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又到了大家最伤感的时刻了。每一届的毕业典礼上,我都会让学生们说一件最让自己难忘的事情,想不到这一次大多数学生都说出了两个字——家访。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感觉很头疼。两名学生吵架,老师才批评几句,他们就直接顶撞老师,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不应该管;一次老  相似文献   

2.
情景之一在办公室,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或错误,动不动就打电话用命令式的口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也不管家长是否有时间来。在这些老师看来,叫家长来学校是最好的办法。在叫家长时,也不管家长是不是有时间与精力。如果家长没事还好,如果家长有自己的事,只好丢下自己的事来学校挨批。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啊,怕老师不管自己的孩子,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打击报复,怕老师说“你们家长对孩子都不管,我老师还管什么呢?”更有些老师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像家长跟他有仇,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用训斥的口气,用命令的口气让家长…  相似文献   

3.
别人的头发都是稠而密,可王老师却是个“地中海”——头顶中间光光的,只有四周生着些头发。王老师从不掩饰自己的秃头,在他看来,秃头是智慧和勤奋的象征。他喜欢大唱一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还有胖胖的身子。这就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不是个很出色的学生,可在这段高中生活里,朴实无华的王老师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缤纷的世界,给我们绘上了青春的色彩。语文是我的弱项,王老师正是我的语文老师。所以开学没几天我便向他提出补习的要求,也许这就是我们第一次正面接触。当时,他看着我,冲着我…  相似文献   

4.
叶老说得好:“师范院校要考虑自己的学生的学生,要看到自己现在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要去培养学生。”为此,我们组织中师生到小学生中间去,来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专业知识的水平,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一、与小学生通信。每逢节日,特别是“六一”儿童节,我们一方面鼓励师范生给小学生写信;另一方面与小学老师联系,请他们指导小学生给未来的老师——中师生复信。通信内容大致是互致节日的祝贺,谈思想、  相似文献   

5.
去天堂     
老师: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的道理。现在,谁给我举个例子?约翰:嗯,在夏天天都长,在冬天天都短。老师:想去天堂的人举起手来,把手举起来……。你呢,吉姆?你还没举手呢——你不想去天堂吗?吉姆:我去不了,因为妈妈让我一放学就回家。  相似文献   

6.
最近读了侯登强老师的《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这本书按照"体恤、陪伴、倾听、激励"四大主题词对故事进行分类,在一个个带着暖意的故事里,蕴含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教师专业姿态的期待. 体恤.这是一种情感的姿态,也是一种共情的智慧. 在儿童遭受各种委屈甚至伤害的时候,教师深沉而自然的体恤之情是具有疗伤功能的——儿童发现老师在自己身旁,在用言行表达着真切的关注,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侯老师的文章中体恤的情感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述:脸上带着笑,眼里含着泪,心里滴着血.在一个个孩子面前他把自己放到低处,用自己的童年经历来设想眼前孩子的处境,不断叩问教育者的良知.  相似文献   

7.
有位山里的家长来学校询问他儿子的学习情况,我最后说,老师也是种田人啊。农人最应该了解自已种下的庄稼。老师最应该懂得自己培育的学生。农人为自己一茬一茬的好庄稼雨快乐,老师为自己一批一批的好学生而自豪。许多事情尽管从表面上看有着很大的差别,其深处彰显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在老师说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告诉自己的母亲,他要从自己家里拿一点东西去捐给穷人。于是他的母亲让他带了一袋土豆。许多年以后,当他再也上不起学,他才忽然意识到,他自己正是穷人,所以他的母亲只能拿出一袋土豆,所以他的老师会用那样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在此之前,他根本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王老师:您好!想了很久才决定给您写这封信,我急需您的帮助。月考刚刚结束,不出所料,这次我又考砸了,连平时最“拿手”的物理也发挥失常。其实,我在班里的成绩一直不错,还经常给其他同学讲题,可不知为什么,一到考场上就一点儿思路也没有了,连很简单的题都会卡壳。每次考试前,我几乎用自己所有醒着的时间来学习,但考试成绩反而不如那些不怎么用功的同学,是不是我太笨了?我好苦恼。爸爸妈妈整日在外面奔波,而我却拿这样的成绩回报他们,有时在考场上想到他们的叮嘱——“好好学习,以后就指望你了”,心里就特别乱。老师,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努力…  相似文献   

10.
班级:初三 (1)班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孔乙己》是一篇内涵丰厚的社会问题小说,其中的深厚内涵老师当然可以直截了当地讲授给学生,但我认为如果老师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品味,那效果应该会更好,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用心去感悟出来的。   [前期准备 ]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认清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一大社会因素——制度。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笔下一个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孔乙己,探究了造成他人生悲…  相似文献   

