答同一个问题,或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动态的对话过程。随着“尊重学生主体”“平等对话”等新课程理念进入课堂后,学生发言机会多了。那么,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  相似文献   

20.
庄美秀 《中国教师》2009,(Z1):421-422
<正>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或是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或是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这些都是在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会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面我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