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李若立所撰<籯金>,乃敦煌流传<籯金>之祖本,其分类状况等我们在相应语文章都有研究,而编撰时间、选材标准等学术界鲜有论及.以<籯金>引文为基点,详加考证,可判定<置金>编撰始于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之后,成书于唐中宗神龙年间,特别是中宗神龙二年十月移都西京之前.至于<籯金>征引资料,多来自后汉史籍,采摭事例资料以新奇神异为主.敦煌写本P3907号正是李若立<籯金>原卷抄本.  相似文献   

2.
官修类书与中国古代政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书本为工具书,但官方编撰类书都有政治目的.本文通过对类书编撰历史的剖析,以较详细的材料证明官修类书与政治的关系.类书的编撰已成为一种统治手段,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志目录,收录了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著作。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均可从中探寻渊源。班固对先秦时期学派的划分和论述是科学、可信的,实际上可将其视作为一部先秦学术史。同时《汉书·艺文志》也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史志目录的编撰体例,对后世史家编修史志目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以《敦煌变校注》为范本,参照《英藏敦煌献》、《法藏敦煌西域献》、《俄藏敦煌献》以及《敦煌宝藏》所收敦煌原卷照片,指出《敦煌变校注》录方面的疏误。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利器先生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和周绍良先生在《谈唐代民间文学》”,中正式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学者开始从宏观上研究把握敦煌文学,致力于整理敦煌文学概论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很优秀的论著成果出现,如张锡厚先生的《敦煌文学》、由颜廷亮先生主编的《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以及张鸿勋先生的《敦煌说唱文学概论》等都是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尤其是颜廷亮先生组织全国敦煌文学研究的代表学者撰写的《敦煌文学概论》一书,“进一步驱散人们对敦煌文学概念的狭隘理解,把敦煌遗书内俗文学和雅文学均归入敦煌文学的研究范畴,分别予以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旧唐书》辨误一则《旧唐书》卷187《苏安恒传》云:“安恒,神龙初为集艺馆内教。”《新唐书》卷112本传则云:“神龙初,为习艺馆内教。”与《旧传》所载相异。然则“集艺馆”与“习艺馆”二者孰是孰非,未可轻易定论。考《旧唐书》卷43《职官志》中书省下有习...  相似文献   

7.
编、编辑、编撰、编纂是编辑学的基本概念。从产生的渊源及演变过程考证,“编”字起源于殷商时代,“编辑”一词产生于隋唐时期;“编辑”与“编纂”虽可互训,但“编纂”的含义更具体。“编辑”一词在古代和现代意义上虽一脉相承,但仍有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8.
域外汉文武籍研究是清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和武术交流史的重要参考。为呈现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中国武术古籍之间的关联,经由古朝鲜史料的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可知:朝鲜汉文武籍编撰与中国武术古籍的东传息息相关。万历援朝战争时期,朝鲜效仿浙兵操练规制抵御倭寇,以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为蓝本,在删繁化简基础上编撰首部汉文武籍《武艺诸谱》。万历援朝战争结束后,朝鲜为实现防倭御胡的战略部署,利用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万宝全书》的东传契机,撰成《武艺诸谱翻译续集》。此后,《武备志》《少林棍法禅宗》等中国武术古籍相继东传,在英正时期推行“文武并兴”政策的历史背景下,庄献世子撰成了包含武艺十八技的《武艺新谱》。正祖则阐扬庄献世子遗志,在《武艺新谱》基础上增加马上武艺等六技,编撰了集中、日、朝三国武艺之大成的《武艺图谱通志》。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经历了从引入到模仿,由模仿至创新,因创新而独特的发展历程,而这一历程可以从中国武术古籍东传的历史坐标中得以洞见。中国武术古籍与朝鲜汉文武籍关系的明晰,可以明确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源头地位,为中国武术传播史、中朝武艺交流史、东洋武艺史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关于敦煌变文作品的整理研究,直至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笔者仅就王有三、向达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北京大学一九五五级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郑振铎先生编著的《中国俗文学史》中变文部分,提出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和意见,仅供从事此项研究工作的同志参考并指正。 (一) 《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有待商榷研究的问题:第一,是《变文集》的名称与内容不符,简言之,既称《变文集》,就不应选入其  相似文献   

