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利用心理档案加强对特困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报驻站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编制在各自的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是报社派驻外地的,接受报社的管理;另一方面,又长期远离报社,驻扎地方,在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游离于报社之外,不同于编辑部的记者。可以说,驻站记者是介于“本报记者”与“当地记者”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有“本报记者”的属性,也有“当地记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赵金 《青年记者》2009,(13):46-48
作为一种高危职业,记者往往需要面临复杂多变的采访环境,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据2003年《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排名第三,仅次于警察和矿工。在“世界经理人数据”2007年发布的《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战地记者排名第二。而记者被打、失踪、非法拘禁,甚至被害,近年来已经不是新闻。去年,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灾区现场,更让社会关注起记者的职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网络主持人承受的工作量与压力远远超过一个电视主持人.这也是这个群体飞速成长的原因。但他们目前受到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次特殊而令人难忘的采访。 从今年5月7日起,文化报在“新闻追踪”版新开设了“记者体验”栏目。体验式报道是近几年出现较多的与常规性的新闻报道完全不同的报道形式。我们过去采写新闻都是以记者的身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文中也要尽量少地出现记者的影子,即使要表明倾向,也要以事实来说话。 而这次不同,本报记者将分赴不同的工作岗位,作一次职业性的体验,报道中所写的也是记者自己对所采访职业的亲身感受。这是我采写《我在精神病院上了一天班》的特殊性所在。(此稿刊登在1998年5月7日《文化报》8版) 作为一名编辑,我联想到自己接触过一些精神病院的医护人员,和其它综合性医院的工作人员相比,他们除了工作本身很辛苦以外,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有些精神病人发病时会伤人)。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往往受到一般人的歧视,而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工作的艰难辛苦,也很少被人们了解、认识。若以“记者体验”的方式来反映他们的日常工作,可能会收到单纯的新闻采访难以得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于东河 《青年记者》2007,(13):22-23
六月廿日上午,两个电话,一个主题。一个是大众报业集团老干部工作部负责人吕亚利同志打来的;另一个是《青年记者》主编荆成同志打来的。他们都是约我写一篇纪念《青年记者》杂志创刊65周年的文章。热诚相约,使我不得不接受这个荣光的任务。放下电话,进入主题,正在胶东半岛漫游的我,还真有点作难了:没有资料可查,交稿时间要求很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崔芳琪 《大观周刊》2012,(46):324-324
一、职高生的现状 职业高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一个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有思想、有梦想,但是他们的文化基础不如普通院校的学生.并且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英语普遍是他们的弱课。  相似文献   

8.
老年读者是公共图书馆的长期读者,也是图书馆应当予以特别重视并给予人文关怀的特殊群体。图书馆人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为大众类型读者群和老年读者群服务的责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社会学习和休闲场所。  相似文献   

9.
赵畅 《青年记者》2017,(26):38-39
在体育圈,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同样被粉丝关注,他们是传递体育信息、进行赛事预测的重要群体,他们是体育界的“二级明星”——体育记者.在微博时代,体育记者有自己的粉丝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体育记者的粉丝群与体育记者所喜爱的球员的粉丝群有高度的重合度,但又不尽然.体育记者的粉丝群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职业性的信息传递中介会吸引粉丝?下面,笔者以“中国网球记者第一人”张奔斗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记者群体中,有这样一个特殊工种--娱乐记者,他们"追星逐月",在群星闪耀间游刃有余.他们所报道的新闻无关民生,只关"风月",但不可否认,他们也付出了与其他记者同样的艰辛,他们所提供的精神食粮同样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高危职业,记者往往需要面临复杂多变的采访环境,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据2003年《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在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排名第三,仅次于警察和矿工.在"世界经理人数据"2007年发布的《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战地记者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12.
年轻记者最紧迫的"功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批"80后"记者进入新闻从业者队伍,他们大多受到专业教育,思想活跃,敢于创新,对提升新闻队伍的素质起了不小的作用.但相对于老记者而言,他们缺乏的不仅是实践经验及"三贴近"的本领,更缺乏普遍的社会责任感与勤奋吃苦的精神,这也成为制约他们更快成长的瓶颈问题.本文拟就年轻记者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勤奋敬业精神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张舜 《新闻前哨》2011,(4):88-90
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不可预测且具影响力的突发新闻事件,往往会对记者的心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汶川地震等特大灾害事件后,到一线采访的记者群体的心理状况得到了关注.但在国内媒体中日常跑突发新闻的记者群体仍没有引起或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突发新闻对记者心理的影响有什么表现、心理压力源以及心理调适措施,希望能对长期坚守突发新闻岗位的记者及媒体单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新闻记者队伍前仆后继对真理的追求,由于新闻记者队伍无私无畏对正义的捍卫,还由于他们对人们关心的问题作出了及时的客观公正的真相报道,所以,新闻记者队伍,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是一个高尚的群体。因此,人民大众送给了记者们一个“无冕之王”的雅号。老百姓送给记者这个称谓,按照常理来说,记者们必定是个个都诚惶诚恐、兢兢业业,惟恐玷污了“无冕之王”的雅号和亵渎了人民大众的信任。遗憾的是,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些记者,对“无冕之王”四个字错误地理解为记者的头衔是一顶王冠。有了这顶王冠,便可以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15.
潘兰 《新闻世界》2010,(12):109-110
“伪娘”一词源于网络,现如今已成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男性群体。他们以女性装扮为特征,活跃于大众媒介中。在《消失的地域》中,梅洛维茨用男性身份与女性身份的融合,为我们定义了这类群体的身份特征。本文试图用《消失的地域》中的“场景交叉”理论,对“伪娘”社会身份进行分析,了解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这一新生群体的社会身份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6.
张红 《青年记者》2016,(20):130-131
职业压力的概念 什么是职业压力?职业压力是指职业环境中威胁性刺激持续作用而引起个体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活动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 据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调查,目前企业员工的职业压力呈上升趋势,员工普遍感到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日本能有如此长期超稳定的社会环境,与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密不可分,除了经济发展、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等诸多经济社会因素在起作用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拥有一整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系统性的大众媒体管理和引导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记者俱乐部制度”。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记者构成了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往往有着“过人”的本领。他们能拨开云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他们要在常人看不出新闻的地方发掘新闻,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这一切都意味着他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必有与众不同之处。确切地说,新闻记者需要用特殊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维护记者采访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采访引发的新闻官司不少,无故无理阻挠记者正常采访,对记者进行人身攻击,破坏、损坏采访设备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这一切引发了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大众的思考: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如何界定?如何保护新闻记者正当合法的采访权利?中国的《新闻法》何时出台?记者采访权如何界定因新闻采访引发的官司屡见不鲜。四川日报集团的法人在一年的时间内,15次被告上法庭,在这些诉讼中,他们有胜有败,还有的一直无法宣判。其原因就是对记者的采访权限难以界定。记者的采访权限的确是一个关键问题。新闻记者该享有多大程度的调研…  相似文献   

20.
车飞 《出版参考》2023,(9):84-85
<正>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无论多少危险,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赴前线;无论多少障碍,他们总是第一时间现场报道;无论多少困难,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他们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更为了人民,随时随地与祖国同行,尽心尽力为人民发声。那些潸然落泪的瞬间,那些灿烂辉煌的时刻,那些满目疮痍的场景,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不管高山险阻还是天涯海角,都由他们,留在了14亿人民的集体记忆里。他们,是中国记者。《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好记者讲好故事”》,就是一本记录“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作品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