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汉字本是我国的文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还成了日本语言和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日语中的汉字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其中音读和我国汉语拼音的关系尤其密切。文章试从日本文字的发展入手。阐述日本汉字的音读与中国汉语拼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日使用汉字之比较─—兼论统一汉字简化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文字中,汉字是一种独立的文字体系。使用和曾经使用汉字的除中国之外还有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中国使用汉字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其它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使用汉字的国家,通过中日使用汉字情况的比较,可以揭示一些共同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汉字文化圈”内统一汉字的写法,是一个难于解决又不难解决的问题。这些都能给我们以启示,有利于我们对目前文字政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席于霞 《文教资料》2008,(34):49-50
中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它的文字的产生、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国汉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汉字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日本一直使用源于文明古国中国的汉字,并且确立了汉字在日本文字符号体系中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而且又丰富了汉字功能的内涵。通过对日本接受和推广汉字的历程以及当今在日本文化生活中汉字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禅宗起源于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较深。日本的语言中残留了禅宗的丝丝痕迹。日语的汉字读音体系、单词的汉字表记法等都受到了来自禅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日语里,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来源于禅宗及其相关文化。  相似文献   

6.
顾亚娟 《文教资料》2011,(30):42-44
日本从没有文字,到形成拥有表音文字、表语文字这样一个合理化、多元化文字体系,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本文通过考察日本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日本民族在文字方面创新,分析日本民族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分析日本文化的“杂种”性。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由我国传入日本后,成为了日本文字的造字基础.日语汉字的音读来源于我国古汉语音,而现代汉语的读音与古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日语汉字与现代汉语读音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研究汉日两种文字的发音,有助于日语音读汉字的识记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对学习汉日两种语言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600多年的时间。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语特点的日本文字—日语。汉字译语在明治时期作为外来文化输入的主要手段,对于日本接受西方文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媒介作用。1000多年来日本人接受了汉字的用法训练以及汉字的思维方式,这便构成了今天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及文化模式。晚清以来,日语对于丰富汉语词汇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出日语语言文化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民族在吸收我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国字和和制汉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成为表记日语的重要手段,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反映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折射出日本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汉字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最终,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日本文字——日语。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京都醍醐寺现藏抄本《孔雀经音义》之卷末所附音图为日语五十音图最早版本之一。此音图由八行构成,除"比"行外,其余各行均以一个表音汉字为韵引,而"比"字为ヒホハヘフ和ヰヲワヱウ两行所共有,故图中总共有7个汉字和40个假名。鉴于图中"比"字能摄ハ、ワ两行假名,故在学界作为难题提出,目前尚在探索中。作为日语五十音图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研究的一部分,文章从汉语、梵语和日语三个角度考察了"比"在三者中的音韵演变历程,进而基于音韵学理论对"比"音能摄ハ、ワ两行假名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日文汉字对中国人来讲,既有方便快捷的一面,也有扑朔迷离、误导思路的一面。我国人民创造的文字,陆续传入日本后,是怎样为异族消化、吸收、利用的?失真程度如何?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化?如何发展至今?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到底是不是一会事儿?文章探讨了日文汉字的历史渊源、发音演化、我们学日文汉字时怎样理解日本人的思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浅谈日语中的汉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日语汉字的起源,谈了日语汉字的一些基本特点;通过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等几个方面的比较,谈了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两者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中,由于大量地使用了汉字和汉语词汇,这给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是由于众多因素,这些汉字当中有许多在字形和意义方面与汉语当中的汉字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帮助学生避免既有的汉字、汉语知识对学习日语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干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考察了中文汉字的音对日文汉字加工的影响。实验采用语音判断任务。结果表明:被试加工日文音相同类型词时,中文音相同会在反应时上促进判断(是判断);加工日文音不同类型词时,中文音相同会干扰判断(否判断),这种干扰表现为被试判断的反应时延长,错误率高。实验说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对日文汉字的加工过程中,中文的音对日文加工存在影响,这种影响在中文和日文一致时表现为促进,不一致时表现为干扰。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字的产生,与中国汉字有密切关系,日语汉字是日本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日语汉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日本学界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日本文字的综合考察,指出日本文字是如何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当代日本汉字与当代中国汉字的异同点;以及日本文字的读音规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汉字绝大部分是自古以来从中国引进的,有极少一部分汉字是日本人模仿汉语的造字法创造出来的,日本人称其为(国字),即和制汉字。和制汉字多为会意字。本文着重分析了比较常见的和制汉字的造字法,通过分析这些和制汉字的造字倾向,窥视出和制汉字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日本的固有文化。  相似文献   

20.
车玉茜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2,24
在《亚细亚的孤儿》中生活着一组神态各异的日本人群像,他们或可爱,或可恶;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惆怅失意,而以往对《亚细亚的孤儿》人物形象的分析却集中于中国不同知识分子或胡氏家族代表人物的典型分析,本文试图以日本人为焦点,对《亚》中日本人形象做一整理,以期完整对该小说人物群的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