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光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1):58-59,77
巴赫金是西方20世纪怪诞风格研究的理论大师,他从怪诞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这一整体出发,对怪诞做出了独特的阐释。在对怪诞现实主义的理论阐释和分析的过程中,巴赫金在很多方面都论述到怪诞现实主义肯定和否定共在,颠覆性和再生性并存这一双重性。这种双重性认识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观,从怪诞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精神的整体出发,对怪诞做出了自己的阐释。笔者认为,他的观点已自成体系,对今后的怪诞美研究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辨色彩,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并将对喜剧的理解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论层面;同时,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怪诞理论在文学界经过古今中外大师级作家的发展和创造,已经走出了一条个性化发展的道路,并将沿着这条路继续它的独到与迥异。布尔加科夫用自己的创作为20世纪的怪诞文学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从怪诞的角度对布尔加科夫的经典著作《大师和玛格丽特》进行分析,总结出作家在对圣经故事的戏仿、对狂幻化和魔幻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挖掘布尔加科夫式的怪诞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观,从怪诞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精神的整体性出发,对怪诞作出了自己的阐释,他的观点已经自成体系,对今后的怪诞美学研究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怪诞和怪诞艺术在中国鲜有研究,为了深入认识和研究怪诞以及怪诞艺术的实质和特征,本文概念疏离和艺术实践考察出发,对怪诞艺术的创作手法、审美形态和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充分揭示怪诞审美形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中西方文艺理论的交流中,时空的转换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碰撞和共鸣.苏联杰出的语文学家、哲学家、美学家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指涉的虽然是欧洲文化的脉络,但他的理论思路对于当代中国的转型文化同样有着深刻意义.狂欢节转化为文学语言,即巴赫金概念中的狂欢化(carnivalization)."戏拟"作为狂欢化的一种主要话语策略,在小说写作中的风格体现为我们探究文化转型期小说的复杂面貌和创作主体的深层心理提供了一个参考借鉴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文学怪诞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文学怪诞研究的基本顺序和方式应该是:一弄清文学怪诞的构成要素,以确定文学怪诞的研究范围。二弄清文学怪诞的形态特征,以确定文学怪诞的鉴别标准。三弄清文学怪诞的个性构成,以确定文学怪诞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9.
怪诞和怪诞艺术在中国鲜有研究,为了深入认识和研究怪诞以及怪诞艺术的实质和特征,本文概念疏离和艺术实践考察出发,对怪诞艺术的创作手法、审美形态和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充分揭示怪诞审美形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巴赫金“死亡”艺术观的巫祝文化之源开始追溯,总结了巴赫金“死亡”艺术观的具体内容及“死亡”的三种具体艺术表现,探讨了巴赫金“死亡”观与狂欢、怪诞的内在联系,肯定了巴赫金“死亡”艺术观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