11.
曹培艺 《红领巾》2011,(11):32-33
“爆炸新闻,爆炸新闻!这周汪老师去学习喽——所有课程由四班刘老师来上!”大嘴巴小明对着班上的同学喊道,“这可是千真万确的哟,刚才我走过四班时亲耳听到班主任给四班的语文老师说的。”立刻,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阵欢呼声,刘彬彬把语文书高高抛起,大声叫着“耶——”;秀气的皮皮笑眯眯地对同桌说着悄悄话:  相似文献   

12.
万老师:您好!有一件事搁在我心里好久了,但我不想跟身边的朋友说,也不想告诉老师,更不敢对父母讲,自己又拿不定主意,这种感觉真的很痛苦,所以非常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相似文献   

13.
用爱心去做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年轻时只上过3个月的学,因为他是一个不受老师喜爱的学生。在那3个月中,他向老师提问了许多问题,而大多数问题与功课无关,因此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他实在是太笨了,不值得教育。妈妈把他从学校里领回来亲自教他。爱迪生由此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时便给自己建立起一间化学实验室,并开始了自己的探索。终于,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非常地幸运,因为在他被赶出学校的时候,他的母亲挽救了他的命运,肩负起教师的责任,为爱迪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  相似文献   

14.
乘梧而去     
正——01土老师教我的时候,已经从代课老师过渡为民办老师。土老师在我们眼里和一个农民没有两样,晒得黑黝黝的,头发也乱蓬蓬的,很多时候看到他在土砖垒的讲台上唾沫横飞地教我们认字,我都很担心他头顶那一蓬乱草里飞出一只麻雀。土老师喜欢在讲台上来回走动,一只裤腿高,一只裤腿低,黑不溜秋的腿肚子上还沾着黄泥巴,估计是刚从田里或土里拔出腿,就火急火燎地赶来上课。瞧他那来来回回的匆忙模样,我想起踩到了牛绹的黄牛,左边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请翻开书84页,看课文《简笔与繁笔》.把碰到的问题记下来。”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开场白”。然后,他便来回走动于每张课桌之间,作一些启示,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每当一个同学提出自己看书时遇到的疑难时,老师便会叫别的同学来回答,等到没有同  相似文献   

16.
某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们布置了一道作业——回家后学切苹果。老师当堂做示范:将苹果正放,刀从上端的凹处往下切,切到下端凹处,然后把切开的苹果给小朋友们看——白色的肉、紫红色的籽。有位小朋友回家操作时,忘记了老师教的方法,他就将苹果拦腰一刀切开,拿起来一看,却意外地发现,苹果里面竟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我在越南的时候,只知道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直到我的汉语老师给我介绍中国的一个被叫作"山城"的城市——重庆,我才知道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老师说那座城市有山有水,在我的脑海里慢慢画出一幅山水画。2013年夏天,我收到重庆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录取通  相似文献   

18.
杜林 《中国教师》2006,(5):41-42
最近去教室随机听课,发现学生的表现与过去相比有了变化。过去怕老师听课而紧张的局面没有了,居然出现了欢呼雀跃欢迎老师听课的情形。这是为什么?我决定试着弄清楚事情的原委。调查后,学生的想法,着实让我始料未及——生1:有老师听课,我们能看到讲课老师灿烂的笑容。生2:有老师听课,我们会得到讲课老师更多的鼓励。生3:有老师听课,我们差生的心情不用紧张。生4:有老师听课,我们会自由思考,讨论交流。生5:有老师听课,我们不会沉没于题山题海。生6:有老师听课,老师的讲解不再是信口开河。生7:有老师听课,老师的板书不再是胡乱涂鸦。生8:有老…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师曾经在课上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我们的一个学长,姓李,家中贫困,当时是他们家乡小山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位大学生。因此,跟许多故事里讲的一样,这位李学长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并开始在一个不错的企业里工作。李学长很兴奋地打电话给老师告诉自己的近况。老师问他:"你每个月的工资都怎么分配的?"学长说:"我只留500  相似文献   

20.
若玲 《中学理科》2008,(11):52-53
一位老师曾经在课上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我们的一个学长,姓李,家中贫困,当时是他们家乡的小山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位大学生。因此,跟许多故事里说的一样,这位李学长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并开始在一个不错的企业里工作。李学长很兴奋地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其近况。老师问他:“你每个月的工资都怎么分配的?”学长说:“我只留500元自己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