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中,借事物的性状相代是借代的一种基本类型,属于“旁借”,包括属性借代、色彩借代和状态借代等方式。它主要分布在韵文语体中,基本表达功效是简洁语词、突出性状、协调声韵。它有别于“借事物的特征、标志相代”、“用抽象代具体”.也是“兼代”、“中心语的省略”所概括不了的。这种借代在现代汉语中仍有旺盛的生命力.有些已经凝...  相似文献   

2.
Metonymy, Synecdoche和Antonomasia是英语中三种"借代"辞格,"旁借"和"对代"是汉语中两种"借代"辞格.探析和比较英语的"借代"和汉语的"借代"以及英汉语双语之间的"借代"关系.指出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异同点.从原有带"喻"字命名的基础上,重新命名了英语的"借代",以减少学习者的错觉和困惑,并认为Metonymy与"旁借"大致相等同,Synecdoche和Antonomasia与"对代"大致相等同.  相似文献   

3.
借代是常见的修辞格之一,是用与本体事物有某种联系的其它事物(即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借代与借喻不同,借喻重在“喻”(比喻):借代重在“代”(代替)。中学课文中的借代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十二类:一、特征代:即用与本体在特征上有联系的借  相似文献   

4.
借喻和借代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难分辨的,但有少数如“圆规”之类的修辞现象,究竟是属于借喻还是借代却存在着分歧。主要原因是借喻和“以特征代”的借代在形式上很相似,都具有代替另一人或事物的作用。就此,我想谈谈借喻和借代的区别,然后再分析“圆规”之类修辞现象的归属。 一、关于借喻和借代区别的判定规则 (一)借喻和借代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 构成借喻基础的两个事物之间是相似的关系,它们至少有一点极相似,或形状或色彩或性质,并且它们是本质不同的异类事物,因为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构成借代的两个事物之间是相关的关系。相关就是彼此关联之义。借代是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  相似文献   

5.
在文言文中,有种借代现象,即构成借代的借体和本体并无直接的借代关系,而是由某一事物作媒介,才使两者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借代关系。这种现象就是二步借代。文言文里的二步借代有两种类型:一、以地名代官名,再用来代人名,也即地名(借体)以官名作媒  相似文献   

6.
了解一点有关借代这种修辞方式的知识,对于弄清古代汉语的词语意义和思想内容,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借代,总的说是用同本体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本体事物隐而不现,借体事物取而代之。根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系,常见的借代有这样几种方式: (一)以部分代全体。这种借代方式,一般是取本体事物有代表性的部分作为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相似文献   

7.
英语Metonymy、Synecdoche和Antonomasia与汉语“借代”比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tonymy、Synecdoche 和 Antonomasia 是英语中三种"借代"辞格,"旁借"和"对代"是汉语中两种"借代"辞格。探析和比较了英语的"借代"和汉语的"借代"以及英汉语双语之间的"借代"关系。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特点和异同点。从原有带"喻"字命名的基础上,重新命名了英语的"借代",以减少学习者的错觉和困惑,并认为Metonymy 与"旁借"大致相等同,synecdoche 和 Antonomasia 与"对代"大致相等同。  相似文献   

8.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修辞手法,二者有相似点,都是本体不出现,所以极易混淆。要准确区分,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入手。借代是借用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在句中不出现;出现在句子中取代本体的人或事物,叫借体。借代有几种类型: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最常见的是特征代本体。特征代本体指用人或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它本来的名称。如:鲁迅在《药》中的几处借代:“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相似文献   

9.
借代借代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布衣”代平民百姓,“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我们必须了解古文中借代的大致情形,翻译时把所代称的事物准确地译出来,才能保证不出差错。(一)以特征代事物,要译出事物本来的名称。例如:1.甚矣,乌纱之横,皂吏之俗哉!(《虎丘记》)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例1中的“乌纱”即乌纱帽,借指官吏;“皂”,黑色,官府中差役穿的黑衣,借指衙门里的差役。全句译为:官吏的横暴,衙役的粗俗,也太过分了!例2中的“黄发”和“垂髫”分别是老人和小孩的特…  相似文献   

10.
文言借代的方式很多,根据本体和借体之间的不同关系,一般可分为旁代和对代两类.一旁代借某事物所伴随的,或附属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某事物,叫做旁代.中学文言文中的旁代可分以下几类.1.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本体.文言文里经常以人物的服饰或生理上某些特征标志称代人物.例如: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教研会上,一些同志为判断小学语文第七册《瀑布》一诗中出现的“白银”、“珍珠的屏”的修辞方法而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借喻,有的说是借代。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借代与借喻的区别何在,其区别有二: 第一,借喻是借与本体事物有某些相似点的事物来比喻本体事物,而借代则是借与本体事物有某  相似文献   

12.
借代是常见的修辞格之一,是用与本体事物有某种联系的其他事物(即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借代与借喻不同,借喻重于“喻”(比喻);借  相似文献   

13.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相关相似的事物代替。生活中都用习惯用语就没什么新奇感,如用一种新奇不落俗套的方法。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在现代汉语很普遍,它可使语言更加形象亲切,古汉语中出现的次数更多,了解它,对我们理解古典文献有很大帮助。文言文中的借代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学文言文中选取一些借代过程较为复杂的例句,略加分析,供大家参考。借代辞格的借体与本体的关系有两种: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在借代过程中,如果借体不必经由其他事物就直接代替所要  相似文献   

15.
第四册高中语文《教学参考资料》(以下简称“教参”)对该册《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习题中,关于“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的答案定作借代,笔者以为这里是比喻并非借代。 什么叫借代?黄伯荣、廖序东在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中对它下定义说:“不直接说某人某事,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同时该书还从“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四个方面进行了举例阐释。《教参》认定“纸的砧心的锤”用的借代格,可能认为它是“具体代抽象”抑或为“部分代整体”吧?因为“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完全可以排除。谁都知道,  相似文献   

16.
借代又叫“代称”,就是不把人或事物的原名直接说出来,而借用另一个有关的名称来称呼。一、借代的类型(一)旁代旁代即借某个事物本身所伴随的或附属的事物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体。约有以下几类:1.用本体事物的性质、特征代本体。如: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彭端淑《为学》)鲁,本为迟钝,此用作名词,迟钝的人,借指曾参。据《论语》、《史记》记载,孔子认为曾参天资愚钝,但精通孝道,所以孔子把儒道传给他,又由他传给子思,再由子思传给孟  相似文献   

17.
借代就是借用一个同甲事物(本体)有关的乙事物(借体)来代替甲事物,也就是用借体的名称来代替本体的名称,又叫换名。从本体与借体的关系之一角度来分类,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借代大致有以下十九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借代这种修辞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现将中学课本古诗文中的借代分类例说一下。 1、用事物的部分代事物的全部。如《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鳞”是鱼的一部分,这里代指整体鱼。  相似文献   

19.
借代和借喻象一对孪生姐妹似的,让人容易认错.下边试谈一下怎样识辨.一、借代出于“同”,借喻来于“异”.“同”,是表示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有着通同之处.具体说,借体必须是出于本体的“固有”.“存现”或“连属”事物.如: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③严奇候带上七十多个还乡团,一百多个保安队,煮晚饭时,从马庄出发.(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上述例句的借体是加点的词和词组.本体依次是“船”、“一切财物”和“还乡团、保安队的匪兵”.这类借代或以部分代全体,或以全体代部  相似文献   

20.
借代辞格的概念是:不直接写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或某种特征来代替。不直接写出的人或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本体的事物或某种特征叫“借体”。如.(1)“孤帆一片日边来”。“帆”代“船”,“船”是本体,“帆”是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