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江立中是中国当代楚辞学研究颇有特色的学之一。本主要依据江立中1980年——2003年论、论论述其楚辞学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2.
江立中是中国当代楚辞学研究颇有特色的学者之一。本文主要依据江立中 1980 年——2003 年论文、论著论述其楚辞学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3.
“楚辞”在英国的传播已近200年.1840年以后,多部“楚辞”英译本问世.虽然学界对“楚辞”在英国的翻译、传播、研究已经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其内容依旧不足.“英国楚辞学”这一概念,是随着“海外楚辞学”的提出而诞生的.在“汉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英国楚辞学”将获得更全面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周建忠教授致力于楚辞研究30馀年,先后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楚辞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楚辞与楚辞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楚辞评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兰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楚辞学通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楚辞考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楚辞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楚辞〉注评》(凤凰出版社,2009年)、《五百种楚辞著作提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等楚辞学专著10种。目前,正从事楚辞文献的数字化处理与运用、域外楚辞学及出土文献与楚辞等项研究。  相似文献   

5.
汪瑗的《楚辞集解》为明代楚辞学重要著作。从汪瑗的楚辞学存世文献入手,对汪瑗的楚辞学研究方法、楚辞学术史观念和楚辞学研究的语言特色等进行探析。汪瑗广收众说、推陈出新、以史证诗、众学相参,注重楚辞学史的构建和著述语言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6.
40万字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是周建忠近十年来楚辞学研究的结晶,体现着周建忠楚辞学研究的总体构想与独到的方法,也凝聚着他在楚辞学领域内跋涉的执著与艰辛。周建忠对于《论纲》的构想——更本质地讲是他对于楚辞学研究的总体构想——起始于80年代初。1985年夏,在湖北江陵召开的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大会上,我和建忠相识。他对我谈起他研究的总体构想:楚辞研究与研究的研究同步进行;自己对楚辞的深入研究是评判他  相似文献   

7.
1991年,楚辞学研究仍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成果丰硕,令人振奋。本年度共出版专著10本,包含较多楚辞研究成果的著作、资料集4本,楚辞再现学作品3部,两家杂志编辑了楚辞专辑,召开全国性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两次,与楚辞研究有关的会议两次;共发表学术论文211篇,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从1991年第6期至1992年第4期共复印1991年度楚辞学论文23篇。  相似文献   

8.
著名楚辞专家汤炳正遗著<楚辞讲座>"概"、"论"并重,寓.论"于"概",以"论"驭"概",全书涉及到了楚辞学的方方面面.每述论一事.必梳理历代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状况的发展脉络,有着强烈的"学术史"意识,允推为楚辞学概论学之新天成.  相似文献   

9.
正游国恩(1899-1978),字泽承,江西临川人:著名文学史家、楚辞学专家1919年毕业于临川中学(即今抚州一中),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对中闰古代文学,特别是对《楚辞》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享誉中外著名的文学史家、楚辞学专家.学术成就游国恩作为楚辞研究专家的成名作,是1926年出版的《楚辞概论》它是他和他的同辈学者在东西方学术文化撞击过程中所创造的现代学术的第一  相似文献   

10.
周建忠先生《楚辞考论》运用“楚辞研究与楚辞学研究”同步进行的方法,将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对楚辞及楚辞学研究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其双重的述结构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新楚辞学建立的过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新楚辞学的建构是从解构传统楚辞学甚至是解构屈原开始的,廖季平、胡适率先提出屈原否定论,此观点遭到陆侃如、谢无量等人的有力驳斥。稍后,梁启超发表了《屈原研究》之讲演,使新楚辞学的建立有了轮廓。此后,游国恩写成了《楚辞概论》这部新楚辞学的奠基之作,从而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推进了新楚辞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两汉时期是楚辞学的初兴期,"经学"占统治地位,出现了许多解经大师。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佛学的兴起,汉儒学独尊的一统局面被打破,人们直言不讳地肯定其文学的价值。从文献学的角度探讨魏晋南北朝人的《楚辞》研究,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人研究《楚辞》其文学意识明显的逐渐增强,他们经历了魏晋楚辞学研究文学意识的觉醒,南北朝时期楚辞学研究文学意识的高涨,和最后达到楚辞学研究中文学意识的成熟三个阶段。这个时期他们完成了《楚辞》研究从两汉"经学"到以后文学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从文献学角度,采用"内证法"同,从社会政治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儒道兼评"的西汉楚辞学,"推崇儒学"的东汉楚辞学以及触汇众长的王逸<楚辞章句>之评论.结论为:两汉楚辞学评论始终伴随儒道思想的争鸣,实以儒为主并贯以道家思想,正是儒道思想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楚辞学的发展;同时,与刘汉王朝倡导的儒道思想消长沉浮.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和作家,总少不了引起后世学人的研究探讨。两千多年来对“楚辞”与屈原的研究,就不为寂寞! 要论学术研究历史的长短,大约楚辞学并不亚于儒家经学。每一时代的楚辞学者,往往是在继承和批判前代楚辞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研究楚辞和屈原的,他们在研究楚辞和屈原的同时,每每对于前代的楚辞学者及其著述也有所论评。这样,历代的楚辞学既对于楚辞和屈原的研究不无可取之  相似文献   

15.
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楚辞研究呈双线并进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逐步涉及到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楚辞的文体特征以及楚辞的审美标准等诸多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又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发展特征,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内涵、楚辞批评以及编选的审美标准等注入了浓郁的理学价值规范。文学与理学思想在宋代楚辞研究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代楚辞批评的新风格。这种楚辞批评新风格是宋代文学观与理学思潮的巨大发展,也是时代政治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楚辞学的最大收获 ,是运用现代性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对楚辞进行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最成问题的 ,则是 2 0年来“本体的遗失” ,这在萧兵《楚辞研究》系列 ( 7种 )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上第一部骚体类文章的总集与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就是以屈原为主写作的《楚辞》。《楚辞》中的地方色彩表现得较为浓厚,在《楚辞》中有大量的楚地方言声韵、文学样式以及风土物产等。自《楚辞》面世以来便备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从古至今有无数的学者对《楚辞》进行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楚辞》以及楚辞研究史已经成为了一门研究的学科,被称之为"楚辞学"。基于此,对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分期及近三十年来的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屈原及其《楚辞》的研究价值,并对关于屈原及楚辞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研究者的人数,还是从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等方面,清代《楚辞》研究仅次于《诗经》研究,楚辞学在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高度。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将楚辞研究推进到一个更加切实、更为理性的领域,真正开启了清代楚辞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李嘉言在20世纪的《楚辞》研究中攻坚克难,钩深致远。李嘉言宏富博详的《楚辞》研究,体现出其独到的治学特色。发扬蹈厉的李嘉言,其《楚辞》研究在楚辞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诗经》以后,楚辞崛起,自西汉始,楚辞学研究就进入百家争鸣状态,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等各抒己见,此为楚辞研究的初始阶段。自西汉至20世纪的二千余年间,楚辞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西汉至北宋是开创发展期,重在章句训释,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可为代表。第二阶段:南宋至清末是繁荣期,重在义理探求,朱熹《楚辞集注》可为代表。第三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承上启下的转型期,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等为新楚辞学奠定了基础。1919年“五四”以后楚辞研究至现了新时代特色,游国恩《楚辞概论》为新楚辞学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第四个阶段的开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楚辞研究跃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楚辞研究达到世纪高峰,研究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研究方法之新,学术成果之丰,发展速度之快,是二千多年来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是学术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与老一辈学者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