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东巴档案是我国西南的纳西族从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采撷的各样的片段,它积淀了博大精深的纳西民族文化.东巴档案是"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48件之一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又入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2年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的"世界记忆名录".东巴档案除了为人们熟知的东巴经书古籍之外,还有各种画卷、石刻等.文化产业是旅游业的灵魂,丽江紧抓大地震以后恢复重建以及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机遇,制造了旅游业一个突飞猛进、享誉全球的神话,文化产业自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东巴档案积淀的东巴文化以积极姿态活跃于旅游市场.由于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内容与版本的唯一性等特点,其价值是可以扩大和发展的.东巴档案特殊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加上旅游热潮对文化底蕴的呼唤,其价值扩展更是得到催化,呈必然之态.本文拟从东巴档案在旅游热潮中的价值扩展人手,找到平衡点,以期实现档案价值的深层次优化扩展.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8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公布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共48件(组)档案文献入围,其中"纳西族东巴古籍"以整体文献群的形式入选. 2003年,"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3.
<正>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用东巴文和格巴文书写下来的东巴教经典,俗称东巴经。目前保存于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的东巴古籍文献共20000余卷,产生年代无考。主要记载的是东巴教祭司在祭祀仪式中诵唱的经文,是纳西族东巴教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使用的经典、书画和民间记事文书。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由云南省档案局和云南省丽江地区行政公署申报,于2002年3月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3年8月28日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2002年3月8日,我国第一批48件(组)珍贵档案文献,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审定,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我国对于档案文献的管理正迈向新的阶段.在公布登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48件(组)档案文献中,我省申报的《1915年云南护国首义档案文献》、《抗战时期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档案文献》、《纳西族东巴古籍》等3件档案文献榜上有名.3件珍贵文献除《纳西族东巴古籍》外,其余两件均为云南省档案馆珍贵馆藏.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30日在波兰格但斯克闭幕的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纳西族东巴古籍(收藏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8月2 8日至30日,在波兰格但斯克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咨询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评审会)上,由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申报的东巴古籍文献,被评选列入《世界记忆名录》。通过这次评审会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档案有2 3项,东巴古籍文献是此次中国唯  相似文献   

7.
论文研究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历史与现状,并结合档案文献与古籍、文物的关系,从多视角探讨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抢救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档案文献遗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档案,由于其珍贵性和特殊性,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其他档案相比较,档案文献遗产不仅仅强调其记录的属性,更加强调附属的价值。侨批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文献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入遗"后,侨批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新方向就是要努力挖掘、转化其档案文献遗产价值。一、中国侨批与"世界记忆工程"为了更好地保存人类集体记忆和传承人类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启动"世界记忆工程",其目的是运用先进技术抢救、保护濒危的档案文献遗产并推动全球共享计划。该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加入《世界记忆名录》后,联  相似文献   

9.
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正式启动“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工程”。这项旨在抢救、保护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为申报“世界记忆工程”提供客观依据的活动开展以来,“中国档案遗产”国家咨询委员会已经评出83项“中国档案历史文献遗产”,收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辽宁省先后有五个项目即省档案馆收藏的《唐  相似文献   

10.
东巴档案与丽江旅游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毅  张会超 《兰台世界》2006,(14):12-14
丽江旅游再创辉煌需要发挥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功能,而东巴档案作为东巴文化的产物,在丽江旅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丽江旅游则促进了东巴档案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不应仅局限于对其物质实体的关注,还应重视物质实体背后存在的文化因素。本文将静态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与反映东巴古籍文献内容的动态东巴文化视为一个整体,静态的东巴古籍文献主要由传统的物质载体材料组成,如布料、木料及占绝大多数总量的纸质材料;记录动态东巴文化的档案材料主要由新型的物质载体材料组成,如声像材料及数字材料。无论是传统或是新型载体,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都作为一种可靠形  相似文献   

12.
博大精深的东巴文化,包括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自沙壁画和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灿烂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它起源于纳西族的原始社会,以广博浩瀚的内容,形成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现了纳西族远古社会的灿烂文明,东巴文化的主要内涵,是用纳西族的古文字记载的。大部分的东巴古籍就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也有少量的书籍是完全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东巴文化更令人赞叹和注目的是:这些上万册的古籍,是东巴教的祭司用来在宗教祭祀仪仪式上读或唱诵的,但它却是纳西族漫长的社会历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的积淀.是纳西族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的集纳,被称之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为丽江这一国际旅游胜地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是丽江图书馆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纳西民族档案作为丽江旅游的文化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又进一步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被大众所认识,促进了纳西民族档案的价值实现。本文通过分析纳西民族档案的内涵以及旅游资源效用,再结合档案学视野中的纳西民族文化,引出档案和旅游之间的互依关系,思考纳西民族档案在旅游背景下的价值实现。旅游由人们对异质文化的感同身受之渴望而引起。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表面的、有形的旅游资源,更需要有独特的、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14.
所谓明代徽州经济类档案,特指《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是安徽省档案馆1962年从安徽省南部的徽州地区发现并收藏的一组土地经济文书。2002年3月,这组文书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申报名录。现将这组文书的形成背景、内容形式及其价值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该文献共20000余卷,保存在丽江东巴文件研究所。东巴古籍是纳西族原始宗教祭司即东巴使用的宗教典籍,有近一千种古籍,它们分别应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东巴教是自发地产生于纳西族先民原始社会阶段,并流传至今的原始宗教。根据东巴教仪式类别,东巴古籍可相应分作:a.祈福类。b.禳灾类。c.丧葬类。d.占卜类。e.其他(相关杂书)。记写古籍的东巴文为图画象形文字,字型结构比甲骨文原始,有两千多个字符,其源甚古,从文字发展形态看是处于早期的古文字。纳西族的东巴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古籍用纳西族东巴自制土纸做成,纸质坚…  相似文献   

16.
《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是有关档案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的最新力作。该书呈现五大特点: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视角扩展化、整体与局部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夹叙夹议;具有三大价值:为记忆工程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充实档案学研究成果、深化档案领域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档案馆珍藏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档案最近引起人们的注意。事情缘于今年3月在京召开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会上第一批48件(组)档案文献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00件(组)档案文献中脱颖而出,通过了由国内档案、图书、古籍和历史学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咨询委员会的审定,荣登《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可喜的是史料价值高、形成年代久远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档案也名列其中。于两年前启动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抢救、保护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同时也是为了配合由联合国教科…  相似文献   

18.
方今之世,与国际接轨已成"普世",举国上下,莫不热衷。清夜扪思,咱们档案系统有多少项目可供"接轨"?掐指算来,似乎还不少。比如档案的法制建设,再比如档案的开放利用,再再比如档案的绿色保护,噫吁兮,果然多乎哉。但其中关系最为密切、衔接最为契合的,老姜以为,莫过于申报世界档案文献遗产这一项。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倡议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这是一项旨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截止2005年,全世界已有43个国家的47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三项,分别是"东巴古籍档案"、中国音乐研究院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和中国第一历  相似文献   

19.
<正>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项目。作为"世界遗产目录"项目的延续,"世界记忆工程"以加强对档案、图书、手稿、口述历史记录等文献遗产的保护为主旨,以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价值的认识,共同守护人类精神家园。1995年,由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成立"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委员会,并于2000年启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2002年、2003年和2010年,共评选出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献遗产。本文以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纳西族东巴文献遗产为例,来探讨云南省少数民族文献遗产保护模式的构建方式、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