10.
《自序》说明编撰此书的目的是正字、校勘、奠基;指出本书与日本学者竹治贞夫的《楚辞索引》在底本、范围、用字、方法和目的五个方面均有根本区别。《凡例》说明本书主要内容及编撰体例。  相似文献   

11.
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在继承汉文本占卜模式的基础上,又从适应吐蕃传统信仰、凸显族群本位的取向出发,对汉文本进行了改编。此过程发生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可能性绝大。受苯教向敦煌地区渗透的影响,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呈现出强烈的苯教色彩。但在敦煌苯教深受佛教排挤以及佛教对苯教文化有所融摄的背景下,流寓敦煌的吐蕃苯教师、敦煌佛教僧人均有可能成为藏文本的创编者与使用者。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兼具汉族数术文化与吐蕃宗教习俗的多元特质,从一个侧面上映现了吐蕃时期敦煌社会不同族群、宗教间对立与融汇交错互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2.
敦煌讲经文是敦煌遗书中一种重要的佛家讲唱文学样式,由于文献记载甚少,多数讲经文的创作时代都非常模糊。文章集中考证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十吉祥》等八篇讲经文的创作时代。  相似文献   

13.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在甘肃,甘肃学术界没有辜负这个地利条件,在敦煌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可喜的成就。在甘肃敦煌学人中,张鸿勋教授对敦煌讲唱文学积数十年独到的研究,为国内外敦煌学界誉评。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的季羡林主编《敦煌学研究丛书》的十二种内,有他的《敦煌俗文学研究》论文集,就是他的代表作结集。在敦煌文学研究中的热门内容有二。一是校勘注释,一是变文的名义及由来。张先生则慧眼洞观敦煌文学大部分作品的通俗性和表演性,从而把它们更准确而具体地概括为讲唱文学,从事独辟蹊径的探讨。全书有从1987年到2000…  相似文献   

14.
《新红史》是继《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赞普传记、《吐蕃王统史》、《红史》、《青史》等著作关于吐蕃王统的记述后另一部关于吐蕃王统记载的史册。其中的民族史观与世界笔法是《新红史》一书的主要记述特点,总体写作特点由前代以叙述宗教内容为主转变为以叙述政治势力为主。本文对《新红史》中西藏吐蕃王统部分史事上的考证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新红史》记载吐蕃时期这段历史时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5.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是翁方纲所写的《四库全书总目》初稿,对于《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中很大部分是翁方纲所辑录的资料长编,前人未注意到其长编的价值。事实上,长编所载之书名、作者、卷数、序跋、印鉴、版本信息、翁方纲校语等信息对《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借以考证作者生平、底本信息、书名流变、书籍流传、内容删改及《四库全书》馆臣之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汉语词类划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发现,汉语词类划分出现分歧主要是由于研究者混淆了语言研究中的一对概念:词类和语类。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生成语言学提出的理论要旨对词类划分问题的最终解决所具有的指导意义以及这一划分标准对词典编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变文》由于其故事内容的差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叙事逻辑,不同的叙事逻辑又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敦煌变文》的叙事时空总体来看呈现出强烈的超现实性特征,占多数篇幅的演唱佛经故事的敦煌变文,由于其叙事逻辑受到了佛教轮回思想以及三界空间的影响,其叙事呈现出了超现实的叙事时空特点,即便是演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敦煌变文作品,其叙事时序也往往不按正常时间的顺序,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18.
敦煌遗书不仅保存了很多珍贵文学文献,而且记录了一些文人作品在敦煌民俗中被实际应用的生动细节。写卷P.3608、P.3252中即保存着王泠然的《寒食篇》、《夜烧篇》在相关社会仪式中被应用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文献学的相关知识,对《英藏敦煌医学文献图影与注疏》以及诸家整理本在录文、句读、注释、补脱等方面存在的15条失误和不足加以订补,有助于敦煌医药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筠的《文字蒙求》是一部有自觉理论指导的儿童识字教材,它以《说文解字》为背景,强调汉字的构形规律,关注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力求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它对于今天识字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以及识字教材的编撰,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